国际教育知名媒体人 赵刚
2024年11月3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公布结果,此前备受媒体关注的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姜萍被取消成绩。
当天,涟水中专官宣,姜萍和指导教师王某某违反预赛期间不得讨论的规定,“学校给予王某某诫勉谈话处理,取消本年度评先评优资格,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才观”。
即便到了尘埃落定的时候,事件前后仍显得疑点重重。
预赛后,姜萍超乎想象的成绩已经遭受舆论质疑,但调查结果一直等到与竞赛结果同一天出炉,学校没责任,阿里不痛不痒地承认管理失误了事,“舞弊”的锅由指导教师背,而丢人现眼的是“伪中专数学天才”姜萍。
竞赛结果似乎证明了两件事:全球前三名都是北大的,数学赛事还得看名校;“中专数学天才”肯定是标题党,只能证伪。
“中专数学天才”之所以能炒作起来,寄托了多少人打破知识固化的愿望。
国内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至今仍是中考、高考淘汰机制的下游接收方,被社会定义为“失败者联盟”,很少有人在中高职的学生中寻找数学天才,因为在层层选拔的机制中,数学天才已经早早被名校预定了。
别说数学天才了,恐怕连数学都不一定属于中高职的学生了。于是,像姜萍这样喜欢数学的中专生,都会被媒体认为“与众不同”。
在预赛成绩方面,把中专生指导到与北大数学学院大神比肩的程度,王某某原本可以扬名立万,跻身奥赛名师行列,进而名利双收,但最终,他的炒点还是以毫无新意的“做手脚”而烂尾,让全国人民又一次见证了毫无新闻价值的竞赛骗局!
在三观尽毁的一地鸡毛里,简单复盘一下,学校真不知道姜萍的实际水平吗?如此轻易地被王某某忽悠瘸了?
“姜萍事件”除了加强人们对国内知识固化的认识外,最大的副作用便是伤害数学爱好者姜萍本人。喜欢数学原本是种美妙的感觉,但在虚荣和锦标主义的驱动下,却被不负责任地强行拔高,她还会喜欢数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