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疆手牵手,开辟文学发展广阔天地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俞天立 魏斌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10月28日至30日,浙江作家交流团跨越千里,来到了第一师阿拉尔市开展文学交流活动。第一师阿拉尔市是塔里木河的起源地,三五九旅传承地,早在4600年前古羌人就在此逐水而居、繁衍生息。自2002年自国务院批复设立、2004年正式挂牌实行“师市合一”的管理体制以来,阿拉尔市已经历二十载春秋,实现了戈壁成花园、大漠变绿洲的蜕变。

交流团首先来到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参观学习。该纪念馆为纪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六军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120师359旅、解放战争时期的一野一兵团二军步兵五师而设,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图片

图源:浙江文学馆

1957年,农一师在塔河北岸阿拉尔成立塔里木垦区生产指挥部,没有农具自己造,服装不足就赤膊上阵,历尽万般艰辛逐步发展起大条田农业和轻工业。兵团精神与文化润疆有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为文化润疆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和价值依托。
散文作家沈小玲表示,“先辈们垦荒真不容易!这里所展示的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鼓舞。”

文学评论家夏烈说:“文学创作、文化交流也需要弘扬三五九旅的兵团精神,需要源源不断地创新创造。”

倾情播撒文学种子

离开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交流团来到塔里木大学参观考察。塔里木大学成立于1958年,建校初期,师生们凭着一双手和扁担、筐子、坎土镘,在万古荒原上开荒造田,边劳动边建校,住的是地窝子,教室安在胡杨林中,黑板挂在树干上,书本放在膝盖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学校在教学、科研、生产上突飞猛进,目前已经成为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青年作家池上深有感触地说:“一代又一代塔里木大学师生用行动诠释着胡杨精神,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值得我们每一名作家和教育工作者学习。”

文化可以触摸,文学可以交流。在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作家”书屋正式挂牌成立,浙江文学馆现场捐赠一千册图书。“浙江作家”书屋的设立,旨在鼓励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拓宽阅读视野,提升文学素养,丰富精神世界。

当带着温暖的图书入驻书屋,沉甸甸的文化就能用指尖感知。“浙江作家”书屋不仅仅是一个阅览室,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师生们可以阅读到浙江作家的艺术作品,感受浙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精神。

图片

图源:浙江文学馆

随后,青年作家卢山以“今天,我们还需要诗歌吗?”为主题开设诗教讲座。“塔里木这片土地是诗歌的富矿,具有强大的能量场,每个人都能生长成一棵棵参天白杨。”他从诗歌在当下社会的意义讲起,通过丰富生动的举例,为大家分享讲解了诗歌的不同流派之美,为现场的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诗歌世界的大门。“聆听这样的文学讲座,无异于一场心灵的洗礼。”一位同学课后说。

图片

图源:浙江文学馆

有志于文学者,当不辞山险水远。浙江作家交流团与阿拉尔市文联、塔职院师生同步举行“结对助力文学进校园座谈会”,与会人员围绕文学创作、人才培养、文学活动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

兵团文联副主席、阿拉尔市文联主席霍玉东表示:“作家要关注现实,关注时代,浙江的作家们作出了表率。希望你们来阿拉尔成立作家工作室,帮助我们挖掘和培养文学人才。”朱丽军向阿拉尔市文联的盛邀表示感谢,希望阿拉尔市文联能发现和培养更多本土的青年作家,点燃文学的火种,并实现文学数字化共建共享,同时也邀请阿拉尔文学青年来浙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图片

图源:浙江文学馆

接受胡杨精神洗礼

浙江作家交流团专程来到第一师阿拉尔市委党校。在党性教育馆,党校老师为交流团一行生动讲解了“八千湘女上天山”“冰峰五姑娘”“塔河五姑娘”和上海支青、烈士戴根发等事迹,这些感天动地的真实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兵团建设者。几十年来,一批批党员干部积极援疆、屯垦戍边,在开垦、建设、扶贫等方面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就像那巍然屹立的胡杨,不畏风沙寒霜,不屈不挠生长。

图片

图源:浙江文学馆

青年作家周华诚说:“作为一名党员,我在这里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充分感受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胡杨精神、老兵精神。”

青年作家王轲玮表示,胡杨精神给我带来了许多创作灵感,我打算以胡杨为纽带,创作一部以“爱与责任”为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
仰望天山之巅,俯视盆地之渊,祖国的边疆美出了“天际”,仿佛绮丽的一场梦。
“文化润疆”刚刚开始,下一站走进阿克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