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璇悦读】寻秋邓家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寻秋邓家塬
 □胡忠喜
西北的秋天总是那么边界锋利,还在九月时,一阵冷风便能摇落几片黄叶。若是遇上几天连阴细雨,人们心头悲秋的情绪就会早早地到来。但要问起小城华亭的秋天何时到来,人们都会把目光望向远山。

秋日的景色向来别具一格,一旦极目远眺,城市的天际线立马便会遁后好几公里。这时的天空更高更蓝,连空气呼吸在口中都有了薄荷般的味道。寻秋的人往往会先闭上眼睛,清空杂念,然后清长地用鼻翼“抚摸”着初秋的气息。待到再次睁开双眼,天空似乎又被擦拭了一遍,与南山上常绿的松柏对比出富含氧气的湛蓝色。

若论这座小城中寻秋赏木风景最盛处,莫过于关山脚下的邓家源。相较于红枫飒飒、褐绿斑驳,似乎唯有金黄之色才能让人一改悲秋、伤秋的颓势,在秋阳的余晖中拥抱最后的温暖。

去邓家塬的乡间道路蜿蜒曲折,似一条长长的脐带指引着赶秋的人徐徐向前。难得这几日阳光晴好,近乎一城的人都会载着亲朋好友,一路欢歌笑语地向邓家塬驶去,这场面像极了赶庙会时的场景:狭窄的村路上挤满了往返的车辆,骑行者、徒步远行者穿梭其中,车铃声,询问声,躲避叫喊声不绝于耳。但赶秋的人大多不会太急躁,有时他们会悠然地点起一支香烟,听着曼妙的音乐平复焦虑;有时也会与陌生人闲聊几句,顺便用沿途的风景耐心预热。车过村庄时,乡村田园之美往往能把人带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一会是一队牛羊摇着铃铛缓缓走来,空气中熟悉的牛粪味似乎早已融入到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中;一会是晒胡麻的老农把胡麻秆铺晾在道路中央,等待着一场与重力的相遇。渐渐地,车子已摇摇晃晃地拐过了好几道弯,待到眼前一片开阔时,便有人忍不住地尖叫了起来:“快看!”

寻声望去,邓家塬就横卧在远山的半坡上,犹如一块晶莹的琥珀隐匿在苍绿的翡翠间。及至山脚,一条小溪,几拱石桥让这北方的秋山也隐隐有了娟秀的南国气息。停车场坐落在一片砂石空地上,把最后一小截向上的山路留给了兴奋的游人。倘若在山脚下徘徊,则大抵欣赏不到邓家塬的静美。需要气喘吁吁地爬一段陡坡,把兴奋的呐喊先摁在肺部,然后才登高,远望,豁然开朗。

都说邓家塬的秋景绝胜陇右,现在看来的确名不虚传。漫山的落叶松林颀长峻拔,闪着金光的黄叶与蓝天交相辉映,不枉一山的人驻足仰望。有人说这里美通五感,到此之人都要细细找寻。首先是形色,人们独宠这里草木金黄,无非是这鲜艳的颜色源于太阳的恩赐。从这里的平台向对山望去,常绿的松柏仍然保留了绿绒绒的生机。此时黄绿交映,褐与红,蓝与黑,也在自然的调色盘中一团和谐,秋色养眼大概说的就是这样。

秋天的声音也似乎格外高远。除去鼎沸的人声,几树寒鸦会兀自升向高空,追寻着远处的雁鸣,不由地叫人思绪万千。向里走近几棵大树,脚下铺了好几层的松针早已柔软地隐匿了寻秋者的跫音,似乎秋天只能静静地去寻找。手扶苍老的树干,剥落的松鳞间幽幽地传来树脂的清香。这淡淡的味道和空气中薄荷般清凉的口感一起融合在口腔中,似要把整个秋天都装在人们的脾胃中。若是尚有闲情,还可以倚靠着一棵树发呆、看书,慢听一颗松果滚落在这毛茸茸的“地毯”上,仿佛宋人“泼墨赌茶”的聊赖情致。

置身于这松软的怀抱中,有人在吊床上享受着日光的轻抚;有人拍照摄影,似要把一枚秋叶珍藏;还有的人约上三五好友,围炉煮茶,在一盏热气腾腾的茶水中,感受秋日馥郁的温暖。在所有的季节中,似乎也只有秋季有这样轻拢慢捻的悠然时光。

一转眼,落日西斜,处在半坡上的游人也不得不迎着温和的夕照,裹紧了外套,披着一身金黄与风景融为一体。都说邓家塬的秋景最美在两个时段,一是红日初升,深黛色的密林逐渐揭开了鲜黄的面纱;二是夕照入林,璀璨的树林也镶嵌了金色的镶边,仿佛夜风中燃起的摇曳篝火。

在邓家塬的一个下午,我终于把秋天字迹清晰地拥抱在了怀中,在更萧瑟的风吹落叶子之前,我已把秋天的阳光在邓家塬收藏。

图片


作者简介:胡忠喜,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百花》 《岁月》 《名家名作》 《黄河文学》 《辽河》 《鸭绿江》等省级刊物,部分作品被收录进各类选集,《青年诗人》杂志2022-2023年“年度十大新锐诗人”。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