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所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携最新设备和技术亮相海博会

11月1日,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继续举行。记者了解到,本次海博会共有40多所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或携最新科研成果参展,或派出重量级院士、专家在论坛演讲分享,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积极推动海洋产学研用投深度融合,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注入强劲动力。

图片

重点板块集结“海洋+教育”力量

在参展的国内外400多家海洋领域重点企业、机构和组织中,科创力量尤为突出。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广州航海学院等涉海高校,以及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中国船舶集团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均亮相。

积极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高地、海洋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海洋国际交流合作的先锋地,中国海博会依托“展览+论坛+配套活动”平台,持续集结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力量。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论坛”暨“世界顶尖科学家海洋论坛”、10场专业论坛上,超150位专家、学者等嘉宾围绕海洋科技、产业、航运、文化、人才、合作、治理等关键领域展开研讨,以智慧之光照亮海洋发展前行之路。 

推动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性海洋科技攻关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打造“海洋+”应用学科群,助力现代海洋高等教育发展,推动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性海洋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届中国海博会,由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的最新国产海洋装备,既有全球领先的“国之重器”,也有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的关键设备,为中华民族经略海洋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所在的上海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区)展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领衔的海洋高端装备领域准工业化实验室长兴海洋实验室,带来了在智能制造与智能船舶、绿色动力与船用设备、深海装备与资源开发、水下探测与综合隐身四大方向的尖端成果。“开拓二号”采矿车作为国内领先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海试布放作业顺利突破水深4000米大关,最大下潜深度4102.8米,技术性能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该设备在海底如履平地,实现了深海复杂海底地形高机动行进技术等多项深海探采技术的首创突破。

现场还展出了东方红3号科考船,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海大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国内首艘获全球最高等级“静音科考”认证,世界上同类定员最多、快速性与经济性指标最高、科考静音和电磁兼容环境标准最高,作业甲板和实验室面积利用率最大,科考和船舶数据网络信息智能化管理程度最高,船舶和综合科考技术装备最先进。

图片

校地合作院所“顶天”“立地”成果丰硕

在海洋创新生态链中,高校和科研院所既“顶天”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又“立地”促进地方产业需求和发展。本届中国海博会上,校地合作院所的丰硕成果也令人惊喜。

海博会上,深圳先进院携27项前沿科技成果、两大成果转化平台(“率先杯大赛未来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深圳市线上工业技术研究院”)亮相。新型波浪能海洋生态浮标,利用波浪能转换技术为浮标提供持续稳定电力,搭载先进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海洋环境,为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持。水合物储层和海底渗漏一体化原位动态监测技术,搭载地震波四分量传感器和甲烷传感器,连续采集数据并进行边缘处理,采用声学通讯机实现大数据量传输,拓展至多应用场景。深圳先进院-罗德曼克海洋地震勘探联合实验室,基于脉冲功率等技术研发海洋地震勘探设备,实现国产化替代,累计测线长度超2000公里,技术成熟度高。

文|记者 宋王群

图|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