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动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原标题:多方联动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对于新员工,帮其找到兴趣点。对于骨干员工,帮其掌握核心操作法。对于核心员工,帮其开拓视野。”10月29日,西安交大陕西省首届劳模工匠学历提升班班长、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技能带头人何亚军在毕业论文初稿结尾处,谈起人才培养如是总结。

何亚军的认知得益于“产改”红利。七年来,陕西工会积极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首届劳模工匠学历提升班开班,7名大国工匠家喻户晓,160名三秦工匠声名远扬……

“构建”升级为“完善”,“技术”加持“技能”。日前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责任,促进产业工人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等四方面提出要求。

试卷已出,如何答题?

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需要多方合力。单个劳动者获得技能或许是个体行为,群体技能提升则是社会行为,需要各部门、企业和劳动者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作支撑。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的7%,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50%。《意见》明确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切实履行工会牵头抓总职责,需要各地加强顶层设计,方能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需要校企奋力。技能形成包括知识学习和经验累积两个环节。近年来,在技能人才“学历”提升方面,职业教育提质、学历提升探索、工匠学院建设等,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但可拷贝的“技能经验”并不多,反而有一些难题急需破解:“师带徒”考核破局难?职称热“变现”不易?新人培养“烧脑”?对此,《意见》给出良方: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责任,健全产业工人培训制度。企业要因地制宜,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累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

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需要工会助力。对新业态群体而言,物质和精神同等重要。目前,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绝大部分在货车司机、快递员、网约送餐员等八大领域。然而,他们中“没面子”的职业焦虑挥之不去。在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上,来自山西的90后网约配送员王俊峰夺冠而高光,离不开工会的助力。《意见》下发,目标明确,基层工会要多举措推进新业态劳动者建会入会,通过选树典型等举措,提高社会认可度,让他们更加体面地劳动。

时有所需,必有所为。

新征程上,要多方联动,大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吸引更多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夯实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人才基础。(薛生贵)

来源: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