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决胜!| 戈壁荒凉,但人生滚烫!

外场试验是航天项目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环节,在决战决胜全年任务的关键时期,航天青年们正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坚定履行强军首责,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青春力量。本期,请跟随航小科一起,继续领略试验场一线航天人的风采与担当。













小郑:又向他们靠近了一点














在驶往试验场的火车上,路旁闪过匆匆树影。航天二院二部的小郑要与团队在外地试验场开展多项全系统试验,力保项目的重要节点顺利完成。他的心中激动又忐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为保障试验高质量推进,小郑在车辆转运前,先行到达场地进行对接。本以为可以顺利完成的任务,到了现场后却发现:困难远超想象。


场地负责人带他一一察看待选场地后,他暗自发愁:这几个场坪居然都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沉思许久后,“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这句话浮现在他脑海中。或许,此刻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现有各项要求的合理优化中寻求突破口。


他仔细研究并与各设备负责人沟通后发现,各设备的试验需求都是在不明确详细试验场条件的情况下,按照最大需求包络提出的;若有详细的场地条件,可大大减少需求余量。随后,他针对每个场地用纸笔仔细勾画,详细考虑了本次试验多个试验项目的需求,统筹考虑了各项目、设备验证需求以及安全性要求。经优化排布,小郑最终选定了试验场坪,并完成了场坪设备部署设计。


试验开始了。从车辆进场到试验完成,从系统流程测试到各专项试验,小郑看着各设备井然有序地按照事先的部署工作着,心中感触良多:试验场上的事看似不难,但都不是小事;设计中的余量不大,但可以共同掌握。试验场上的事很细,需要提前仔细策划——每一个细节都将决定试验的进程乃至成败。


大力协同,共克时艰

试验按照原定计划顺利推进着,但突如其来的消息却再次让小郑心中打鼓:后续将迎来持续两周的降雨,多台测试设备在雨天难以正常工作,连续降雨将会严重影响试验进度。若不能在降雨来临前完成试验,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就难以确保。他随即调整了计划,整体试验进度加快了。

当试验推进到倒数第二天时,不可预测的事情又来了:有台设备突然报错,系统运行出错了。

“之前明明好好的”“没出现过这个问题啊”……大家都很纳闷。

经过深入思考,小郑召集大家进行讨论,与各设备负责人仔细分解了问题可能出现的环节。这之后,大家各自回去排故。

从日落黄昏到月明星稀,在大家通力协作下,终于真相大白:所谓“负负得正”,整体正确的表象可能隐藏起分步串联的错误。小郑这才长舒了口气。

“回头看之后,更要向前赶。“我们抓紧验证,把进度赶回来!”就这样,在降雨来临前,大家紧锣密鼓地完成了试验,力保“后墙不倒”、节点不变

在回程的火车上,小郑回想起试验场上的一幕幕,心中充满了信心。他脑海中又浮现出航天前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感觉自己又向他们靠近了一点。

(部轩)














余:试验场保障,辛苦但值得














今年年初,航天三院的小余转岗至试验场保障岗位

9月17日凌晨,小余从睡梦中醒来。这天是中秋节,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他和司机师傅一路驱车赶往驻地。任务紧急,为了能提前进入工作地点做好保障工作,他们选择尽早赶去。

由于路上没有可以歇脚吃饭的地方,小余的早餐就是出发前急匆匆塞进包里的几块面包。

沙漠里白天阳光暴晒,一到晚上,温度又骤降。昼夜温差导致水泥路上经常出现裂痕和鼓包,稍一不注意,车辆就会在行驶途中抛锚。

早上5时30分,汽车在无人区发生爆胎,陷进沙坑。小余和司机师傅的手机没有信号,无法向外界发出救援信号。

以前遇上这样的情况,小余还会惊慌失措,但如今他已处变不惊,和司机师傅两人合力徒手将车辆推往营地。他还打趣说,“这回运气不错,爆得挺是时候,没几公里就到目的地了。”

