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10月30日召开。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奥泰因·赫尔佐格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分享了对人工智能、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考,他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在全价值链上具有一定优势,中国汽车设计者愿意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设计软件功能。
对于机器取代人的问题,奥泰因·赫尔佐格说,从历史发展来看,新的技术变革反而能够创造出更多新的工作,相信只要人们有学习的意愿,结果会是乐观的。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奥泰因·赫尔佐格。受访者供图
中国汽车产业在全价值链上有优势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如何看待全球汽车智能化在现阶段的发展?
奥泰因·赫尔佐格:智能化对车辆来说,将有很多的机械组件和电子的元件逐渐被软件取代。
新京报贝壳财经:智能化让机器取代人,被取代的人应该去找什么工作?
奥泰因·赫尔佐格:技术变革首先会带来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我们回顾历史,每一次出现新的技术变革,反而能够创造出更多新的工作,比取代的旧工作还多。我相信只要人们有学习的意愿,结果会是乐观的。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是什么?
奥泰因·赫尔佐格:中国汽车产业在全价值链上都有优势。我认为中国的汽车设计者更多愿意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汽车的软件功能。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有选择购买一款中国汽车吗?
奥泰因·赫尔佐格:我在欧洲驾驶的是一辆韩国车,我很喜欢中国车,但目前中国企业的服务网点不够多,我可能需要驾车200公里才能找到一个服务点。
完全无人驾驶还需10-15年甚至更久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认为人工智能对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有什么助力?
奥泰因·赫尔佐格:在汽车上,我们已经应用了很多人工智能技术,比如导航系统就是用人工智能来定性驱动的。但人工智能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功能。
对于自动驾驶,我认为要实现完全自动化,可能还需要10到15年甚至更久。以目前的情况看,如果我们让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上路行驶的话,面对复杂的路况,车辆没有办法高效感知环境、分析预判,此外配套硬件也需要更多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认为大语言模型能为车内座舱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奥泰因·赫尔佐格:大语言模型是基于海量数据去生成一个结果,它目前并不准确,可信度也没有那么高。一些车辆已经实现了大语言模型装车,但我个人不太相信大语言模型在汽车上应用可以精准给出回答。对大语言模型,我们需要人工对输出的结果进行控制,目前这个系统还不足够可信。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认为在汽车智能化领域,中国汽车企业和其他国家汽车企业之间的合作有什么发展空间?
奥泰因·赫尔佐格: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的车企和其他国家的车企进行合作,比如大众已经在上海建立了合资的研发中心。我认为各方还需要合作解决标准的设立以及软件授权认证等问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昊天
编辑 张冰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