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汝阳县刘店镇红里村的乡村昆虫科普基地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河南省首家乡村昆虫科普基地。
一个小村庄为何要建昆虫科普基地?跟乡村振兴有何内在联系?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呀!这个蝴蝶我见过。”“蝴蝶怎么能长得像猫头鹰呢?”在基地内,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勃勃地参观。来自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虫憧未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的贾乐涵结合孩子们的兴趣点一一讲解。
该基地由河南科技大学和红里村共建,包括昆虫家族展厅、珍稀昆虫展厅和研学教室3个功能单元,展陈有12目102科263种1720号昆虫标本。
说起建设昆虫科普基地的缘由,该学院教授董钧锋说:“去年暑期,我带学生来汝阳县采集标本,发现红里村周边昆虫资源非常丰富,该村还是学校的定点帮扶村,就想着能不能在这里建一个昆虫科普基地?”
在董钧锋看来,建设昆虫科普基地不仅可以提升乡村儿童的科学素养,还可以结合当地丰富的昆虫资源,推出研学课程,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学院和学校支持,河南科技大学派驻红里村驻村第一书记甘从辉统筹协调,与村里协商后,决定将村党群活动中心的闲置露台进行改造。
一年多来,展馆从无到有,标本由少到多……在当地村民和孩子的期盼中,昆虫科普基地正式建成,闲置场地“化茧成蝶”。
“村里的孩子见到的昆虫挺多,但都是一知半解,现在咱家门口就有研学基地,孩子们都特别感兴趣,还有城里的孩子往这儿来。”说起昆虫科普基地给村里带来的变化,红里村党支部书记赵会营喜上眉梢。
因地制宜,是探索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甘从辉介绍,自2015年定点帮扶以来,河南科技大学充分发挥自身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结合自身所能,对接乡村所需,彰显了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担当。
以昆虫科普基地为例,这里不仅定期开展科普研学活动,同时也是三农综合服务平台。近期,董钧锋就围绕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对当地村民进行针对性培训。
下一步,红里村计划依托乡村昆虫科普基地,开发标本制作、蝶翅画绘制等系列研学课程,建设乡村农场,让乡间田野的小小昆虫赋能农文旅融合,用“昆虫记”带火小乡村。(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郭飞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