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霓裳:文艺的门槛

一部电影让巴厘岛的乌布成了文艺青年的向往之地。

图片

电影《美食、祈祷与恋爱》剧照

巴厘岛的地名译成中文都很美:苍古、水明漾、金巴兰、乌鲁瓦图……还有大名鼎鼎的文艺青年向往之地——乌布。我是在抵达巴厘岛第二天就去了乌布,却在离开的前一天收拢了对乌布的思绪。十八年前,我就来过一次巴厘岛,那时候的乌布名不见经传,原生态到几近破陋。是电影《美食、祈祷与恋爱》令得乌布声名鹊起。片中,朱莉娅·罗伯茨一身纽约知识女性的简约装扮,优雅地骑行在乌布稻田间。那画面太文艺了,北半球塔尖上的清冷时尚感嵌入了赤道附近原生蒙昧的骄阳里,一下子击中全球文青男女的心锚。乌布就此被加冕为文青胜地,他们热衷于来这里旅居、瑜伽、灵修、发呆……诸类行为艺术,有个响当当的名号——找寻自我。

不得不说,影片的滤镜太厚。到了乌布才发现,即便这些年经历了无数观光客的加持,乌布的交通依旧逼仄,满大街汽车和摩托车的尾气,根本没有人爱骑单车;稻田也就那个意思吧,中国的江南、云南随处都有大片的稻田风光,没必要奔赴南半球舍近求远。

《美食、祈祷与恋爱》中的伊丽莎白,有体面的工作、体面的家庭和体面的社交圈。好家伙却说撂挑子就撂挑子,离职、离婚、离家出走,一气呵成。她去意大利遭遇美食,去印度遭遇信仰,去巴厘岛遭遇爱情并最终找回自我。自我的感受大过天,找到真正令自己沉迷的人和事,方能真正了解自己。

我当然不是来乌布找自己那么矫情。我是来找答案: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来乌布找自己?迷信也是迷失的一种,别为了寻找而弄丢。当意识到想找回自我的那一刻,说明并未真正丢弃过。如果伊丽莎白不是来自纽约这样的大都会里的高级白领,而是来自普通第三世界国家里一个平淡无奇的女性背包客,乌布,还会不会因为她寻找自我的故事而封神?(云想霓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