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是竹林,竖看是“百”,百丈发布乡村博物馆logo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希林 王燕维 杨初亮

一截竹子,横过来看,可以是汉字中的“一”。放大看竹节处的渐变起伏,又很像大山深处的重重山峦的图影。以竹为产业,也以竹为文化元素,在今天举行的余杭区高质量推进人文乡村现场会上,余杭百丈镇发布了乡村博物馆的logo,标志着该镇在人文乡村建设上明确了IP打造方向,在乡村发展路径探索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乡村博物馆logo视频 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细看乡村博物馆的logo,横着看,它像一片紫青色的竹林。竖着看,它既像一个艺术字版本的“百”,又像是一座紫青色的竹子叠成的建筑。这个logo背后的具体设计理念是什么?

图片

百丈乡村博物馆logo 受访者供图

logo设计师,来自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陈小波老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陶瓷工艺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告诉记者,他2014年就来到百丈镇,从此爱上了百丈层峦叠嶂、山水相依的秀美景致。2022年起,他又受邀来到百丈溪口村,多次考察坐落在这里的乡村博物馆。那一年,该村开启了“乡村博物馆第一村”打造之路,2022年5月,溪口村第一家乡村博物馆传梭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是国内唯一一个以纺梭为主题的乡村博物馆。1500平方米的展馆内,收藏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3000余件梭子。

刚刚被评定为省五星级乡村博物馆的杭州农历博物馆,是溪口村的第二家乡村博物馆,也是国内第一座以农历为主题的乡村博物馆。在这里,你会发现原来农历可以被听到、看到、嗅到,也可以用美感、香感、音感、智感和幻感这五种去感知。

蔡志忠漫画博物馆,是溪口村“文艺范”的主力军。这里展示着蔡志忠在日本闭关四年创作的诸子百家原版漫画、山海经系列、儒家思想长卷、水浒108将长卷等众多作品。根据新榜数据,在第三方平台上,它是百丈镇“出圈”的主力军。

鑫藏修青瓷艺术馆、海飘来艺术馆、百丈清廉博物馆……一系列特色村博场馆,不仅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也将百丈溪口村原有的人文自然资源“玩出花”,培育了乡村新看点。不到两年半,百丈镇溪口村打造了“一村八馆”,村博集群初现。

“百丈的乡村博物馆真的很有意思。我自己都想来百丈开一家设计主题馆。”爱上百丈竹韵的陈小波告诉记者,百丈镇,得名于其境内的巍峨百丈岭。logo里既寓意着百丈镇的由来(汉字”百“的结构),也描绘了百丈竹子遍地、层峦叠嶂、山水相依的秀美景致(logo的颜色、竹的形状)。蓝青色的色调,寓意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墨客的高尚品格,也寓意着希望与生机。“此外,‘百’字不仅直接指代了地名,更寄托了他对百丈未来能成为乡村博物馆及艺术馆集群的愿景。“期待未来更多艺术家、乡村工艺在这里‘接地气’的同时,也与市场接轨,让百丈乃至整个浙江的艺术水平与世界看齐。”

陈老师的心愿,或许在未来不久就能实现。根据浙报集团传播大脑统计数据,今年3月~9月,在主流媒体上,百丈镇的全网传播量累计达到3.5亿次,吸引央媒及省媒报道近6000篇,其中45.6%聚焦“乡村博物馆”,初步打出了百丈镇的“村博”品牌。“一村八馆”的文博集群,正在成为百丈镇的人文新名片,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力量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中。

图片

活动现场

今天,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潮新闻与余杭区百丈镇签约的浙江首个媒体“人文乡村研究站”也正式启用,潮新闻将整合媒体资源,推动大博物馆牵手乡村博物馆集群,实现双向赋能;继续推动乡村博物馆合伙人计划,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聚焦百丈人文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博物馆集群的运营能力,让村博和乡村产业深度结合。

一个“媒体+乡村”的合作模式,一个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样本,即将在百丈落地生根。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