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区民警用爱心照亮青少年的内心

“现在让我们跟随当年‘四大’代表的步伐,沿着弹硌路,走进上海这条石库门里弄。”10月31日,地处虹口区四川北路的中共四大纪念馆内,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嘉兴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陈梁顺和社区少年服务队的青年民警们正通过生动讲解,带领继光中学的学生们沉浸式感受中共四大召开时的情景。在警察哥哥姐姐们的描绘下,这群新世纪的“00后”仿佛穿越了百年,与当年与会的“90后”“00后”代表们身处同一个时空。

图片

陈梁顺在中共四大纪念馆为学生讲解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五年来,上海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今天,以陈梁顺为代表的新时代人民警察秉持着不变的初心和忠诚,在这片热土接续奋斗再出发。

用爱心化解“成长的烦恼”

“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作为一名社区民警,陈梁顺在社区走访、矛盾纠纷调处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中逐渐感悟到:家庭是个“同心圆”,而“圆心”往往就是孩子。一旦“圆心”偏移,家庭就难以“圆满”,进而影响到社区安定,而其中,青少年这个群体尤其需要关注。

2020年春天,居民老桂与正在读初三的儿子小桂因为玩游戏而产生矛盾,最终老桂使出杀手锏——“断网”,彻底激化了家庭矛盾。小桂先后5次绝食,最长一次竟5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老桂向社区民警陈梁顺紧急求助。

面对小桂紧闭的房门,陈梁顺并没有说教,而是以游戏为切入点,通过3个多小时的深聊打开了房门,也打开了孩子的心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陈梁顺先后上门40多次,和小桂结下了深情厚谊,并帮助他在中考中成功逆袭。现如今,小桂已是一名网络工程专业的大学生。

陈梁顺帮助网瘾少年逆袭中考的故事被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后,不少家长慕名前来,甚至还有人专程从外地赶来求助。此后,一个个“警察与少年”的故事不断上演:一个曾对母亲和外婆持刀相向的“辍学少女”小韩,只信任陈梁顺,在他的劝导下迷途知返、回归校园;一个学业跟不上、一度自暴自弃的“躺平青年”小叶,接受了陈梁顺制定的阶段目标,顺利考上心仪的大学。

五年来,陈梁顺见面约谈100多个家庭,为25位问题青少年打开新的人生大门;他率领虹口分局社区少年服务队结对帮扶辖区青少年,让“枫桥经验”在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焕发勃勃生机;他还将“三所联动”引入青少年帮扶工作,推动辖区纠纷类警情大幅下降,让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在基层工作中大放异彩。目前,上海全市350余家地区派出所悉数建立社区少年服务队,有1900余名民警、2200余名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全心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用智慧推进平安建设

陈梁顺所管辖的飘鹰小区是上世纪90年代虹口区兴建的首批商品房之一,有1000多户居民。小区里整洁优美,邻里和谐。

然而,陈梁顺2016年刚接手时,小区正面临“内忧外患”。居民小吵小闹不断,物业和业委会已更换过好几茬。而逐渐老化的小区环境和设施也越来越跟不上居民需求,各种矛盾纠纷随之而来。

图片

陈梁顺会同群防群治力量做好社区平安建设

辖区居民王先生十几年前定居上海,6年前一家人搬来虹口。不久后,底楼沿街铺面被出租给一家快递驿站,半夜卸货时总是发出各种噪音,让周边居民们不堪其扰。王先生多次找过企业客服、店铺房东,折腾许久都未能解决。“朋友推荐我去趟居委会,不行只能考虑搬家了。”

这一天他走进居委会,“没想到居委会有警察坐班?”王先生发现,他向居委会主任闵荣讲述事情经过时,社区民警陈梁顺也在一旁认真听着,还热心地出主意。在与快递驿站负责人沟通时,王先生跟着去旁听。调整卸货时间、为滑轨安装隔音棉、在地板铺上厚地毯……陈梁顺提出一些调整措施,效果好、花费小,驿站负责人爽快答应,王先生当晚就睡了个安稳觉。

“我是事后才知道,他们俩故意没有介绍我是谁,希望我能看到矛盾纠纷调解的真实一面。”

回忆起那场调解,王先生表示社区民警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感慨说,“这是一个真正能让我们安心居住和工作的社区。”

五年来,陈梁顺调处矛盾纠纷400余起,办理实事500余件,将社区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闵荣与陈梁顺“合作”多年,他眼中的陈梁顺并不是一个“老好人”,调解矛盾时讲原则分是非、亲力亲为,同时也不大包大揽,懂得寻求各类职能部门的适当介入,“居民合法合规的诉求,总是第一时间帮忙解决。”

用真情服务好社区群众

“小陈,希望侬不要调走”“小陈要是调走,我比谁都难过”……陈梁顺在社区走访时,常常会被社区里的老人“反向叮嘱”。他只能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承诺:“您放心,我不走,我就在这里,我还是会经常来看您的。”

原来,去年陈梁顺曾被调到另一家派出所挂职锻炼。辖区里的独臂老人曹阿婆误以为他被调走,写下足足六页感谢信寄到嘉兴路派出所,希望能把陈梁顺“讨回来”。今年陈梁顺“回归”以后,居民们还是会时常担心他走。为何如此认定陈梁顺?

图片

陈梁顺对辖区老年人重点开展反诈宣传

“小陈的电话,24小时都能打通。”凯虹小区曹阿婆强调。多年前,曹阿婆因患病失去了一条手臂,生活起居存在诸多不便,门口一棵大树枝条长得太长,枯树叶时常弄污她千辛万苦洗好晾晒出去的衣裳。陈梁顺得知后,对这件事格外上心,奔走于多家部门,请来专业师傅剪枝。烦心事解决了,关爱却并未止步。担心曹阿婆在家摔跤无人知晓,陈梁顺自掏腰包购买摄像头,随时关注她的安全;派出所旁的水果店来了新鲜脆甜的蓝莓,他也不忘拎一袋子送到曹阿婆家……所以在听说陈警官“调”走后,曹阿婆才会写感谢信到派出所,希望能把他“讨回来”。

几年前,陈梁顺第一次见到陈安娣时,老人身子骨尚且硬朗,时常在小区小花园里锻炼,两人聊得很投机。陈梁顺把老人送回家,当场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叮嘱“有事就打我电话”。自此,陈梁顺成了陈家的“编外家人”,隔三差五上门看望,为老人精心设置好智能电视播放,帮她用手机支付公用事业费,陪她聊聊家长里短,临走前还不忘检查下水电煤安全。有了陈梁顺的温情陪伴,老人的气色越来越好……认识陈梁顺后,每年春节期间,陈阿婆总是邀请他和居委干部到家里吃汤团,氤氲热气里,芝麻白糖的甜沁入每个人的心田。

“去年侬没来吃汤团,我难过死了。”陈阿婆老了,却牢牢记得陈梁顺去年调走后,没能来家吃汤团的遗憾,许多居民和她一样,一度担心陈梁顺走了就不回来了。今年,看到陈梁顺重回社区,陈阿婆脸上笑开了花:“回来就好,今年过年记得来家里吃汤团!”

“一定来!”陈梁顺眼神温柔,就像对待自家老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