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杰杰
30+开启人生第二曲线,一头扎进教育探索之路而心生热爱;关注脑身心发展的全人教育,倡导行走在真实的教育现场;多次实地走访北欧等国家,只身探访芬兰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以及教育学院;希望把自己的所见所感与爱好教育的你一同探讨, “择其善者而习之,不善者携手改之”。
本期主要分享芬兰校园见到的“问题”,下期分享人到底是如何学习的。
伙伴们,感谢您们的持续关注。芬兰教育见闻系列的前几期内容,我们分享了芬兰的教育体系,幼儿园和中小学课堂,以及其对我们的儿童观所产生的启发,本期我们一起看看芬兰教育现场遇到的问题,以及人们的态度。
校园门口贴示着问题——霸凌、网暴
未到芬兰前,我远程调研芬兰学校时,发现了一所英语学校,不必忧心芬兰语或瑞典语不通的尴尬,这所学校成为了我的首选目标。一落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我便实地去到了校园。未进到这所学校的课堂,便看见了校园门口贴出的“问题”。
“All of us have certainly experienced being different and not fitting in at some point.
No child, young person or adult should experience discrimination or bullying because they are different.
Online humiliation can be even worse than face-to-face humiliation.
The world would be black and white, boring and dull if we all had to fit into the same mould.
Dare to be yourself.
Diversity is richness.”
如图为内容全文及翻译。
其实,我们生活的周围不乏曝出对应问题,似乎常常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更多是针对单个事件的应对处理,少有听说“见微知著”的展开来或以此深入内核,更像是划分责任大锅,然后迅速平息,舆论浪潮似乎在黑白两端如惊涛拍浪,又如一粒尘埃飘散无声。
如此,人人害怕遇见事情,渐渐的大家都只得循章办事,人是活的又如何,你得按照死规矩照做。至于往后,只得加倍谨小慎微,能减少的行动就最好不做,哪怕是对教育发展有益,对孩子成长有用,谁敢去冒险言辞几句、又何谈落实行动。
当人人只顾自己时,谁又可能是赢家呢?按小了说,躲不了的衣食住行哪样不与社会方方面面的人直接关联,吃到嘴里的食物、穿在身体上的衣物等,我们人不也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何谈独善其身。
保护自己的权益,绝非只停留于保护自个,更需要保护孩子、保护家庭、保护校园净土、保护社会大环境。或许这则校园贴士可以给我们启示:世上本无完美,人更无完人,教育也没有全然的理想,包括芬兰已经相当卓越的基础教育亦然面临着同样的考验。
关键是在问题面前,是责任背锅为重,还是回归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众人携手出力。
Dare to dream, dare to be yourself.
如果说十几亿人口的庞大社会难以企及,人类思想灵魂的引导场所——教育系统和校园土地,便是最有可能开出色彩缤纷、芳香四溢的花、叶、果。在真实的教育课堂中懂得去尊重、尊重人作为一个生命存在的奇迹,尊重人呈现差异是社会发展的机会也是财富,允许每个孩子勇敢做梦,敢于做自己。
The world would be black and white, boring and dull if we all had to fit into the same mould.
除了校园,家庭这块小土地更是每个人能发挥能动性的场域,看见自己的与众不同,尊重家人的差异,学会看见一个个孩子的独特性。特别是多子女家庭,如果你希望兄弟姐妹间可以亲情长存,照见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不容小觑,一个在他人阴影中成长的孩子不只会耗掉大量无谓的心力,在自信、自我建构中需要漫长的时间修复和解,得不偿失。
只要在发展,就像一股活水流水,自是会遇见沿途激石或风吹日晒,进阶的挑战/“问题”,在家庭如此、在校园亦是、在单位在社会也比比皆是。核心关键,是我们是否可以像他乡的人这般不再讳疾忌医。
在参访芬兰教育路途中,不只学校可以“明目张胆”展示着面临的问题;学校管理者更是不避讳谈论要应对的问题,在我参访完另外一所学校课堂后,校长从会议室走出来与我话别,中午其他老师大多下课回家了,他跟我道别说“自己下午要跟孩子们一起去面对学校发生的欺凌问题”;不仅如此,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正常表露自己的问题,老师也需要与同学们共同进步(具体内容见上一期分享)。
当“问题”不只停留于权责划分,信任的空间、宽松的环境、创新的思想得以发芽。
(篇幅有限难以详尽,个人所见恐疏漏不全,欢迎更多伙伴出力,一起分享多维度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