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
兴仁市大山镇老里旗村明清时属普安州(今普安县)安逸里土司所辖,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兴仁县新治乡;1955年至1959年,初级社成立,麻窝村改麻窝大队。1962年属启白公社白坟管理区,麻窝村改永增大队。1984年隶属启白乡,改麻窝村,辖九个组,即麻窝一组、二组、三组,冷家湾、田坝、石丫口、祭山林、大田坎、新寨(布依族)。1992年,兴仁县对区乡进行“建并撤”,大山区的原启白乡、大山乡(在耳期村)合并,称大山乡,原大山区启白乡解放大队更名为“大山乡老里齐村”;原大山区启白乡永增大队更名为“大山乡麻窝村”。2007年10月,原麻窝村与老里齐村合并为一村,更名为老里旗村,其中将村原来的岩子冲组划到回龙镇狮子村管辖,原来白坟村的田坎上组、仙人洞组划到老里旗村。
老里旗村村貌
村事>>
老里旗村,一个大山深处典型的喀斯特山村,世代隐逸一隅的山里人,用巧手将石头改造为生活用具,将苞谷面作为主食的农耕生活中,诉说着大山里的匠人精神,以一石一饭,激励后人传承发扬自强不息的大山工匠精神。
老里旗村重峦叠嶂,绿树成荫,村民们将家园建设在谷地之中,山乡山寨,虽不及广阔田野那般气派,亦不失为繁衍生息的理想佳境。
走进老里旗村,仿佛回到了古朴而充满生机的农耕时代,石屋、石磨、石阶、石凳,述说着山里人勤劳、智慧与坚持的故事。百年来,为适应自然、改造环境,人们便就地取材,凿山取石,用石头建房屋、造家具,尽显生存智慧,这一面面规整的石头墙,巧若天工的工艺,离不开石匠的好手艺。
“修房坐屋,一般主人家都只是在门凳上搞些花草、野鹿,有些可以拿两三百斤重的石头,都是拿近的地方,人多放在他背上,背着走几步,人多扶着就放上去了,打的有比如磨子、猪槽、以前冲兑的兑窝都是人工打的,大山做石工的人比较多。“兴仁市大山镇老里旗村石匠万华贵说。
石匠是用工具采集石料,改造石材形状,使之成为严丝合缝的建筑材料和石雕工艺精品的技艺传承人。大山里,石匠们的身影无所不在,每一块石头在石匠的千锤百炼、精心雕琢之下,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石匠们在劳作中创作出的口号——大山石工号子,成为大山深处的动人音乐,一个人领唱,其余附和,且步调一致,铿锵有力,体现团结一心之意,诠释着大山精神的无穷魅力。
“有个人提号,大家做的时候用力一致,哪一面撬重点,哪一面撬轻点,大家把钢钎全部拿起,就开始喊号。”万华贵边唱边说。
多年来,农耕为生的大山人,以坚韧的精神、勤劳的生活态度、精湛的技艺博得雇主的青睐,赚取维持生计的银钱,那个时代也不只有石匠,还有木匠、漆匠、瓦匠、篾匠走村串寨,形成大山人特有的工匠精神。时光荏苒,老里旗村凭借着传统技艺和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以大山工匠精神激励着子孙后代奋发图强。
时下,正值秋收时节,漫山的玉米已黄透,不少人家院坝里都晒着金黄的玉米。村民李开琼正忙着蒸煮今年新磨的玉米面,当地都叫苞谷面。饭点时,取出适量用石磨碾碎过筛的苞谷面,放入木甑子蒸煮,蒸煮途中需将包谷面倒入簸箕里,用少量清水浸湿拌匀,再次蒸煮,七八分熟时,还能加入煮好的米饭,搅拌后煮熟,就是两掺饭,如遇农忙时,还会将蔬菜瓜果一同放入锅中,随着热腾腾的蒸气,飘出的还有饭菜香,看着金黄松软的苞谷饭,食欲更增。
“吃米饭吃不饱,吃苞谷面吃得饱,吃着是回甜的,吃了干活要好一点。今年种了20来亩,有万把多斤,以前打来吃,现在不打来吃了,现在都是买来吃。”兴仁市大山镇老里旗村村民李开琼说。
“在20年以前就开始用机子磨了,原来都是用磨子推,现在电通了之后,方便太多了,原来用磨子磨还是比较麻烦,以前磨一升苞谷要花个把小时,现在基本上磨子多数人家都还有,但是没有安装,没有用了。”兴仁市大山镇老里旗村监委会主任刘德昌说。
山里人最是吃苦耐劳。因此,就更须吃下饱腹的食物,才有力气劳作。多年来,大山苞谷饭成了山里人的主食,夏天配上素瓜炒菜,冬日配上热气腾腾的地摊火锅,吃上三碗饭是再寻常不过。现今人们更追求食用杂粮,加之其独特的风味,巴实的大山包谷饭受到越来越多城里人的欢迎。
这几年,随着老里旗村麻窝寨被评为第一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以石匠文化精神、大山精神传承为核心,采用保护和利用并存的规划方式,因地制宜改造村容村貌,形成了山、林、田、寨交融的特色田园村寨。乘着公安部帮扶“东风”,2018年以来,公安部多名干部派驻到老里旗村,开展帮扶,为当地协调帮扶资金和物资共计497.25万元,共帮助销售老里旗村薏仁米、乌金鸡等农特产品145万元,为村合作社积累集体经济共79万元,壮大老里旗村乡村产业,增强乡村造血能力。
“他们来到我们村,以我们村的主要产业薏仁米,加工成薏仁米的系列食物,把这些薏仁米产品推往全国各地公安系统,在这几年当中,我们村里的集体资金已经达到几十万元,他们没有来帮扶之前,你都无法想象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刘德昌说。(文/通讯员 黎凤花 郑书彩 图/兴仁融媒)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