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科技范”十足

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科技范”十足

当“软实力”遇上“硬支撑”


图片


观众在和元萝卜AI下棋机器人对弈。福建日报记者 林梓健 摄

东南网11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闻 林泽贵)戴上VR头盔,穿越到秦陵地宫,感受大漠风沙、古墓遗迹和璀璨星河;挥动手臂,激光乐器奏响音乐,人群随之起舞;马拉松直播数据跃然大屏,选手排位一目了然……在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数据、沉浸式成为高频热词。

一场以“文化”为名的展会为何会有如此满满的“科技范”?“文化+科技”将结出什么样的“创意果”?记者走进文博会现场,探寻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延展文化产业边界

前段时间,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带火了泉州开元寺,让“游戏+文旅”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近年来,在福建许多游戏公司的产品中,也融入了永定土楼、皮影技艺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元素。

“在我们的游戏中,她将化身泉州旅游推荐官,带领玩家领略千年古城。”今年初,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与泉州文旅局共同推出了以惠安女为原型打造的游戏形象“渔歌”。

彰显“惠安女”优秀品格的特色角色,融入“簪花”美学设计的虚拟时装,一系列以泉州蟳埔女习俗(簪花围)、泉州提线木偶戏等文化为背景的活动任务……“游戏+文旅”的模式打破了时空的枷锁,依靠独特IP、先进技术和高效传播方式,在文化传播和旅游体验创新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用数字化手段让泉州古城走近每一位玩家。”网龙网络工作人员徐慧敏告诉记者,希望以更加贴近年轻人的方式推广“宋元中国·海丝泉州”,让文化不仅“被看见”,还能“被看懂”。

科技赋能,一个个全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在文博会上显现。

“将它!将它!”一阵阵喝彩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商汤元萝卜展位前,AI下棋机器人不知疲倦地接受一位位棋友“攻擂”,气氛热烈而胶着。

“AI下棋机器人的秘密武器在于它的‘眼睛’——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以及它的‘大脑’——人工智能算法,它们共同协作,按照象棋的规则计算出下一步棋的最佳走法,然后指挥机械臂精准地抓取棋子。”商汤元萝卜市场部工作人员张沫告诉记者,这款产品是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的一次大胆尝试。

“不同于象棋软件,我们希望机器人能让人们从电子屏幕中跳出来,体验‘执子下棋’的真实感受。”张沫说,AI下棋机器人的研发和推广有助于孩子系统学习下棋、爱上下棋,进而爱上传统文化。

拓宽文化消费场景

“虽然队伍很长,但AI写真效果看起来挺好,很新奇。”在无界AI展区,“无界魔镜美拍机”前大排长龙,市民小黄说,自己是第一次在线下体验AI自拍机,只需要拍摄一张照片,就可以收获各种风格的合成照片。

“19.9元的费用,拍摄一张照片,就可以在现场拿到打印好的4张个性化写真照,整个过程不超过3分钟。”无界AI商务市场总监李本涨向记者介绍,他们用AIGC技术打造全能影像馆,结合线下终端机器,让更多市民近距离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

文化与科技碰撞出的,不仅是新潮的文化形态,更是引领潮流的消费新风尚。

今年底,由宁德市旅发集团有限公司与君看众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深海奇遇”海洋主题VR沉浸展将正式上线。

“我们以《海错图》为基础,加之以沉浸式大空间VR技术,让观众穿越古今,体验福建的海洋文化。”君看众妙工作人员奥怡然向记者介绍,今年以来,全国已落地100多个类似的沉浸式大空间VR项目,它们的推出,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旅体验,也推动了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

“我们深知文化是软实力,科技是硬支撑。”奥怡然说,二者的结合,必将孕育出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化消费体验。

攀向价值链更高端

“想象一下,输入创意方向就能完成内容扩展,根据文字就能自动生成匹配插画……没有任何专业基础,你也能做有声绘本。”福建创智联盟数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林斌向记者介绍了公司打造的“基于AIGC的一站式有声绘本创作平台”。“目前平台已将创作有声绘本所需的文本、画面、编辑、配音、剪辑5个工作流程融于一体。”

近年来,随着大模型的出现,AI时代加速到来。“传统内容生产往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AI创作绘本能实现选择多、速度快、品质好、成本省的目标。相比传统方式,AI绘本在创作环节的成本能够降低一半以上。”林斌说。

在海峡两岸文博会现场,厦门广电集团与科大讯飞共同揭牌了闽南语AI大模型实验室。厦门文广传媒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一鸣表示:“我们提供海量的闽南语音视频资源让大模型进行学习,成熟之后,可以提供诸如闽南语影视片配音、歌仔戏等丰富的应用场景。”

从“文化制造”到“文化智造”,科技让文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与现代世界对话,也将推动文化产业攀向价值链更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