因试验任务紧急,小余一天需要进行两次任务,且两次任务间隔仅有两三个小时。完成第一项任务后,小余赶到工作地点,顶着漫天的黄沙和飞石,登上高台,待各项准备工作确认无误后,再迅速撤出。

第二项任务结束后,已到傍晚,小余举着手电筒再次深入工作地点,进行零件碎片收集工作。

入秋之后,太阳一落山,大漠寒气逼人,小余的双手因干燥、寒冷而出现了多处皲裂。他顾不得疼痛,继续忙碌。

一直到深夜,小余才返回驻地。手机刚接上信号,他就看到好几通妻子打来的未接电话。微信家庭群里是一大家人欢聚一堂、共度佳节的合影。家人纷纷@小余:“合影里就差你,下次回来,咱们再拍张全的。”

夜深人静,小余拿起手机,又放下。望着天边的一轮皎月,想起已经熟睡的妻女,他感到眼中有些湿润……稍微平复一下心情,看看明天的工作安排,得抓紧休息。

赶在国庆假期前夕,小余回到北京的家中,特地计划了一场家庭旅行,想趁假期弥补平日无法陪伴家人的遗憾。休假尚未结束,小余接到调度电话,由于试验周期紧张,需要他提前回到外场进行开展工作。

“又要回去啊?”妻子不舍地问。

小余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节奏,迅速收拾好行李,完成出发准备。“老公,你在外面过得苦吗?”在去机场的路上,妻子握着他粗糙的手问。这个问题他也问过自己,在阖家团圆热闹的时候,他身在人迹罕至的大漠上,沙砾飞扬、风沙呼啸。

但每当在指挥大厅中目睹大屏幕上试验成功的画面时,当所有人激动地鼓掌、拥抱的时候,小余身为航天人的成就感就油然而生。

小余常说:“西出阳关无故人,我选择来到这里,就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小余并不感到孤独,因为在这里,还有许多和他一样毅然驻守异乡、坚守一线的同伴。

他的答案是:“辛苦但值得”!

(申仰轩、辛笑颖)














小益:远地方、苦地方,也是实现自我成长的好地方














在亘古不变的荒凉戈壁中,几辆方舱车点缀其中,旁边是稀疏的骆驼刺。正值深秋,这里已经刮起了刺骨的风。航天科工十院航天电科的小益和同事们正乘车驶向试验场地。


一下车,远处的黄沙如海浪般扑面而来,一阵接着一阵,直往大家的嘴里钻,不给人留一丝喘息的机会。那一瞬间,恶劣的环境狠狠地给了小益一个下马威。这个刚迈入航天事业大门不久的青年人,不由皱紧了眉头。


试验设备的保障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小益开始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个部件,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在全神贯注的工作中,早起的困意完全被驱散。


“必须在今明两天完成试验前的所有测试,做好数据分析。时间紧迫,大家都加把劲!”队长老莫如是说。


方舱在狂风中晃动。小益守在设备旁,一只手挡在眼睛侧边防沙,另一只手打开天线座。“2号已经接好了。”“收到收到,接到3号”……测试的口令从对讲机中传来。


一天的忙碌结束后,小益舔了一下干裂的嘴唇,笑着说,“还能感受到淡淡的沙尘味”,一旁的同事听见了,投来了满是理解的眼神。


在凌晨的寂静中,窗外的风沙显得更加肆虐,小益甚至感觉比自己家乡——梵净山山顶的风更让人印象深刻,“躺在床上都感觉耳边还在刮风”


当新的一天来临,被刮得在风中乱颤的骆驼刺又“听见”小益的名字在戈壁滩上响起。“小益,小益,赶紧架天线。”现场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发出的指令,一个突发状况的出现,让小小的场地变得嘈杂起来。


