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缺爱,长大后没有安全感怎么办?
我们一生都在追寻一种安全的被爱,这种被爱的感觉最早来自于哪里呢?
今天这篇文章不是来和你探讨朦胧的爱情,而是从心理学分析,爱是如何在我们脑海中一步步形成的?
首先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
婴儿懂得爱吗?
先说结论,婴儿懂,且婴儿非常需要爱,这种爱不是简单的照顾他吃喝拉撒,而是母亲的抚摸、注视、声音。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都确定一个事实,婴儿时期对母亲的依恋,形成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反应。
01.婴儿是如何识别爱的呢?
我们一般认为,谁照顾孩子,孩子就会跟谁亲。
到底哪一种照顾,才是让婴儿感觉到爱的方式呢?
首先,我们简单说一下,心理学家对于爱的探讨。
20 世纪初,1905 年前后,弗洛伊德「爱本能」的观点出现,他认为爱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饥饿、口渴、排泄、痛苦、性爱。
弗洛伊德
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
这种说法在当今的社会语境下不被认可,每个人都想要的是先被爱,然后被需要。
8 年后,1913 年,行为主义创立者John B. Watson,华生出现,他非常认可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巴浦洛夫就是研究一摇铃铛,狗就分泌唾液的那位。
华生
他也模仿巴浦洛夫做了一个实验,把毛绒玩具拿给小孩子的时候,小孩子非常喜爱这个玩具,喜爱的表现就是抚摸,拥抱。
试验中工作人员递给宝宝玩偶,宝宝点头,抚摸这个玩偶。
华生认为人类对于爱的感受是因为皮肤刺激,抚摸而形成的,爱是一种天生的情感。
当时,华生还认为新生婴儿是没有情感的,对儿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脱情感因素,他担心如果对孩子有过分的情感会导致他们长大后依赖成年人,行为主义可以说是对人类情感不屑一顾。
这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生产力的需要,让大家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分析开始转向快速高效的行为主义,我来解释一下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只要通过模式化的教学,人类是可以学会任何技能的,做一名合格的流水线工人,这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是个人都可以进工厂,卓别林在这个时候也拍摄了摩登时代,来讽刺性的描述这个时期。
行为主义在美国盛行 50 多年,1944年到1953 年之间,另一位行为主义大师斯金纳出现,因为二战,斯金纳一开始的研究,是用鸽子来控制导弹。
斯金纳
经过他的研究斯金纳认为孩子哭闹的时候不可以抱,因为你抱他就是强化了他哭闹的行为。
斯金纳甚至给他的女儿制造了一个斯金纳箱子,让她住在里面,每天只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他认为这样会增加女儿的自律,不会纵容孩子,不然会鼓励孩子哭闹,这种看法当今仍在盛行,很多所谓的教育专家还在告诫家长,使用强化和消退的形式训练孩子。
02.什么是依恋理论?
行为主义的看法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爱。
讲到这里,你有没有想起一些小时候的经历,似乎只有做了一些什么,才能得到母亲的爱,必须乖,必须吃饭,必须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事,不然就不会被母亲爱。
行为主义的盛行,让精神分析的另一位人物看不下去了,都是行为主义了,我们精神分析还怎么在心理圈活,1950 年約翰·鮑比(John Bowlby)提出了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国内很多人称为「依恋理论」,他认为初生婴儿和照料者之间的依附行为是健康成长的关键,也认为依附是关系到成人人格的发展。
他觉得,婴儿和母亲身体的亲密接触不亚于食物和水的重要性。
但在当时,并没有实验来验证这件事,对婴儿来说,情感接触到底对他们有多大的重要性?而且因为婴儿的行动能力有限,精力有限,最重要的是伦理规范,不能用真正的人类婴儿做实验。
03.爱的测量
谁来做实验?
