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梦中心解锁滨水游逛新体验。
复兴西路上,成片的梧桐树叶悄然染上秋意,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到了一年中最美的时节。今年,完成房屋建筑修缮和重新布展的柯灵故居等历史建筑重新对外开放,游人如织。
不远处,湖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复8邻里汇即将开张。设计上突出风貌区独有特征,同时集助餐、助浴、卫生、文体等功能为一体,内设党群服务、片区议事空间、医养结合的中医特色服务站、公益咖啡等融合空间。一楼的社区长者食堂,大厨一揭锅,一屉屉富春小笼的热气蒸腾起来,这里有400多种菜品根据季节与节气每周滚动售卖,为辖区居民、周边白领、市民游客提供“最后一公里”的优质标杆服务。
历史与当下在这里不期而遇。
徐汇区既是中西文化交汇地,也是海派文化发源地,承载厚重历史积淀又飞速发展。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一幕幕生动场景只是剖面,照见了徐汇区积极探索更有温度、更可持续、更加包容的城市更新、民生改善,用“家门口”的优质供给服务市民日常的同时,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拓展城市空间,强化城市功能,提升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
口袋公园:群众参与青年助力
秋高气爽,长桥街道居民老佟晨练得更勤。他有自己的专属动线——今年,上海植物园北区开放后,他总先来这儿兜一圈,中午再去长桥社区长者食堂吃个饭,“一荤一素一汤”。饭饱后,老佟优哉游哉逛到长桥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下午的一场公益市集刚巧摆出展位。
徐汇区聚焦群众“家门口”的小型绿色空间,通过老绿地改造、单位附属绿地打开、拆违建绿、桥荫绿化等城市空间再利用,打造了一批群众喜欢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和街心花园。
徐汇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徐汇区高质量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努力回应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期盼,力争在2025年实现全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达成“百园之区”目标。预计至今年年底,全区共有大于8000平方米的城市公园23座、口袋公园30座、街心花园41座。
在口袋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徐汇区把全过程人民民主放在首位,把群众意见充分融入口袋公园建设的全流程,形成相对成熟的人民民主实践路径:设计之前——发布口袋公园改造信息、人民意见征集;设计阶段——发放意见征询单、实地调研考察、召开座谈会听取建议并根据建议优化方案;施工阶段——增设意见箱、开通微信工作群定期通报工作进展,便于广大群众查看监督和反馈;管养阶段——形成绿地居民自治公约。
以乐山绿地为例,这是全市第一个由群众全过程参与建设的口袋公园,完成投入使用近三年,成为上海人流量最高的口袋公园之一,真正实现了激活城市消极空间、服务群众美好生活的改造目标。改造过程中充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人民城市理念,全过程采纳群众建议、全方位紧扣群众需求、全覆盖实现居民自治。
徐汇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特别提及,在徐汇区的口袋公园建设中,85后青年占比85%,95后青年占比50%。青年群体成为创新参与者、活动组织者和绿色倡导者。
比如棠角花园,作为产学研合作项目,由高校老师带领研究生,打造了一座兼具生态与休闲功能的口袋公园。在设计阶段,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公园改造的前期调研工作;在施工阶段,青年学生到建设现场对接工作并协助解决设计落地的难点问题;在运营阶段,青年学生观察并记录公园的日常使用情况,评估公园建设成效。
又如正在建设中的文定绿地,这是徐汇区第一个社区参与式设计的口袋公园。集结青年力量,通过组织线下参与式设计主题工作坊,结合自然教育开展现状植物调研及五感体验评估;召开居民议事会议,讨论植物配置、功能分区布局与功能内容建议、花园开放管理办法等,让市民更加深度地了解要改造的文定绿地,并收集居民提案手稿。最终,青年设计师通过将现场调研居民手稿具体化,形成文定绿地的设计总平面图。在这过程中产生一批可助力文定绿地持续运营的群众力量,成为徐汇区公众参与可持续运维的样本案例。
文化地标:深挖潜能激发动能
徐家汇源、魅力衡复、古韵龙华、艺术西岸,是徐汇区在“十四五”期间打造的4个IP。结合城市更新、空间改造,老品牌逐一焕新、新品牌逐一亮相,共同构成文化C圈,涌现出众多网红打卡点,也是顶级艺术展、大型演唱会以及重要赛事的聚集地。
“我们正在进行深挖潜能,激发动能,从而推动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注解:徐汇区正探索促进商旅文体展资源整合、业态融合、市场复合、要素聚合,将“文化软实力”充分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力”。
一方面,徐汇区通过高品质文旅空间打造,将品牌优势充分放大激活。从百代小楼到徐家汇书院,从美术馆大道到西岸梦中心再到黄浦江上空首条观光走廊,持续探索着空间与时间的延展。国内最知名爵士乐俱乐部JZ Club入驻衡复音乐街区,上音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专业剧场演出季提质升级,推出多场海内外知名作品首演,实力圈粉。
另一方面,“商旅文体”多元业态叠加。徐汇万科广场、西岸梦中心等新建商业体,通过自然、运动、艺术等元素链接起办公、商业和休闲空间,打造高品质融合业态,国庆假日期间吸引大量客流,西岸梦中心开业首日营业额即超百万元,国庆假日7天接待游客超19万人次,客流消费转化率较高,实现“流量”与“留量”兼得。后续,西岸大剧院、会展中心还将陆续开放,形成集“商旅文体展”于一体的新爆点。
文化因子也流淌在街头巷尾,优质文化资源浸润群众生活。在徐汇区,现有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超40万平方米,涵盖图文博美等各类公共文化场馆。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3个文旅融合公共服务点位,28家汇悦读灯塔书房,40余个社区生活盒子……为市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徐汇区充分挖掘区域内的公共空间资源,打造了一批高质量有温度的新型空间。”
今年10月,FISE极限运动世界巡回赛·上海站在徐汇滨江举办。
