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为期10天的第55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以下简称“药交会”)在樟树落下帷幕。赣鄱医韵,辉映千载。自古以来,无论是作为杏林文化发源地的庐山,还是名医辈出的旴江医学,抑或“药不过樟树不灵”的樟树中医药文化,均在中国医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
庐山为杏林文化发源地
自古医家以列为“杏林中人”为荣,医著以“杏林医案”为藏,医技以“杏林圣手”为赞,医德以“杏林春暖”为誉,医道以“杏林养生”为崇。那是什么赋予“杏林”这么重要的意义呢?这一切还得从1000多年前庐山山麓的那片杏林园说起。
1000多年前,在庐山山麓有一个面积千亩的杏林园。记者查阅《杏林文化研究丛书》获悉,这个杏林园的主人便是与张仲景、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的董奉。
董奉来到庐山,依然做着他的“老本行”。他为当地民众治病不取分文,却有特殊要求:凡重病治愈患者,栽杏树5株;轻病治愈者,栽杏树1株。数年以后,董奉的房前屋后杏树成林,达十万余株。董奉还张贴告示:凡是欲买杏果的人,可不必惊动他,只需要用同样的筐,装一筐谷物放入草仓中,就可以自取一筐杏果。这样,每年以杏换得大量粮食,董奉就用来救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
中国庐山杏林文化园
“杏林”的故事流传至今,董奉杏林精神发扬光大,他在庐山所建立的庐山杏林园,可称作是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不仅在于董奉隐居庐山修道行医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也不仅在于他对实践医家、道家的思想有独到的造诣,更在于他创建了庐山杏林园,并将其凝聚成“诚信杏林”“生态杏林”“和谐杏林”之深厚的文化蕴涵。
旴江医学历来繁盛自成一派
旴江,古称旴水,现名抚河,发源于江西抚州市广昌县,纵贯抚州。旴江流域有“名医之乡”之美誉,数以百计闻名于世的杰出医学人物出自此,在江西境内形成了我国古代四大地方医学流派之一——“旴江医学”。它起于西汉,源远流长,医药繁盛,名医辈出,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中医药学发展以及对日本、朝鲜等国家医药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原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前身)教授杨卓寅在收集整理江西中医古籍时,惊奇地发现在《中国历代医学家词典》中,有百余位江西籍医家诞生于旴江流域,江西十大名医竟有七家出自此地。这激起杨卓寅极大研究兴趣,通过考察与研究大量文史资料,首次提出“旴江医学”的概念,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
“旴江流域,名医辈出,举不胜举,这些医学家们遵从经典著作,博采众家之长;师古而不拘古,锐意创新发明;精晓临床各科,论治辩证严密。”江西中医药大学五官科教授谢强研究旴江医学历史多年,他援引史料指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与尊医尚德的社会风尚,丰富的医药资源与系统的医药系统,都促进了旴江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底蕴深厚的旴江医学通过史书典籍与历代医学家的接续传承,时至今日,仍熠熠生辉。”
中医药文化在“药都”樟树焕新生
和旴江医学一般源远流长的还有“药都”樟树的中医药文化。公元202年,葛玄在阁皂山采药行医,把中药写进樟树的历史。如今,在樟树市的中药街,300多家装饰古朴的药铺鳞次栉比,和药店混杂在一起的是多家快递公司,古朴与现代在这里交汇,见证着当地药业的蓬勃生机。
为弘扬樟树药业历史,加强南北药材货源的流通并活跃市场,早在1958年10月,彼时的江西省卫生厅主持召开了首届樟树药材交流会。
30多年前,周正如在当时的樟树市药业局工作,后来又在福城医药园任职,见证了樟树药交会的一次次变迁。他告诉记者,在20世纪80年代,樟树药交会在药都宾馆举办,药交会当日现场往往热闹非凡,红底白字的庆祝药交会举办的横幅随处可见,宾馆内摆满了帐篷展位,人们需凭代表证才能进场。在药都宾馆主会场外,沿街的竹床展位排成了长龙,各类药材药品被参展药商们摆放在展位醒目位置以便进行现货交易,药香阵阵,人山人海。
秋风再起,药香四溢。今年10月16日,备受瞩目的樟树第55届药交会启幕。四海嘉宾齐至,万千药商汇集。来自全国各地近万名医院、药店、经销商等药界代表相聚岐黄小镇。本次展会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家医药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超2万平方米。这片有着1000多年中医药历史的土地,依托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走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发展之路。
中医药发展与传统文化同频共振
“江西中医药的历史发展,与江西传统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著有《中医药文化》的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蒋力生如是介绍,“宋明以来,江西科举发达、教育兴盛、理学流行,直接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繁荣。”
近年来,江西省提出了建设“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强省目标,在中医医疗服务、中药种植加工、中药制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等方面均制订了新的发展规划。尤其是以热敏灸为代表的中医艾灸技术,正在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名片,广播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