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 AI 削弱孩子思考力?正确的用法能助力拓展思维边界

我和家长、老师们交流 AI 在教育上的运用时,听到最多的担忧,是“孩子用 AI 后自己不动脑筋了怎么办”,“作文都是 AI 写的那怎么行”……

前天在 MQ 的社群里,有群友转述了一位语言学家的观点:

图片

一方面,我赞同语言学家的担忧。另一方面我也很赞同群友的观点:我们可以去研究和尝试克服这些问题、让 AI 更好地支持孩子们长远的发展。


   

有负面效果,是因为用法不对

我在AI 搜索:好奇心的礼物还是毒药?一文中写过:如果提封闭性问题,孩子用 AI 搜索迅速得到答案结束任务,那 AI 看起来确实是好奇心的毒药;但如果改成开放性问题,或者让 AI 帮助提更多拓展思考的问题,那好奇心反而会被更大的激发。

AI 辅助写作文也是同理。担心孩子用 AI 代写作文偷懒?只要把任务改成让孩子提交一份他和 AI 共同完成作文的聊天记录就可以了。作文需要由 AI 来写,孩子要对 AI 的作文进行点评批改、让 AI 迭代出更好地文章。对话记录里孩子能否说清楚 AI 写的作文哪里好哪里不好、要怎么改(孩子可能还得给 AI 做示范),才是评价的关注点。


   

担忧,是因为没看到新可能

认为让 AI 帮助省略思考的任何一个步骤都会有负面作用,和认为用计算器帮助做算术题、让翻译帮助读写英文会有负面作用,其实是一回事。

关键在于:省下来的时间和力气,到底用来干嘛了

如果省下时间不动脑子不精进,大脑得到的锻炼变少,确实思考能力会退化。但如果我们让 AI 带着我们做更多更费力气更高级的思考呢?

教育者在没有看到 AI 给教育带来的新可能时,才会守着之前的法宝。

去年四月一场圆桌,某大学翻译老师在听我说“不用死记硬背”后强烈反对,说“内化、知识的内化岂是 AI 可以代替的”。我赞同内化的重要性,但依旧对这说法不以为然:我把机械翻译工作剩下的时间,用于借助 AI 飞速深入了解各种不同文化的细微异同。那些海量的阅读、随时随地的对比理解和深度探讨,难道不会带来更高阶的知识内化吗?

最近进行的人机共生挑战中,孩子们不是简单地让 AI “帮我想 100 个 XXX 的点子”,而是先要求 AI 用 Robert Crawford 的特征列举法给出不同的头脑风暴维度,再用 zoom-in 的方式去寻找更多点子。在这过程中孩子感受到“AI 帮我把注意分成小小小小的部分”更有章法地去想点子,这当然是加强而非“省略了思考的步骤”

在人机共生挑战中,除了用头脑风暴发现问题,孩子们还会在 AI 的帮助下用利益相关者地图和五个为什么分析问题,用六顶思考帽组织会议讨论,用 SCAMPER、反向思考等等创意思维工具寻找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并且让 AI 帮助罗列需要深入调研的引导问题、提供学习资源、按 MVP 的需要来分类排序给出调研建议……

所有这些思维工具,以前没有强有力的老师带领时孩子们根本不可能使用,甚至很多成年人自己也没有好好用过。有 AI 的帮助后,孩子们能进行这些更有难度的思考了,损失掉没有章法的头脑风暴,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


   

时代在变、要求的能力也在变

更何况,用以往的方法练出来的能力,在 AI 时代未必能用得上。

你怀念查对数表进行手工计算的技能吗?“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差劲了,你看我查对数速度多快,五秒就能查好主表、找出指数且合并得出最终结果……”很荒谬,不是吗?

AI 时代,对人类能力的要求,也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

艺考生苦练的运笔技法重要吗?更重要的是审美品味和自己独特思想的表达。

LeetCode 上刷算法题的能力重要吗?对绝大多数程序员来说,精准理解需求且用恰到好处的方式搞定需求才会是核心竞争力。

能否系统地、极其快速且有创意地头脑风暴出海量点子重要吗(是的语言学家说得没错这确实和思维很相关)?也许更重要的是:能否一目百行、在 AI 系统快速地生成的海量点子中忽略 95% 的无效信息、捕捉住最有价值的 5% 、且通过对话迭代出更高质量的点子

亲力亲为确实能锻炼到很多基础能力,但前 AI 时代的基础能力到今后是否会发生变化、是否新的方法锻炼出来的能力更重要,是每一位还守着曾经珍宝的教育者需要多多思考的。(我承认这些是珍宝,只不过有点旧了。)


   

让生物进化跟上技术迭代不是一件容易事

但即便我们看到了新可能,也认识到 AI 时代需要的底层能力的变化,行动上要做出改变也依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在 2010 年就买了第一台 kindle,但直到最近五年,才完全用电子书进行严肃阅读;直到最近两年,我才真正舍弃了纸笔,把随时冒出来的灵感记在手机里,用电脑屏幕上的无限画布来辅助思考。数字化后好处真多,十多年前我就明白这个道理,但用了那么久才完全替换,说到底还是因为我的生物大脑的进化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速度

如今面对 AI,我也有同样的困境。我会和 AI 探讨观点、请 AI 帮我补充资料调整措辞,会让 AI 把我散步时的颠三倒四的自言自语梳理脉络整理成文,我再从中撷取精华。但你看到的每一篇文章,都依旧是我手打的,人肉含量百分百。

不是不想用让整个过程更轻松一些,我也多次尝试 notion 的 AI 辅助功能,很希望能和 AI 无缝配合,它写一段我改一些行云流水。但,我真的还做不到——AI 的介入总会打断我的心流、让我对文章失去掌控。如何用好一个喋喋不休还时常跑偏的助手,让它反过来拓宽我的思考边界、提升写作的深度,这件事,我还需要慢慢练。

但,保持好奇,保持开放心态。我在为自己一点点探索尝试,也在为孩子们寻找更多借助 AI 拓展思维边界的方式。

等真能做到人机共生了,一定会比单纯的人肉或单纯的 AI,要精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