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两年的人工智能教育平台浦育即将关闭

图片

“如果浦育是一个收费的项目是否可以持续呢?”


来源|多知

作者|王上


10月29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科创主管谢作如发文称“从今天起,世上再无浦育平台”,透露出浦育平台(英文名“OpenInnoLab”)即将关闭。


多知在今年6月曾介绍过浦育平台,这是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出的一个免费的青少年AI学习服务平台。到目前注册用户超过20万,大部分是老师和学生。


对于浦育平台的实际运营情况,截至多知发稿前,官方暂未有正式声明。


谢作如在个人公众号提到,目前浦育平台团队已经解散,平台服务逐步关停;目前还没有关闭网站服务的时间表,但在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的展示会结束前,浦育平台可以正常访问(注册会停止)。


图片


浦育即将关闭消息一出,老师们纷纷留言:


“最懂一线老师的平台,最懂学生的平台,最懂 AI 教育的平台。”


“太突然,这学期刚用这个平台进行人工智能课程教学。”


“已经开了课,完全基于浦育平台的,接下来该怎么办?”


“平台的资源填补了一些农村偏远地区的创客教育资源,让很多孩子都了解了人工智能。”


“这个平台是国内学生用来学习AI 最好的了。”


“对于我们这些学校买不起付费课程,推广人工智能的,是非常大的帮助。”


作为一个免费的项目,浦育平台的普惠性显而易见,这也推动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


谢作如是浦育平台的核心人物,在担任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科创主管之前,他已经在教育领域有一定声望,他被称为“中小学创客教育第一人”,也很早开始拥抱人工智能,创客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分支,与人工智能教育息息相关。当时谢作如的官方头衔很多:是浙江省温州中学创客教育工作室负责人,温州市享受教授级待遇中学高级教师,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研制项目组成员。出版有个人专著《S4A和互动媒体技术》《Arduino创意机器人入门》等。


公开资料显示,浦平台背后的运营方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该实验室成立于2018年,是由上海市政府与清华、南大复旦、交大、同济等共同发起成立的研究机构。牵头科学家团队有汤晓鸥(2023年12月离世)、姚期智、陈杰等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顶尖学者。


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支持下,浦育平台融入了像谢作如、人大附中丰台学校科技创新中心主任、高级教师金鑫等科技老师们的教育理念。


谢作如曾在今年7月与多知对话时谈到,在行业里,很多人容易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与“人工智能教育”混为一谈,实际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而“人工智能教育”才是怎么学习人工智能。浦育平台的定位是教孩子怎么学人工智能。


多知了解到,浦育平台从2021年开始筹备,2022年9月正式上线,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平台+活动+工具”全栈式的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其产品理念是“有用”,即让老师和学生真正用起来。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让老师和学生们确实感受到“有用”,且易上手。多知曾遇到浦育平台的用户,她是一位科技老师,她曾表示,浦育平台很适合教学使用,老师可以找到自己想用到的板块进行人工智能教学。


在谢作如看来,人工智能研究的是如何让机器得到智能,数据、算法、算力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因素,接起来其实就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过程。所以,人工智能教育背后要凸显“数据、算法和算力”,浦育就能让学生体会到这三方面的重要性。


这不意味着人工智能教育离着生活非常遥远,恰恰相反,人工智能教育在小、初、高任何一个阶段,都应该是结合真实生活、真实情景、解决真实问题的,然后根据不同学段的学习特征,选择合适的实现智能的“工具”。


浦育平台还配套提供了OpenXLabEdu(简称XEdu)开发和学习工具,这是基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源的AI工具集合OpenXLab的教育版,也是为中小学AI教育设计的一套完整的开发工具。这一工具面向模型推理,又内置各种常见的AI模型。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之前搭建模型要写好几百行代码,现在用XEdu的MMEdu,几行代码就能训练图像分类、目标识别模型。


XEdu并没有搭建在浦育平台上,而是一个单独的网页。谢作如在其个人账号透露,由于XEdu是开源的项目,可以继续使用。


有一些老师提到了浦育平台的性价比很高,有学校想做人工智能教学,但是成本很高,导致望而却步,进而通过口口相传才找到浦育。


而今,浦育平台即将关闭,不乏一些老师们发出惋惜。也有老师探讨其运营模式,也在寻找可替代方案:“如果浦育是一个收费的项目是否可以持续呢?还有哪些性价比较高的平台可以用于人工智能教学呢?”


目前还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