哈洛出现了,哈洛大学时候本来学的是英语,但是成绩太差,就转系学了心理学。
对了斯金纳也是因为成绩不好转学心理学的。
从 1932 年开始,哈洛就跟着老师给各种猴子做实验,一开始研究他们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后来发现小猴子对尿布特别依恋,不舍得放开。
这引起了哈洛的兴趣,他开始觉得这有点意思,于是开始测量爱,哈洛很会给自己的实验起名字,当时「依恋」这个词很流行,但是哈洛没有使用依恋,而是用「爱的测量」这样的项目名字,让每个人都对实验感兴趣。
如何做这个实验?
为了精准测量爱是如何产生的,爱对于婴儿到底有多重要,他将 60 多只猴子在出生后 6-12 个小时,就把他们从母亲那里带到了实验室。
他们用奶瓶喂养小猴子,使用维生素,葡萄糖等科学搭配的营养奶,还提供了持续、温柔、关爱的照顾,哈洛还认为,他们照顾的比猴子母亲照顾的还好,这是他原话。
工作人员正在给小猴子喂奶
可以说,心理学家都特别自恋。
猴子出生 2 天后就要开始上班,成为一名可爱被试了,因为猴子出生后,就没有对母亲的印象和感受,他们对爱的感觉更是空白的,所以哈洛认为这样能获取到准确的测量结果。而且呢,恒河猴出生几天后就有爬行、奔跑、跳跃、拥抱的能力,也能主动捕捉声音和物体,猴子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对做实验很有用。人类在知觉、恐惧、挫折感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恒河猴进行比较,也有非常相似的序列。
在一开始喂养小猴子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如果把小猴子扔在光突突的地板上,猴子死掉的几率很大。如果有一个类似的用铁丝网做成的猴母亲,小猴子的表现会好很多。
“铁丝母亲”
小猴子们对纱布做成的尿布有一种强烈的依恋,他们紧贴着这些护垫,在给小猴子更换尿布时,他们会发脾气。
工作人员正在给小猴子换尿布
根据当时研究呢,格特鲁德Gertrude Van Wagenen、托马斯Thomas McCulloch和乔治George Haslerud都曾报道过黑猩猩对这种接触需求也有反应。
哈洛认为,这是接触舒适度 。
如何构建母亲?
哈洛想到了一个办法,塑造一个杰出的母亲,24 小时在线,有绝对的耐心,从不生气,也不责骂婴儿。
“毛毯母亲”
他们制作了一个替代母亲,这个母亲是由木头做成,上面包裹着橡胶和海绵,并且使用棕褐色的棉毛布包裹着,替代母亲身后还有一个发热的灯泡,在替代母亲脖子那里有一个乳房,用来放奶瓶。我们把这个母亲称为「毛毯母亲」
为了控制实验的变量,哈洛同时还构建了一个相似的替代母亲产品,这个替代母亲使用钢丝网做成,可以提供姿势支撑,也有温度,有乳房,除了毛毯母亲身上的舒适接触意外没有其他不同。
左“钢丝母亲”右“毛毯母亲”
实验开始了,小猴子在出生两天后被放到两个母亲面前,
我们来预测一下,猴子会怎么选择?
猴子更喜欢食物,还是喜欢温暖?
是不是有奶便是娘?
哈洛开始了自己的实验,首先他把奶瓶只放在有毛毯包裹的母猴身上,放出小猴子后,小猴子一把抱住有奶瓶的毛毯母亲吮吸食物,对钢丝母亲不闻不问。
对“铁丝母亲”不闻不问,紧紧依偎“毛毯母亲”的小猴子。
接着,哈洛改变了实验,他把奶瓶放在钢丝母亲身上,毛毯母亲没有奶瓶,实验显示,一天中,小猴子在毛毯母亲身上待的时间是 18 个小时,一天只有 1 个多小时在铁丝母亲身上吸奶瓶。
为了更好的对照试验,哈洛还将两组猴子分别给铁丝母亲和毛毯母亲抚养,在吃喝玩乐不变,也就是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他们发现,铁丝网母亲养的小猴子粪便非常细软,由此推测,小猴子在铁丝母亲旁边身心俱累。
可以通过实验看到,婴儿的爱并不仅仅是对生理需求的满足,依恋这种行为的产生并非主要与饥饿或者口渴有关,和母亲在一起的舒适感,能够给婴儿提供安心感和安全感,对婴儿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母爱标准。
这似乎是智商正常的猴子的做法。
同理,让婴幼儿在铁丝和毛毯之间选择,任何孩子都会选择温暖舒适的毛毯。
哈洛做了另一个假设。如果你吓坏了一个婴儿,那么婴儿就会立刻奔向他的母亲,母亲是婴儿恐惧和遇到危险时的避风港,受惊吓的婴儿会紧紧抓住母亲。
如何开始这个实验呢?
