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央视啦!在浦口火车站,再读背影

走进课文里,是什么感觉?
近日,央视知名主持人朱广权
来到浦口火车站
对话朱自清嫡孙朱小涛
了解《背影》鲜为人知的创作故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在浦口火车站,朱广权和朱小涛再读《背影》。

铁道、月台、一捧朱红的橘子……寥寥数语,将父亲送别儿子时的叮嘱关切细腻呈现,淡淡笔墨中,流露出的却是深深父子情。

图片

“他写《背影》时,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就写完了。”朱小涛介绍,朱自清1917年北上求学,在浦口火车站与父亲话别,直到1925年时,已经有了家庭的朱自清,回想起父亲在浦口火车站月台前的那道背影,终于读懂了父亲的深情,提笔写下这篇饱含热泪的散文名篇。

图片

文字总是拥有这般穿越时光的魅力,一个背影,感动了国人一个世纪,也为浦口火车站笼上一层浓浓的温情。

10月初,浦口火车站街区开街,周边一批文保建筑经过修缮后,向市民开放。今天,在浦口火车站里再读《背影》,那些曾在语文课本里读过的文字,也由此有了“新画面”。

图片

百年前繁华的浦口大马路,如今光彩依旧。各种墙面装饰、文博展示,既保留了旧建筑的历史感,又增添了现代、文艺的气息,每一处细节都讲述着浦口火车站的往昔与今朝。

图片

图片来源:超人邓


在浦口火车站街区小广场上,还有一尊戴眼镜、穿长衫、面容清癯的朱自清雕像,总体采用青铜材料雕成,唯有人物手中的橘子色泽鲜艳。


那段关于父爱的故事,仍在跨越时空讲述着。而透过这样的背影,浦口火车站街区上又会有新的风景和意义——人群在这里了解过去的点滴,拥抱现在的生活。岁月回响,迈向未来。



图片
素材来源 | 央视新闻
编辑 | 高媛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