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陪幼儿玩益智类玩具。
托育中心老师和幼儿互动。
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是家事,也是国事。
这几年,国家密集发布一系列生育支持措施,将发展托育服务作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厦门作为全国第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一场围绕“托育服务”的改革,在这里落地、生根、发芽、开花。
厦门以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立足需求和问题,先行先试。在全国首创出台托育服务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规定,在福建省率先出台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在福建省最先出台小微型托育点管理暂行办法弥补省内备案空白,实施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厦门以改革的思维,调动各方力量,解锁新模式,初步构建起普惠优先的多元多层次托育服务体系。
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多家托育机构,走访相关部门,探究改革过程中的难题,也记录下破题的创新与探索之举,以期这朵托育服务的“改革之花”能结出更多果实。
创新
“沉浸式带娃”
“点对点”发送观察记录 妈妈很安心
昨晚,洪妈妈准时收到老师发来的信息:“今天小闵吃了1/3碗米饭,肉菜都吃完了,尿尿4次,有排便……”
洪妈妈笑称自己是远程“沉浸式带娃”。2岁的小闵在厦门天地教育集团金尚托育中心入托已有一年,每天,老师都会把孩子在园的观察记录发给她:吃了什么、喝了什么,中午几点入睡,睡了多久,开展了什么活动。更小些时候,每天换了几片尿布都会记录在内。
“老师们的专业细心,让我们很安心。”洪妈妈说,“我们夫妻都要上班,老人年纪大了没办法帮忙带娃,社区里的托育中心解决了我们家的大难题。早上送进园,托育中心延迟服务到晚上7点,我们下班后正好接。”
金尚托育中心面向0-3岁的婴幼儿,提供全日及半日托育服务,属于家门口的托育园。国庆后,陆续又有6个孩子入托。和幼儿园只有春、秋两季入学不同,托育中心随时可以接收孩子,没有寒暑假。
前不久,厦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多家托育机构,代表们发现,为了让家长放心,不少托育中心都会“点对点”给家长发送孩子每日的在园观察记录。除了生活起居,还记录专业化的托育课程。
“不是超前教孩子学识字算数,而是通过各种活动课程、体能运动、自主游戏,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认知能力、审美能力。”金尚托育中心林园长说,“比如我们‘七趣’课程中的食育课,中秋节教孩子做月饼,端午节带孩子包粽子,二十四节气课程让孩子认识春花秋叶、夏蝉冬雪。”
“孩子进托班后,我意外收获了一份感动。”徐妈妈说,2岁半的儿子嘟嘟,在家里挺娇气,到托班半年后,却会帮哭鼻子的小弟弟拿纸巾、擦眼泪,安慰对方。金尚托育中心开设混龄班,班上有将近3岁的小哥哥小姐姐,也有1岁多的小弟弟小妹妹,孩子们在相处中培养起责任感和相互关爱的能力。
医育结合服务
不只解决没人带 还要把娃带好
国庆假期,李昕带全家出游。讲到一个笑话,李昕“笑出鹅叫声”。没想到,1岁10个月的儿子山山听到,把整首《咏鹅》背了出来,一字不差。
李昕大吃一惊,以为托班老师特意教了古诗,她认为这太超前了。但老师说没有,只是平时有意引导孩子们多听多看、翻阅绘本、互讲故事,孩子们在玩中记住了。
从事3-6岁学前教育已有20多年的李昕,去年被聘为厦门海沧城建教育绘童瑶兴景托幼园园长,开始探索0-3岁婴幼儿的教育。她坦言,把半岁多的山山送进自己所在的托幼园时,自己也犹豫过,家里是有老人帮忙的,有没有必要再送进托班?“但这一年多下来,在山山身上,我对0-3岁孩子的教育有了更深的体会:不单纯是喂养,它有系统且专业的教育体系。”
李昕所在的托幼园乳儿班(一岁内)去年收了6个孩子,都是家里有老人帮忙带娃的。一位奶奶说:“小孙子在家爱看电视,吃饭也要人喂,到了托班,纸尿裤戒了,饭也能自己吃了。”李昕对此感到很欣慰:“越来越多家长把孩子送进托育机构,不仅仅是因为没人带,还想把孩子带好,大家双向奔赴。”
绘童瑶兴景园是托幼一体,面向0到6岁的孩子,有托班,有幼儿园。不同年龄段的教室、玩具、设施都不同。托班的小便池、洗手池、桌椅都更矮些。乳儿班没有桌椅,地板、墙壁贴了软包,李昕说:“就是要让孩子们多去爬,训练下肢力量、平衡能力。”
老师们时常会带着孩子进行青蛙跳、身体滚动等感统训练游戏,通过爬、走、绕等动作训练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这些训练计划,都是在医生指导下制定的。
绘童瑶兴景托幼园是全国首批开展医育结合托育实践的单位,与厦门海沧区妇幼保健院签了医育结合协议。医疗团队为孩子们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定期到园内为孩子体检,提供生长发育监测、养育照护指导。有个孩子患有先天性贫血,医疗团队为他量身制定出喂养方案。孩子妈妈感慨道:“比我们自己家里喂养得还细致。”
厦门创新探索托育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三位一体”医育结合新模式,受到很多家长欢迎。目前,全市已有101家托育机构与26家医疗机构签约开展医育结合服务。
探索
普惠托育
破解“送不起”“不方便”难题
金尚托育中心、绘童瑶兴景托幼园,都属于普惠托育机构。
普惠托育,是指面向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按照政府指导价格提供的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托育服务。简单说,就是既好又实惠。
金尚托育中心是国企办社区托育点,利用金尚小区内的架空层改造而成,与“金尚近邻服务中心敬老餐厅及智慧养老平台”构成厦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老一小”项目试点。
“社区提供场地、降低租金,政府给予运营补贴,今年又加大了补助力度,再次调低托费。”金尚托育中心林园长说,1-2岁的孩子每月托费从每人3500元降到2100元,2岁以上孩子每月托费从2800元降到2250元,“最新补助政策一出,前来参观了解的家长多了不少”。