哈洛将刚出生的猴子放到铁丝母亲和毛毯母亲面前,他同时制作了一个会摆动的恶魔装置,有锋利的牙齿和闪烁的眼睛,响亮的声音。
拥有恐怖外貌的可摆动木偶
所有这些装置都是为了吓在实验笼子岁月静好的小猴子。
实验开始,打开恶魔装置,大部分小猴子被吓了一跳,马上奔向了的毛毯母亲,实验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的小猴子,会越快的奔向毛毯母亲。通过摩擦毛毯母亲,小猴子获得了温暖的抚摸和安慰,过了一会,小猴子会逐渐放松下来,它松开对母亲的怀抱,开始对恶魔装置吼叫。
哈洛认为,小猴子会把母亲当作「安全基地」,母亲的温暖与抚摸会使他们在最初的恐惧消退后仍然保持好奇心。
这是不是和你的经历一模一样,被吓到之后赶紧跑到妈妈怀里。
如何验证母亲是孩子的安全基地这件事?
什么情况下你会想回到自己的安全基地呢?
陌生环境中。
哈洛把小猴子放进一个陌生的游乐场中,游乐场中毛毯母亲在场,经过一两次的适应,小猴子逐渐开始使用替代母亲作为安全基地,每次重新进入这个游乐园,小猴子们都会探索这个游乐园里的装置,然后回到母亲身边,抓住她,用身体摩擦她。
在游乐场中紧紧抓住“毛毯母亲”的小猴子
母亲不在怎么办?
如果毛毯母亲不在,小猴子们的反应会非常不同,他们经常蹲着不动,会吮吸手指,有些猴子会冲到之前放母亲的位置,然后从一个物体跑到另一个物体,一直在尖叫和哭泣,疯狂的抓自己的身体。如果是铁丝母亲在场,这样的行为也会发生。
在游乐场无所适从的小猴子
在对照组的实验中,从没有和任何母亲接触过的对照组婴儿不管是第几次进入这个陌生环境,都会有点躁狂。
如何验证婴儿对母亲的爱是有选择性的?
哈洛改进了另一位研究者罗伯特巴特勒的实验,罗伯特把一个成熟的猴子关在昏暗的盒子里,他发现成年猴子会一次次的打开盒子上的一扇门,一直向外看,他们的目光对不同物品的。
看向窗外的小猴子
哈洛模仿了这个实验,他在昏暗的盒子里设计了一个杠杆,通过杠杆,猴子可以打开盒子的窗户,通过测试杠杆的压力来判断猴子对窗户外的物体的关注度。
这些猴子分为三种,一类是没有被任何母亲喂养,一类是被铁丝母亲和毛毯母亲共同喂养,一类是被毛毯母亲抚养但不被毛毯母亲喂养。
把这三类猴子关在小盒子里,给他们呈现 4 种刺激物,分别是,另一个小猴子,毛毯母亲、铁丝母亲、空盒子。
结果看到,对于没被任何母亲抚养过的小猴子来说,他们对同类的喜欢和关注度高于任何一个母亲,对于被双母亲喂养的小猴子来说,他更喜欢小猴子和毛毯母亲,对于只被毛毯母亲抚养的小猴子来说也是更喜欢小猴子和毛毯母亲。
不管喂养的方式如何,如果我们成长过程中,面对的却是冰冷的,不能给我们安慰的铁丝母亲,就算被关禁闭,我们也不愿意接近她。
爱不是盲目的。
你看到朋友为爱情瞎了眼,但你没看到他从恋人那里获取到的安全感和抚慰。社会学者肖索未,写了一本关于包养「二奶」的书《欲望与尊严》,除了金钱诱惑,如果没有真心相待,「二奶」们不会长久地跟着那些男人的。
《欲望与尊严》
04.婴儿对于母亲的爱能记忆多久?
