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两毛,票房1.2亿,说它是国产神作一点都不过分

华语影坛能用“伟大”来形容的导演不多,谢晋导演是其中一个。

今天我们来聊聊他的巅峰之作,于1987年上映的电影芙蓉镇。彼时电影票两毛钱一张,这部电影的票房达到了惊人的1.2亿元,很多人二刷、三刷,观影人次超10亿。

01

准备 开机

《芙蓉镇》改编自作家古华的同名小说,这部小说也是第一届矛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剧本由阿城操刀。之前谢晋经常合作的编剧是李准,这次之所以选择阿城,是因为谢晋觉得与阿城差异较大,可以碰撞出一些别样的火花。

当时为了改编好《芙蓉镇》,谢晋还专门请业内人士在长沙开了一个为期五天的改编学术研讨会,香港导演许鞍华也参与其中。

刘晓庆在影片里扮演女主角,豆腐西施胡玉音。按惯例,谢晋喜欢用新人演员。彼时刘晓庆已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所以最开始谢晋并没有考虑她。刘晓庆为了争取这个角色,先是发电报表明殷切意愿:我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想演胡玉音。之后又写了长信给谢晋,畅谈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设想。这种主动出击和对角色的强烈愿望令谢晋颇为欣赏,当然最重要的是刘晓庆的演技得到了谢晋的认可。刘晓庆在电影中塑造了小镇劳动妇女的动人形象,对于角色在十多年间内心情感的跌宕和人际关系的变化,表现得细腻而有层次,一举夺得当年金鸡、百花双料影后。

图片

电影开机后,男主角姜文来到了剧组,彼时他22岁,比刘晓庆小了13岁。谢晋导演对姜文说,戏里头你的角色比刘晓庆的角色年龄大,她要叫你书田哥、老大哥。姜文说导演你要相信我,我化妆上各方面都能解决。电影公映后,完全看不出年龄差,姜文出色地演绎了秦书田这个角色,用演技征服了谢晋、征服了观众。谢晋对姜文的评价是:我很少碰到这样的演员,什么角色他都能演。

图片

02

芙蓉镇的故事

电影《芙蓉镇》有上下两部分,对应了60年代到70年代的两场特殊运动。在这两场特殊运动中,女主角胡玉音分别遭遇了两场爱情悲剧,一场是死别,一场是生离。

1963年,胡玉音和丈夫开了一家米豆腐铺,两人每天勤勤恳恳起早贪黑磨豆腐。米豆腐鲜嫩料多,老板娘美丽热情,胡记米豆腐铺成了镇上的网红店铺,街坊四邻纷纷打卡。夫妻二人也靠着勤劳的双手给自己盖了新房。

街对面国营商店的李国香看着米豆腐铺生意红火,胡玉音被众星捧月,一直未得美满姻缘的她妒火中烧。配合上第一场运动,李国香迫使胡记米豆腐铺关门,胡玉音远走避难。

待胡玉音回到芙蓉镇,发现新房已经被没收,自己从镇上红人沦为最底层的“五类分子”。丈夫本想刀了李国香,被捉后选择了自杀。月夜寒光,乱坟岗上,面对这骇人的变故,胡玉音不知道该如何活下去。

1966年,第二场运动开始,胡玉音和“右派分子”秦书田被罚扫大街。青石板路上,每天早晨都可听到他们的扫地声。扫帚在靠近,两颗心也在靠近,在相濡以沫的岁月中,两个苦难深重的人生出了感情。然而李国香又从中作梗,导致秦书田被判刑十年,胡玉音被判刑三年,因怀孕监外执行。服刑之前秦书田对胡玉音说: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胡玉音坚强地活着,拉扯着孩子,等到了秦书田的归来。

图片

运动结束,芙蓉镇恢复了往日的祥和热闹,胡记米豆腐铺重新开张,王疯子的哀鸣作为一个时代可悲可叹的尾音,回荡在青石板街上。

03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谢晋导演喜爱传统戏曲,《芙蓉镇》的演员也参考了生旦净末丑,刘晓庆的角色是花旦,姜文的角色是须生。

谢晋希望剧组人员都以大作品来要求自己。演员提前几个月就住进村里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刘晓庆卖米豆腐,姜文去文化馆上班,张光北天天跟着村书记走村串巷。主创人员1985年的11月份就进组,次年7月份才开始拍摄,筹备时间很长,用姜文的话说就是各个部门都被“腌制”了一下,再拎出来就自带那个味了。

