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 “第一村”咖啡豆香飘“咖啡第一城”

图片

比顿首棵在上海挂果的咖啡树。

近日,喜讯传来: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一路比顿·知子罗咖啡豆专卖体验店门口的咖啡树挂果了,一颗颗绿色咖啡豆青翠欲滴、娇俏可人。

比顿是最早落户上海的云南咖啡企业。公司总经理方明峰介绍,咖啡树挂果一般需要3年,而这是比顿在上海第一棵挂果的咖啡树,意义非凡,见证了保山小粒咖啡从云南大山深处闯入“咖啡之城”上海蓬勃发展的历史。截至2023年,上海拥有9500多家咖啡店,数量居全球第一。而申城咖啡店所用咖啡豆,大多出自云南。

与上海相隔2800公里之遥的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2012年由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有“中国咖啡第一村”的美誉。借助保山小粒咖啡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新寨村的咖啡从高黎贡山香飘全国、扬帆出海,新寨村村民依靠咖啡渐渐富裕起来。

今年9月底,第二届保山小粒咖啡文化周举行,预计当地咖啡全产业链综合值今年可实现80亿元。

保山市委副秘书长、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保山小组组长周煜斌表示,产业帮扶是沪滇对口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上海的市场优势、平台优势、技术优势与云南保山小粒咖啡的资源禀赋优势紧密结合,高水平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打响品牌,在壮大产业中带动更多就业,让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全面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图片

怒江边的潞江镇,咖啡满园。

金秋时节,进入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满目苍翠,漫山遍野都是绿色植物。山脚下是火龙果、香蕉、玉米、豆角等,沿着坡道往山上走,路边结着一串串果实的咖啡树越来越多,还有套种的夏威夷果,亭亭如盖、整齐有序。

地处北纬25°的隆阳区潞江镇,是小粒咖啡种植的黄金地带。新寨村地处潞江镇以北,东邻怒江,西靠高黎贡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无霜期长达278天。独特的地理优势,为咖啡的生长创造了天然的条件。

新寨村党总支书记王加维介绍,云南有着上百年的咖啡种植历史,保山小粒咖啡1952年开始规模种植,原产地就是新寨村。

拿下世界金奖的咖啡却要让地?

保山小粒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1958年,保山小粒咖啡在英国伦敦市场上被评为一等品。1980年,第一次全国咖啡会议在保山召开,国务院南亚办将保山列为全国咖啡基地。保山小粒咖啡1984年在北京展销会上,获“中国咖啡之冠”;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最高银质奖(未设金奖);1993年,在比利时第42届布鲁塞尔尤里卡博览会上,荣获尤里卡金奖。时至今日,保山小粒咖啡是全国唯一拿下世界金奖的咖啡产品。

2010年,云南大旱。受国际期货市场波动影响,咖啡价格连续多年低迷,咖农种植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砍伐咖啡树、改种其他作物的情形。

2012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1000余万元重建资金陆续落地新寨,让新寨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然而,规划用地需要占用土地,群众工作做不通,工作推不开,一时间资金面临被退回的风险。关键时刻,潞江镇领导找到了当时在建筑公司担任项目部经理的王加维。一面是年入几十万元的老本行,驾轻就熟;一面是没人敢接手的烂摊子,举步维艰。

王加维没有踟蹰,毅然放弃外面的高薪,回到家乡,“我的家就在这里,回村就是建设家乡。全中国大概也只有我们村才有上万亩连片的咖啡地,支柱产业可以不变,但发展观念要变。我的目标是让新寨村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咖啡第一村’。”

“要想富,先修路”,王加维发挥自己在建筑公司的工作经验,为新寨村布局规划“三纵四横”道路网,大幅改善新寨村的基础设施,既降低了咖啡豆的运输成本,又为发展规模化农业奠定基础。

十几岁就走出大山“闯荡江湖”的王加维深知,“统货卖不起价钱,只有精品咖啡才有出路”。

新寨村从种植侧发力,构建咖啡“选种、种植、采摘、加工”一体化、全链条、高质量发展模式。村委会牵头成立7个专业合作社,动员党员高标准种植160亩试验田,更换咖啡种植品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家雄介绍:“栽培环节,我们采用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种植技术;加工环节,强调脱皮、脱胶、干燥等精细化加工,使产品达到精品咖啡标准。如今,咖啡豆每公斤能卖60元,和原来几块钱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图片

云南保山小粒咖啡豆。

咖啡被称为懒人庄稼,生长季闲半年、采收季苦半年。“村里2000多人,除了种咖啡,还要给他们创造就业机会。”王加维目光长远,组织村民免费参加培训,男性村民考电焊证、女性村民考厨师证,“农闲,有证的村民就能打零工。现在,全村有365个女厨师、128个电焊工。”