譬如水岸汇、艺术商圈、口袋公园、灯塔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从传统的“政府送什么,百姓看什么”转变为“百姓点单,政府买单”的供给模式。每年根据市民需求调研结果及场地设备要求,结合节庆活动,推出不同人群“定制菜单”,编印系列宣传册,努力做到群众需要什么,政府就提供什么,有效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精准匹配程度与服务效能,让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
生活盒子:横向链接纵向吸附
人气很高的天平路街道66梧桐邻里汇的社区长者食堂空间,上午、中午是饭堂,下午是评弹艺术沙龙,傍晚则又变身少儿晚托班,切实满足了“一老一小”的实际需求。沿街食堂的空间,被盘活利用,积极增强效能整合,拓展服务功能。
徐家汇书院以优质文化资源浸润群众生活。
徐汇区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通过打造40家家门口优质、便捷、舒适的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全面覆盖、群众需要的社区综合服务供给体系。现在,徐汇区正在赋予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更多功能,使之成为党建引领阵地、社区治理基地、民生服务平台,从而实现邻里汇的又一次升级和转型。
“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是邻里汇布局、建设的聚焦点。徐汇区以这一群体的实际需求为落脚点,以“资源共享、提质增效”为原则,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的前提下,聚合各街镇养老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未成年保护中心等各方资源,构建“4+X”服务模式。
所谓“X”,是徐汇区鼓励各街镇结合当地群众实际需求,整合资源、各显其能,建立具有各自特色的服务设置与服务品牌。譬如田林街道建的千鹤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紧邻蒲汇塘沿河步道二期,距周边千鹤片区、新苑片区居民区都在15分钟步行时间内,方便了周边居民的生活,通过引入盒马奥特莱斯、社区长者食堂、田林社区卫生中心千鹤服务站等优质服务单位,提供便民服务。
枫林街道的邻里汇打开围墙,在社区开展了多场邻里节“趣味游园嘉年华”、便民大篷车、便民集市,充分发挥社区达人和辖区共建单位的力量,增强社区归属感和幸福感,为社区治理打下扎实基础。
虹梅街道东兰古美邻里汇依托阵地资源,横向链接,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推进党建引领网格治理项目,积极探索老旧小区硬件改造与软法治理相结合的参与式治理路径,开展多场“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系列大讨论,成立古美片区园艺社,进一步激发了居民自治的热情与创造力;同时纵向吸附,通过志愿服务团队、社区达人招募、街区更新“参与式规划”研讨、片区治理议事会等途径,引导各类人群走进党群阵地、走进治理场景、参与社区共治、增进社区归属。
徐汇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徐汇区积极推进邻里汇为民服务的提质升级、增能增效,和彰显各自个性特色。社区居民可以在邻里汇一站式找到多样的服务功能,满足了多种服务需求。
为老服务:创新模式悦活银发
今年的上海市“敬老月”上,徐家汇街道、长桥街道、华泾镇共同发布徐汇“适老化街区”项目。现场,还推介了“物业+居家养老”、老年人健康服务“一件事”等8个徐汇区“养联体”适老化服务项目,提供物业、康养、文旅、出行等多层次、多角度的为老帮助。
徐汇区坚持围绕区情,持续耕耘医养康养服务体系,挖掘创新“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吸引扩大地产、宜家等为老服务“朋友圈”,着力画好养老规划“一张蓝图”,积极构筑养老体系“一盘大棋”,统筹推进、持续发力,推动养老服务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物业+养老”服务模式为例。一方面,强化顶层设计,遵循“重点企业领衔,其他企业自愿,政府适度支持”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物业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将居家养老服务融入物业管理,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可及、供给多样的服务。在区级层面打造“物业+居家养老”统一管理平台,统筹纳入区内物业企业等资源,根据居民需求,按照属地就近就便原则统一派单至物业,为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已提供服务1.7万余次,服务老人3900余人。聚焦服务需求,完善“四张清单”。针对老年人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梳理现有资源,明确“维修服务、家政服务、护理服务、照料服务”四张清单共100余项服务内容,对80岁以上社会孤老及百岁老人,提供每周两次“20分钟快扫”免费服务,部分特殊困难老人可享受优惠服务。开展物业管理人员养老顾问培训、物业服务人员陪医陪诊培训等专项培训,全覆盖340余名物业从业人员,并定期评估服务质量。
另一方面,多部门联动,指导居委、物业根据各自特色设置实体化运作的“物业+居家养老”服务空间,比如华泾镇建立1个养老指挥中心、5个生活盒子式的养老服务驿站、17个居委会的养老服务受理点的全方位服务网络,并逐步在各街镇邻里汇及居委设立“物业+居家养老”服务站,试点“居委会、业委会、物业”联合接待模式,一站式提供可信赖、价格亲民的为老服务项目,截至目前,服务站已提供服务3371人次。
各个街镇也各有特色。譬如长桥街道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在“清和敬老联盟”“清和·育人”品牌建设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清和·敬老爱幼街区”建设。街区联动辖区124家爱心商家,推出清和敬老联盟“一家一诺”,成为徐汇区首个适老化街区。
徐家汇街道以天钥桥路为突破口,沿线增设无障碍设施、组织商家门店提供敬老服务和护老设施,为老年居民日常出行与生活提供便利与关怀。
“从过去聚焦于设施改造与生活辅助的适老化,到现在涵盖居家改造、户外出行、健康支持、社会参与等多方面的适老化,再到未来科技力量深度融合社会服务的适老化,我们将聚焦养老需求,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和谐、便利的生活环境,让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徐汇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注解。
作者:
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