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的同学来到清远市飞来峡镇,开展为期7天的农村社会实践活动(下称“学农”)。这是华附学农的第35年,有何新变化?一所名高中在高考压力下,为何愿意“牺牲”一周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放羊”于田野乡间?
一周乡村生活
金黄的麦浪中,身穿华附校服的同学们成为一个个蓝白相间的小点,草帽下青春的脸还是被晒得通红,一滴滴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手上戴着纱线白手套、握着镰刀、弓着背在稻田中收割。
学农七天,同学们三五成群结对住进村民家里,学习生火、炒菜做饭、割稻晒谷、养鸡养鹅、支教助学、社会调查、篝火晚会……
学农期间,学霸们化身支教小老师来到江口小学,给小学生上体育、音乐、英语课等,还举办了“华南师大附中奖教奖学金颁发仪式”,为当地小学优秀教师、学生代表发放奖金,给乡村教师送上一份心意,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
“虽然只有2万多块钱,但它是我们高三学生通过义卖等活动筹得的善款,虽然不多却是学生们一分分赚来的。”副校长肖朝云说,希望以这种形式,帮助华附学生更好承担起乡村振兴的责任与使命。
新情况 新变化
虽然学农活动已经开展了35年,但华附依然每年都在优化学农方案,尽量给予学生更好的体验。
今年的学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例如今年支教小学的变化,也折射了乡村教育情况的变化。近年来,随着乡村人口向城镇中心集聚,部分乡村小学学生数量减少,当地往往通过“改撤并”的方式集中教育资源。华附援助多年的富勤第三小学就被合并到江口小学。今年是华附学生首次来到该校开展支教活动。
学生集体拉练是学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目的在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和团结精神,在长达约二十公里的徒步过程中,“零距离”感受乡村新变化。肖朝云带领教师们提前探路,重新规划学生拉练路线。
“拉练路线特别设计途经养鸡场、华侨史馆等,希望学生们在锻炼过程中更深入体验乡村生活,同时学习当地历史文化,开展富有意义的研学活动。”肖朝云说,参加学农的教职工80%都是新入职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和老师之间也能加深感情、培养默契。
为何愿意“牺牲”一周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放羊”?
今年,华附高二年级的540名学生来到清远,也是其学生在飞来峡镇开展农村社会实践的第20年,截至目前,该校累计组织超1.6万名学生、逾900名教师走进乡村。学农已发展为华附高中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品牌活动。
在高中学习任务如此重的情况下,华附为何每年愿意拿出一周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放羊”于田间地头?
因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要教学生生活能力、认识社会、责任担当。走进农村、走下田地,是在华附学习的必修课,对许多习惯于城市生活的学生来说,更是一次新鲜体验。
华附高二年级学生邹松廷说,通过走乡道、干农活,不仅见到了有别于城市车水马龙的独特风景,还深刻体会到乡村的风土人情。
邹松廷和团队成员前往农户家中走访调研,既见到村民住上了新房子、用上新家电,生活便利不少,也发现农村生活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农产品销路不畅等。他和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为村民推广农产品出谋划策。
来自飞来峡镇龙埗居委会大厂一村的罗洪标多次参与华附学农,带领一批又一批学生干农活、办活动。“学生们学得快,割稻割得好,整齐又高效。”他笑着说,孩子们不仅会主动帮农户分担家务,还会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在他们的帮助下,村里环境变得干净整洁。
“这对学校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华附学生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关爱,也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知识,帮助乡村孩子开阔眼界,树立抱负理想。”江口小学校长潘灿雄说。
2023年7月,华附以学农为基础的教学成果“耕读励志 铸魂育人:普通高中‘三同’劳动教育课程建构与实践三十余载”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文、图|记者 蒋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