哈洛进行了母爱剥夺实验,他把四个被铁丝母亲和毛毯母亲共同喂养的猴子,做了分离测试。每次测试是将小猴子与替代母亲进行一次 3 分钟的见面。
分离后第九天做一次实验,然后每隔 30 天做一次。
实验结果是,每次重逢,小猴子都会冲上去拥抱母亲,爬到母亲身上,紧紧贴在她身上,用头和脸摩擦她的身体,紧接着,他们开始表达不满,撕咬母亲的身体,但是他们很少试图离开母亲,偶尔有只猴子跑出去捡玩具,但是很快的又会再回到母亲身边。
撕咬“毛毯母亲”的小猴子
剥夺感似乎让小猴子对母亲的接触需求变得异常强烈。
在接近 5 个月的实验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小猴子对于母亲的反应能力减弱,这种情感纽带具有很强的抗遗忘性,尽管很长时间不频繁的接触母亲,但是这种感受可以终身保持在我们的记忆中。
爱,这种东西,就是一日感受,夜夜相思,终身难忘。
如果我们从未接触过母亲,我们会成为情感上的孤儿吗?
从未有过母亲的爱,是更渴望对母亲的爱,还是更漠视母亲的爱?
哈洛对 250 天大的幼猴做了实验,他把这些猴子放到铁丝母亲和毛毯母亲的房间里,这些母亲不再分泌乳液了,因为小猴子已经开始吃固体食物。一开始猴子对这种反应是非常不安的,他们发出猛烈的尖叫,不断试图逃出笼子,它们与替代母亲保持着最大的距离,有强烈的情绪变化。
是不是这些猴子已经错过了最佳发展期,他们已经失去了和母亲保持爱的能力。
幸运的是,一天或两天后,这种冷漠逐渐减少,小猴子开始对母亲变成主动的接触,这些行为慢慢变得和一开始就和替代母亲在一起生活的猴子相似。
被收养的小猴子会把母亲当作安全基地吗?
哈洛的实验发现,就算曾经被遗弃,就是从未见过母猴,6 个月后,将小猴子放到有毛毯母亲的笼子里,小猴子被重新收养了,过了一段时间似乎小猴子的安全感以及对爱的感受可以重新复原。
因为中国城市的发展,留守儿童对于母亲的关爱的渴望只能从长辈那里索取,并非所有的母亲都能给孩子足够的关爱。
是不是少了母亲,孩子就不能健康成长呢?
抱紧绒布的小猴子
似乎也并非如此,在婴儿发展和对这个世界的适应中,接触安慰比哺乳更加重要,孩子的生母并非是照顾孩子的唯一适合人选。父亲也可以承担这个责任,保姆或者托儿所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承担这样的任务,养父母也可以给孩子提供同样的接触安慰。
05.被虐待的孩子怎么看待自己的母亲?
哈洛做了一个实验,他设计了能够拒绝幼猴的替代母亲,有些裹了毛毯的母亲,能够喷出冰冷的强气流,或者弹出长钉,迫使猴子离开自己的母亲,但是所有的小猴子都似乎只有同一种反应,与母猴保持一段距离,等母猴的攻击行为消退,然后他们像先前一样,仅仅抓住母猴。
在所有的案例中,几乎所有被虐待的孩子似乎都爱甚至依恋那些施虐的父母。
吮吸手指的小猴子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我们对孩子的养育越来越重视,重视到不敢随意生孩子,似乎我们给不了他们足够好的教养,担心他们依旧待在我们的阶级,每一个格子间的女生都认识到了一个问题,花 3 年时间哺育一个孩子是一个非常昂贵的投资或消耗。
每一个新手母亲都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孩子出生后,似乎你没睡过一个完整的觉,我们对于孩子总是渴望给他全部的精力与爱。
我们总想要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来满足他/她,但我们却忘了,我们渴望从父母那里索取的从来都不是物质。
所以,爱是什么?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