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休宁发现“水生植物大熊猫”中华水韭

大皖新闻讯   11月2日,大皖新闻记者从黄山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近日,在黄山市休宁县开展的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中,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安徽大学的调查团队在月潭湖镇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此外,在商山镇和东临溪镇多处发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图片

中华水韭。

记者了解到,休宁此次发现的中华水韭生长在山区池塘内,数量不多,伴生植物有谷精草、垂枝细莞。中华水韭为水韭科水韭属多年生沼泽植物,为中国特有濒危水生蕨类植物,起源可追溯至泥盆纪,是演化时间最长的水生植物,被认为是植物界的大熊猫。它主要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浅水池沼、塘边和山沟淤泥土上,由于农田生产建设和养殖业的发展,自然环境变迁和水域消失,该种现分布范围急剧缩小,种群数量稀少,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图片

水蕨。

水蕨是凤尾蕨科水蕨属植物,由于水蕨属植物生长周期短,繁殖较为容易,常作为蕨类植物研究中的模式植物,被誉为蕨类植物中的"拟南芥",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由于水蕨属植物对生境极为敏感,很容易伴随着湿地环境的污染或破坏而消失,因此2021年水蕨属所有种被列入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休宁发现的水蕨生长在收割过半荒废的水稻田中,2个分布地数量均超过百株,整个种群生长良好,新生幼苗较多。

据介绍,休宁县作为安徽最南端的一个县,一直以来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安徽省内生物多样性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此次在休宁发现中华水韭和水蕨,不仅丰富了当地的珍稀濒危水生植物多样性数据,也反映了其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大皖新闻记者 汪艳

编辑  张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