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一朵棉花背后的“硬科技”

2024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启动智慧棉田高产“百千万”示范工程。目前,辖区223.9万亩的棉花已进入采收尾声。各种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手段,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锦上添花”。
“这些智能设施,就像千里眼和顺风耳,会自动监测棉花的生长情况,辅助棉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棉田,这也是现在棉花丰产丰收的原因之一。”新疆慧尔智联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岳继生向前去走访的税务干部介绍道。
在该公司创建的玛纳斯县国家数字农业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里,智慧灌溉系统、地面监测仪器、地下传感器等多种装备遍布田间地头,实现了棉田“墒情、虫情、气候、苗情”四情监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现在1个人就能管护2000亩棉田,每亩节约成本近200元,为农户节省了一笔不小的费用。此外,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也减轻了合作社、农户的一部分经济负担,让更多智慧农业设施得以引进。”岳继生说道,“同样,我们也乘着税惠政策的‘春风’,向着智慧农业的方向加速迈进。今年享受到的48万多元税费减免,全都用在了提升改进数字技术种植技术设备方面。”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老龙河试验基地的棉田中,还藏有棉花丰产提质的其他答案。管理试验基地600亩棉田的棉农高克虎说:“我的棉田里开得可不光是棉花,是一朵朵‘科技花’。农科院的‘宽早优’植棉技术,让棉花产量逐年提高,今年亩产预计能达到600公斤!”
农业机械化,也是智慧棉田发展的另一个亮点。在昌吉,越来越多像高克虎一样的棉农,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丰收喜悦。
作为一家集农业机械租赁、采收、销售于一体的企业,新疆恒丰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这个丰收季投入了8台被称为“农业机械之王”的自动采棉机,累计采收了棉花5万余亩。从一株株棉花到一卷卷棉包,该公司一台采摘机在1天时间便能完成500亩棉田的采收,相当于1000个人工1天的工作量。
“我们的采收效率、产后服务在北斗卫星的加持下再次升级。”该公司负责人周宇刚表示,现代化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离不开国家系列好政策的助力支持。“除了基础的农机购置补贴外,公司还享受批发零售农机免征增值税等税费优惠政策,今年以来累计减免了1200多万元。政策红利的叠加,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引进智能化的机械和技术。”
采收后的棉花,被运往轧花厂的加工生产线,从籽棉变身为皮棉。以前需要几百秒甚至耗时过长的加工过程,现在被压缩到了90秒。
在呼图壁县云龙棉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智能化机采棉加工生产线正开足马力。从棉田打包运来的“蛋卷棉”经过开包、喂花、烘干、清理、轧花等20道自动化工序处理,被加工成一个个包装完整、可进行质量追溯的皮棉成品。
“今年公司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设棉花产业集群云平台,实现生产全流程物联网监控,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该公司财务负责人陈志满表示,企业向新求质快速发展的背后,有着国家的好政策还有全周期税费服务的给力支持。“从设备的升级改造,到收购批量籽棉进行加工,再到皮棉的销售,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税务部门的陪伴,提醒我们防范涉税风险,规范财务管理,及时享受政策红利,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增添了信心。”
走进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的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智能示范车间,一朵朵闪烁的红绿灯信号、高速运转的设备、输送纱锭的机器人……智能化纺织机器生产线正全速运转。
“我们以新疆优质长绒棉为原料,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梳棉、预并、条卷、精梳等生产工序的智能化、集约化生产,整个过程精度更高,产品质量也更稳定。”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冯枭说。
从一朵棉花到一件优质成衣。近年来,该公司探索走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服装产品和服务的升级之路。纺织业的转型升级,智能化是关键,也是纺织产品质量和产量兼优的重要条件之一。
翻开该公司的税费“红利账单”,税费减免情况一目了然:2023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216.26万元,2024年办理出口退税115.07万元……“是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激活了企业的发展动力。”冯枭说。
至此,一朵棉花在各项“硬科技”的加持下,走完了采收、轧花、纺织、成衣的全产业链过程。下一步,国家税务总局昌吉回族自治州税务局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在税费需求响应、优惠政策落实、税费服务细化上持续发力,推动更多企业迈开步子向新向优发展,赋能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明昊 靳昊 孙金行 通讯员 刘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