记者走访了解到,厦门普惠托育机构近期都收到了政府最新的补助通知,开始实行优惠价格。
大力发展优质便宜的普惠托育,这是厦门破解婴幼儿托育难题的一种探索。
厦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齐晓玲说,不少双职工家庭,工作带娃难兼顾,加上代际之间照料能力减弱,需要托育服务的家庭不在少数。
一个现实情况却是:幼儿家长想送又不太放心,或者被较高的托育费难住。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超三成有入托需求,但实际入托率仅7.86%。
厦门也面临一样的难题。一个老师对应一个孩子,这是一家托育机构的现状,这家机构的园长直言:“全园只有9个孩子入托,老师和孩子一样多。”目前,厦门适龄儿童入托率5.7%,托位使用率37.6%,超六成托位处于空置状态。
一方面是家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却是托育机构招生难生存难。厦门市卫健委主任姚冠华说,为了让家长“放心托”又“托得起”,厦门加强机构监管、规范托育服务,连续多年将普惠托育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多措并举,增加普惠托育资源供给。目前,厦门拥有普惠性托育园92家,普惠性托位近7000个。
成效已在显现。绘童瑶兴景托幼园目前托位使用率达80%,高峰时超90%,暑假期间更是满员状态。在普惠托育机构的示范带动下,托育服务正被越来越多家长认可,这两年,厦门托育机构的入托率呈逐步上升趋势。
共同育儿
写字楼里也有托育点
工作日的清早,黄爸爸带着2岁女儿妞妞一块出门。到了单位,把妞妞送到一楼的托育园,自己再上楼。黄爸爸笑称:“幸福地实现‘带娃上下班’,休息时,还能随时下楼看看她。”
馨贝昉普惠托育象屿园是厦门首家企业联合托育园,位于厦门自贸片区象屿集团大厦一层,为象屿集团职工提供1-3岁子女入托服务。园长颜燕妮说:“我们还提供课后延时、周末公益亲子课、暑托班等服务,满足大家不同需求。”
厦门不少托育机构与企业携手,把托班嵌入产业园区、写字楼里,在工作场所就近为职工提供服务。在社区,许多“小而美”的托育点也逐渐嵌入。厦门鼓励托育服务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合设,并以“完整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为基础,推动近20个社区在改造建设时,强化托育服务设施建设。
这两年,包括厦门在内的全国各大城市都面临幼儿园生源锐减的现实问题,今年厦门有130所民办幼儿园关门。向下延展开办婴幼儿托育,被认为是一个双赢之举。
绘童瑶兴景园是一所新园,开办仅一年多。李昕说,“我们在建园之前就进行了评估,周边社区3-6岁孩子的入园需求不多,0-3岁阶段却有不少托育需求,在市区两级教育局、卫健委的支持下,我们办成托幼一体,既确保了生源,又满足了周边居民的需求。”
厦门正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鼓励新建幼儿园和有空间的扩建幼儿园同步规划建设托班,目前厦门全市900多所幼儿园,已有228所开办了普惠托育班。
幼儿园老师也逐渐“下沉”,拓展育婴技能。厦门将育婴师、保育员等纳入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在全国首创出台《厦门市托育服务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在卫生系列职称评审中增设托育相关专业,打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目前,厦门已初步形成多元多层次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社区办托、单位办托、幼儿园办托、家庭托育点等模式共存。
在齐晓玲看来,调动全社会力量与资源共同育儿,就是要在全社会创造支持生育的环境,这也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之义。
记者手记
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
“养娃难、养娃贵”,这是新一代家长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厦门围绕“托育服务”的改革创新,正是看到了一个个小家庭的困难,并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共同带娃”普惠托育新模式,从目前的实践看,可以说是针对性解决家长育儿后顾之忧的有效方案。
完全由市场定价的托育机构,孩子每月托费大多在5000元上下。这价位,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一些托育机构因生源不足,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提高收费、降低服务质量,这又抑制了家长入托意愿,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市场需求与机构空置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
发展普惠托育,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力量“共同带娃”,较好地破解了这个难题。这几年,厦门下了大力气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厦门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其列入重大民生实事项目,并开展专项监督。
各方努力下,阶段性的成效颇为明显,但婴幼儿托育的难题仍有不少,距离普惠为主的目标也还有差距,目前厦门普惠托位的占比不到四成。
面对这项系统工程,我们仍需凝聚最广泛的共识与合力,继续从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入手,打通发展的堵点,真正构建起生育友好型社会。
(文/厦门日报记者 詹文 蔡绵绵 图/厦门日报记者 张奇辉(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