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距滨城1500公里外的甘肃省张家川县已经有了明显的寒意。街头的牛肉面馆内,几口大锅热气氤氲,一碗接一碗的牛肉面相继出锅。“一个韭叶、三个二细、一个大宽……”随着拉面师傅洪亮的嗓音响起,这座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县城也在面香中醒来。
在甘肃,最不缺的就是牛肉面,张家川县亦是如此。多年来,张家川人凭借“长餐饮、重养畜、擅经商”的特长,把餐饮服务业做到了全国各地,但随着张家川餐饮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产业发展瓶颈日益凸显。小餐馆怎样突破成长“天花板”?如何提质增效实现产业升级?滨海新区深化协作帮扶,助力张家川县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实施品牌战略
助力创建市级品牌
“张家川要发展,满世界开饭馆。”在张家川县,这句话不是一句顺口溜,而是张家川人的致富理念。为将张家川县民族特色餐饮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进一步放大品牌效应,滨海新区援甘张家川工作组与张家川县委、县政府积极挖掘餐饮资源,成功注册“张家川伊香拉面师”劳务品牌及“张家川·兰州牛肉拉面”餐饮品牌。
“我们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主动对接滨海新区人社局,拨付52万元联合打造‘张川伊香拉面师’劳务品牌,专项用于300人技能提升培训、‘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和争创明星班组等活动,并对劳务品牌进行包装推介,使‘张川伊香拉面师’尽快成为特色鲜明、行业领先、技能突出的劳务品牌。”滨海新区援甘张家川工作组负责人介绍道,为做好张家川劳务品牌建设,两地还印发了《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劳务品牌升级打造方案》。在滨海新区的资金支持和业务指导下,“张川伊香拉面师”成功申报天水市市级劳务品牌。
强化技能培训
助力劳动者提升本领
今年7月,趁着孩放暑假,已在湖北经营拉面馆15年的王东回了趟老家,正好赶上滨海新区和张家川县联合举办的“张川伊香拉面师”培训班。虽然已是一名“老师傅”,但王东依然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一方面是想着我还需要学习别人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打心底里觉得政府这是在想尽办法帮助咱们。”王东说,他从十六七岁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刚到外地,只能从洗碗工干起。“最初在北京时一个月才挣300元工资,那时哪有这么好的机会能免费学技术?都是从最苦最累的活儿干起。”王东说,他特别羡慕现在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免费学技术。“经过培训,基本上能‘上案板’(拉面),每个月的工资至少增加1000元。”王东说。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近年来,滨海新区坚持民生优先,扛牢底线责任,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资金作用,助力对从业人员进行拉面、烹饪、经营管理等“一站式”培训,并联系推荐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已累计助力举办“张川伊香拉面师”“张川伊香烹饪师”培训班173期,培训15504人。85%以上的学员通过接受培训成功创业,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实现了“一人培训,全家致富”的良好效果。
深化稳岗就业
助力张川人走出“农门”
在此基础上,滨海新区指导援甘张家川工作组聚焦东部餐饮潜力和西部技术优势双向互补,依托滨海新区“劳务协作网”和地方劳务工作站功能常态化征集和发布招聘信息,采用直播带岗、远程招聘等方式,开展转移就业“大宣传”、岗位信息“大推送”、转移就业“大招聘”,举行线上线下招聘活动66场,提供用工岗位29925个,助力更多的张家川餐饮人走出“农门”,走进城市练胆子、挣票子、闯路子。
为了更好地引导劳动力外出务工,2021—2024年,滨海新区共投入帮扶资金1218.79万元向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发放交通补贴,向吸纳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的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就业工厂)发放奖补资金。为提高奖补政策知晓率,还通过微信、走访、电话联系、公开栏等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宣传,让群众详细了解申报条件、补助标准、申报流程及所需材料。2021—2024年累计输转438名脱贫劳动力到天津就业,输转12892名脱贫劳动力到省外其他地区就业,使10649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如今,“张川伊香拉面师”劳务品牌已成为张家川县餐饮行业的一张靓丽名片。张家川籍餐饮经营者在全国经营的以牛肉面为主的餐饮店已达1.89万家,其中“张家川·兰州牛肉拉面”品牌加盟店3174家。张家川的这碗面已成功走出甘肃,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滨海新区援派张家川前方工作组供图)
转载须注明来源滨海发布
喜欢这篇推送,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