谢晋希望演员比胡玉音更像胡玉音,比秦书田更像秦书田。听上去有些奇怪,但这就是角色塑造的艺术性,是艺术的辩证法。他要求演员不能只注重视觉,还要考虑听觉,以及更复杂的内心感觉,以致错觉、幻觉。

在小说《芙蓉镇》的按语中有一句:我们不必歌颂苦难,但必须歌颂每个从苦难中爬出来的人。

图片

在《芙蓉镇》中谢晋导演着重塑造了八个人物,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在他的精心打磨下,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露出了光彩夺目的一面,八个演员五个得奖。姜文说谢晋会唤醒你一些甚至你自己也不太熟悉的东西,而这个东西被唤醒之后,那就没有什么演技不演技的事了。

除了主要演员,谢晋对群演也不松懈,开拍前提的要求是:要作精心选择群演,服装、道具要配合好。否则,表演不错,摄影不错,群众演员不会演戏,那就糟了。

图片

图片

好的电影总是带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味道。有一场戏,门口贴了一副白纸对联,观众以为两人抱头痛哭,可是秦书田却因为有了“夫妻”二字而心生欢喜,令观众的预判失灵。还有一场戏,秦叔田和胡玉音在一起扫大街,可是却跳起了舞(秦书田之前是文化馆馆长,会跳华尔兹)。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却用了这么浪漫的手法,寄托着人物对美的追求,对爱情的追求,苦难中人性开出了一朵花。

04

一切景语皆情语

电影是视听的艺术,如果只是讲故事,那可以选择看小说、听书。谢晋用镜头、声音、美术、道具打造了一个真实的可听可观的芙蓉镇。影片出来的第一个声音就是磨子的声音。后来石磨停转,蒙上了灰尘:胡玉音给秦书田做米豆腐,石磨又慢慢转动。在影片中贯穿始终的石磨转转停停,人生起起伏伏。

谢晋导演善于将中国传统艺术的“比兴”手法运用到电影之中,制造意境。有一场老谷在风雪中臆想出来的战斗,是他对时代的控诉,就像堂吉柯德大战风车一样悲壮。老谷在战争年代为新中国流过血,胡玉音分娩也在流血,将这两组镜头组接在一起,是死与生的衔接。

图片

如果不特意说明,可能看不出这些戏是在摄影棚内拍的,为了追求真实,剧组将胡记米豆腐铺、秦书田家、五爪辣家等的木料从外景地的房子上拆下来专程运到上海,再进棚组装进行拍摄。

《芙蓉镇》很少采用那些容易引人兴奋的桥段,以严谨的影像结构将朴实的生活事件,表现得惊心动魄。

05

谢晋,一座高山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诗作《乌衣巷》中有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大家耳熟能详,这里面的“谢”指的是东晋名臣、帝师谢安。而谢晋正是上虞东山谢氏之后。

谢晋导演一生拍了36部影片,贯穿近现代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20世纪末的女足队员,谢晋的电影几乎都与各个时代的中心话题息息相关,

他的电影始终关注底层百姓的苦难与执着,用小人物映照大历史。

老一辈电影人将电影视为艺术,在我们看来是一场场戏,在他们看来是一场场对人品、修养、人性的考卷。他对电影从业者说:要有赤子之心,要有历史的优患感,要像太史公写《史记》那样,对民族充满责任感。

图片

电影之外,谢晋的人生充满坎坷。父亲吞安眠药自杀,母亲跳楼。自己的几个儿女也是命途多舛,面对一团糟的生活,他有理由让自己变得消极。但事实完全相反。

2008年10月18日,谢晋导演在上虞老家与世长辞,享年85岁,生于斯归于斯,最后用余秋雨追忆谢晋导演的文章《门孔》中的一段作结:

谢家,竟然自东晋、南朝至今,就一直定居在东山脚下?别的不说,光那股积累了一千六百年的气,已经非比寻常。谢晋对此极为在意,却又不对外说。他在意的,是这山、这村、这屋、这姓、这气。但这一切都是秘密的...就凭着这种无以言表的深层皈依,他会一个人回去,在一大批庄严的远祖面前,画上人生的句号。

卢佳

责编 陈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