“收到。”小益扭头冲进方舱准备相关设备。“三脚架、绑带、接收天线、线缆……”他一边清点物品一边往身上挂。方舱在大风中摇晃,仓皇中他一个踉跄,手中的天线差点飞出。


“天线架设完毕……开始加电,未收到信号!”“明白!”一次又一次重复,一次又一次检查,小益在心里对自己说:“要沉住气,要冷静。


终于,频谱仪有了动静。任务完成!小益一屁股坐到地上,擦了擦冷天里的一把热汗。骆驼刺被风刮动的沙沙声,像是给这个戈壁滩上初来乍到的“新兵蛋子”送上了鼓励。


团队连续几天奋战,确保设备一切正常,符合试验条件。狂风还在拍打着方舱,拍打着这位蜷缩在设备旁的青年人,但是却没有拍倒他的精神。小益依旧一次次站起来,逆风前行。


“测试完的数据在判读时,需要保持细致入微的心态,深入理解每一个数据背后的含义。”比小益来得早的同事正向他认真地讲述经验:“先通过曲线图直观地呈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然后……”


小益频频点头,认真在小本子上记录下来。在参与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他也逐渐了解,身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整个保障、试验任务顺利完成,已经是一个月后的事情了。小益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学到了一句口头禅:“只有荒凉的戈壁,没有荒凉的人生。”


他说:“虽然这里距离繁华安逸很远,但却是实现自我成长的好地方。大家都能把艰苦寂寞的生活过成阳光灿烂的日子,所以我的人生并不会因为来到这里而荒凉,而是极具色彩的新篇章。”

(王一霖)












“战鹰起飞的那一刻














每当听到天空中传来的飞机轰鸣声,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曾经担任外场试验队临时党支部书记的经历,以及与试验队员们共同奋战的情形,总会在这时浮现于脑海中。


在祖国的大西北,茫茫戈壁滩上,我亲身体验了什么是“大国重器,神剑扬威”。那些年轻的试验队员们拼搏奋斗、无私奉献的样子,依旧历历在目。


试验队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他们精神饱满,散发着青春活力和激情。试验队经常是凌晨3点多就出发,天不亮全体队员就已集结到位,开始卸车、调试等各项准备工作。不论男女,全部上阵。


伴着夜色星空和清晨的寒意,他们各自搬着、推着、抱着、提着、抬着试验设备,一会儿工夫,就满身灰尘。寒风袭来,吹透了他们已出薄汗的身体,很冷,很冷。但队员们一边打着寒战,一边还不忘调侃一下:“真爽!”“痛快!”他们全力以赴工作的样子,真的很酷。


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迎着朝阳,举目远眺,我震惊了。大漠深处,广阔的停机坪上,“雄鹰”们时而高傲地俯视着大地,霸气稳重;时而又如离弦之箭,迅猛地冲离地面,从头顶呼啸而过,直射蓝天,锋芒四射。此情此景,借用一首诗词来描述极为适合:“神鞭利剑捍长空,呼啸裹挟万丈风。越岭翻山轻似燕,穿云度雾猛如龙。悠忽陡起冲霄汉,偶尔低飞略草丛。一旦妖魔兴恶浪,豪侠亮剑斩奸雄。”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总是遍布荆棘。试验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当出现了一些问题的时候,队员们就会在每天晚上的技术分析会上,对一天的工作进行复盘,对遇到的问题开启攻关。他们经常工作到很晚,甚至通宵达旦。队员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寒冷,忘记了困乏,甚至忘记了饥饿。


时间的指针一分一秒地转动着。不知不觉间,就到了试验的最后时刻。寒风凛冽的冬天,戈壁滩就像是天然的“冰窖”,室外的设备仪器乃至石头都异常冰冷。停机坪上,试验队队员们顺利完成了装载任务,“战鹰整装待发。威猛的体型、宽阔的翼展,在耀眼的阳光照射下,彰显出大国威严和雄浑力量。


“战鹰起飞的那一刻,承载着多少航天人的悲喜。“星光不负路人”,经过数个不眠之夜的奋斗,队员们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试验任务。望着风尘仆仆却又斗志昂扬的试验队员们,我想,这真是一群可爱的航天青年!

(赵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