近年来,新寨村积极探索“村委会+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咖啡豆品质的同时,又确立了“咖啡庄园化、庄园景区化、景区特色化”发展思路。按照“十百千万”进行整体规划,即建设10个咖啡庄园、100户农家咖啡小院、1000亩咖啡精品基地、10000亩咖啡园,塑造新寨村咖啡种植、加工、生产、体验一体化发展格局,推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等全面振兴。

咖啡庄园由企业流转村集体土地建设,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辐射带动480户咖农发展,并为周边农户提供近60个就业岗位和200个季节性用工岗位,促进户均增收3600元。“以前,咖啡收益不高,村子里留不住人,大家都外出打工。现在,种咖啡的效益逐年变好,咖啡庄园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王加维说。

新寨村还举办咖啡文化节,开发咖啡园主题乐跑、自行车越野赛、咖啡冲煮赛、鲜果采摘赛、国际专家论坛等文体活动。目前,新寨村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云南省旅游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咖啡地“长”出图书馆、民宿、农家乐

半山腰上,时光之粒图书馆里,41岁的村民赧明琴正在用咖啡、花茶招待一对来自四川的游客,“这个花茶是用咖啡花泡的,你们尝尝,清冽爽口”。

2021年,新寨村和深圳大学合作共同创立时光之粒图书馆。这里是村民读书的图书馆,也是游客休憩的咖啡馆。

“我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之前一直在外面上班。图书馆成立时,应聘成功当上管理员,再也不用离家了。”赧明琴说,以前都是丈夫一个人在新寨村种咖啡,农闲时在外面打零工,夫妻俩见面的机会很少。

如今,“中国咖啡第一村”的名头响了,来新寨参观的游客多了。“咖啡馆周一至周六早上9点半开业、晚上6点歇业,业余时间,我可以照顾家里,不用分居两地。休息日,到镇上娘家看看读书的孩子;农忙时,就和丈夫、工人一起采摘、晾晒咖啡,日子比以前舒服多了。”赧明琴家里,有20多亩咖啡地,“王支书给大家组织过培训,不管是咖啡冲调,还是咖啡种植、采摘、加工。要做精品咖啡,我们要采全红果,按照水洗、蜜处理法等工序,加工得好的咖啡才能卖出高价。”

图片

赧明琴在时光之粒图书馆里工作,从这还可俯瞰新寨村全景。| 付鑫鑫摄

去年,村民赵华英经营的农家乐“咖啡小院”,增收8万元。听说此事后,赧明琴夫妇也动了起来。

眼下,赧家正在抓紧装修,在原有的平顶房上加盖一层,院子平整后有四分之一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年底开始采摘咖啡,来玩的人会更多,我们准备开民宿加农家乐,3个房间住宿、150个人吃饭没问题。”

和赧明琴不同,村民彭安邦当兵退伍回家,只干一件事:种咖啡。“我家从爷爷那辈开始就种咖啡了,当年是因为价钱好;现在是因为政策好。”

2012年,王加维提出,新寨村要根据自身地势有相应的产业规划:海拔600至800米种火龙果、芒果等热带水果;海拔800至1000米种蔬菜;海拔1000米以上种精品咖啡。

彭安邦家有40亩咖啡地,农忙时,他得请工人来帮忙采摘咖啡,“每年11月到次年三四月,咖啡分批成熟。红果多,计时比较合算,工费十几元一小时;红果少,计件更划得来,工费一斤大概5毛钱。以前是谁来收购的价高就卖给谁,现在合作社统一免费加工,挺省事。”

彭安邦一边说,一边从路旁的咖啡树上摘下几颗咖啡鲜果,“你看,这个已经红了,但没有全红。我们把外面的皮去掉,可以尝到里面果胶的甜味。”

从他手中接过鲜果,放入口中一抿,果然有点黏黏的甜味,吐出的豆瓣是白色。

彭安邦接着说:“白色的豆瓣要去壳,才能变成咖啡豆。其实,我们说的咖啡豆是咖啡鲜果的果仁。”

为增加收入,咖啡地还套种了夏威夷果。“夏威夷果也是个懒人庄稼,不用特别打理,长得比咖啡树高,不会阻挡阳光。按一亩地间种30株夏威夷果树,一棵树一年产100斤、一斤夏威夷果卖9元算,一亩地的夏威夷果可以卖2.7万元。”彭安邦算了一笔账。

村里有七八个咖啡种植大户,除了种卡蒂姆、铁皮卡,还有瑰夏、波旁、萨其姆、s288等品种。彭安邦还是坚持种卡蒂姆,“卡蒂姆口感干涩,不如铁皮卡润口、回甘快,但胜在产出比较稳定。我们也尝试种了些新品,数量不多。”

图片

木棉花开之时,高黎贡山脚下,怒江畔的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风景如画。

沪滇携手让咖啡豆成为“金豆豆”

新寨村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082人,1.36万亩咖啡地能产4000多吨咖啡豆,去年产值约1.3亿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原来的3150元增加到3.09万元。

时光之粒图书馆里,摆有盒装的支书咖啡,上面印着王加维的素描头像。“这是我们村集体成立的新咖公司出品,希望创出自有品牌,把新寨村的咖啡做到上市,让村民变股民,大家一起把咖啡产业做大做强。”王加维憧憬着。

这与上海援滇干部,保山市隆阳区委常委、副区长胡立的想法不谋而合。

胡立介绍,一直以来,上海援滇围绕保山小粒咖啡做了大量工作,从高标准种植、精深加工到产品高端化、品牌化,唯此方能打破当地小粒咖啡优质但不优价、增产却不增收的困局。前两年,上海援滇投资建设水洗加工厂,年处理达100吨,解决了水洗环保等问题;去年投资建设的精深加工厂今年底将投产,把产业链再延长,实现咖啡从田间到餐桌的闭环。

在新寨村,“认养咖啡树”颇受游客欢迎。认养一株咖啡树的价格为550元,全村已有2000多棵咖啡树被认养,年增收110万余元。“认养了咖啡树,不用亲自到田间打理,却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我们快递上门的精品咖啡豆或者咖啡粉,尝到‘第一口鲜’。”王加维说。

“上海咖啡店数量全球第一,我们保山小粒咖啡品质这么好,两者对接成功就是多赢。一方面,我们当地引入上海龙头型企业、引进现代化管理经验,逐步改变以前的小作坊式生产;另一方面,把当地优质企业‘送出去’,做好培育孵化,像比顿咖啡现在上海就已经开设了两家门店。”胡立说。

图片

比顿·知子罗咖啡豆专卖体验店里,云南咖啡豆是主打产品。 | 付鑫鑫摄

去年年底,比顿·知子罗咖啡豆专卖体验店试运营。店长孙正升告诉记者,“知子罗”来自傈僳语,意为“天赐的好地方”。知子罗村位于怒江州福贡县,是云南高黎贡山小粒咖啡黄金带的起点,也是最高点。

记者在现场看到,体验店展陈的不仅有云南精品咖啡,还有全球各大产区、庄园的优质咖啡豆,并可由顾客参与体验烘培、研磨、冲泡等制作过程。

“我们定位是高端体验店,客单价150至400元,每月还要举办二三十场活动,比如和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上海蔬菜集团、新东方文旅集团合作公益、培训、研学等,展示云南优质咖啡,传播上海咖啡文化。”孙正升说。

今年4月,比顿咖啡在常熟路开设第二家门店,高级咖啡师施洋来自云南保山。他家虽然不种咖啡,但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加入比顿,然后被派往上海。

“我们店地处市中心闹市区,又是历史保护建筑,每天都有天南海北的客人来这喝咖啡。我的工作除了冲泡咖啡,还负责向大家介绍云南保山小粒咖啡,讲讲卡蒂姆、铁皮卡、波旁等不同品种的特质,以及比顿自产的咖啡花茶、咖啡果皮茶、咖啡叶茶。”施洋说。

采访时,身着红裙的吴姐正在吧台喝咖啡。每有顾客进门,吴姐都会开口:“欢迎光临!请进来看看,要喝点什么?”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店员。仔细一问才知,她其实是楼上的邻居,“我特别喜欢保山小粒咖啡,只要有空就会来这坐坐、喝杯咖啡”。

5月,2024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期间,虹桥国际咖啡文化节闵行美好“啡”行集市暨沪滇协作闵保专题推介会在虹桥天街开幕,保山小粒咖啡大受欢迎。今年底,新寨村的第11号咖啡庄园有望在闵行社区开出,上海市民和游客足不出“沪”就能享受到来自“中国咖啡第一村”的高品质咖啡。

在王加维看来,以前不曾想过咖啡花茶能卖到上海。“咖啡,让中国咖啡第一村和上海这座‘咖啡之城’结下了不解之缘。等到11号咖啡庄园开张,请上海亲人尝尝咖啡宴,品一品咖啡煮土鸡、咖香红烧肉、咖啡花炖蛋,沪滇协作、跨越山海,一抹咖啡香里共话情意绵长。”

图片

  作者:本报记者 付鑫鑫

文:本报记者 付鑫鑫图:除署名外,均保山市隆阳区委宣传部提供编辑:沈竹士责任编辑:范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