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31日讯(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刘姗姗)“宝宝恢复情况很好,放心吧!”10月31日,陈女士带着29周早产并经历了一场大手术的宝宝来医院复查,得知宝宝很健康,陈女士非常感激:“要不是你们,我这辈子可能都做不了妈妈了。”
陈女士今年30岁,两次怀孕都遭遇凶险的重度子痫前期,第一次孩子没能保住,这次怀孕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产科等多学科团队保驾护航下,胎龄仅29周的早产宝宝提前降生,但因脑室出血导致脑积水,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为挽救这个脆弱的小生命,该院神经外科、麻醉科、新生儿科协作,在宝宝不及成人拳头大的头颅上精细手术。经过医护人员66天的全力救治和悉心呵护,小宝贝成功闯过重重险关。
孕妈两次怀孕遭遇“重度子痫前期”
陈女士孕育之路充满艰难坎坷。第一次怀孕时,她因为重度子痫前期病情严重,腹中的胎儿没能保住,自己也住进了ICU。今年初,陈女士再次怀孕,对于这一次怀孕她既充满期待又心存忐忑。
在怀孕12周时,她找到武汉市中心医院产科主任熊国平。结合其病史,医生提前评估子痫前期的风险,进行预防性用药。今年8月,陈女士因出现血压升高、四肢水肿、蛋白尿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产科住院治疗。
考虑到其病情的特殊性,产科、肾病内科、心血管内科、新生儿科、麻醉科、临床营养科等多学科进行了会诊,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密切关注孕妇及胎儿的情况,在确保孕妇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延长孕周,以提高胎儿生存几率,并随时做好剖宫产手术和新生儿抢救的准备。
“我们能够理解她想当妈妈的心情,因为这可能是唯一的机会。”产科主任熊国平说。了解到她这次怀孕心理压力很大,熊国平主任、李莉副主任医师不断安慰她,给她信心:“我们一定尽全力帮你实现‘妈妈梦’。”
一直到孕29周时,陈女士突然不能平卧,心血管内科会诊后考虑孕妇已经出现心衰表现,胎儿随时有胎死宫内的危险,需立即终止妊娠确保母婴安全,新生儿科复苏团队也提前至手术室做好准备。完善术前准备后,产科熊国平主任带领团队为陈女士实施了剖宫产手术,一名男婴顺利降生。
29周早产儿脑室出血面临生死挑战
仅在妈妈肚子里待了29周的乐乐(化名),出生体重只有1070克。由于早产,肺部发育不成熟,出生后便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过及时保暖、复苏抢救后,新生儿科用转运温箱将他转至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救治。新生儿科主任姜红带领团队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从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促进肺膨胀,改善肺通气功能。
同时,乐乐因胎龄太小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出现动脉导管未闭、贫血、凝血功能异常等一系列问题。更令人揪心的是,颅脑超声提示乐乐出现了脑室出血的情况。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医生通过头颅超声动态监测脑室出血量和脑室大小的变化,发现脑室逐步扩大,需行脑室外引流,若不及时手术治疗,将会对脑组织造成永久性损害,后期将会出现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脑瘫等后遗症,甚至威胁生命。
然而,乐乐当前的体重仅1200克,免疫力极低,而且他的头颅还不及成人拳头大,脑部结构极其脆弱,手术及麻醉风险很高,不仅需要在手术操作上更加精准,术后的护理和感染控制同样是难上加难,这给医疗团队带来巨大的挑战。
“这个宝宝来之不易,我们不惜一切代价要保住这个孩子。”陈女士一家无条件信任和支持医生,也给了医生放手一搏的勇气。为确保手术安全,神经外科、麻醉科、新生儿科等多学科会诊讨论后,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治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包括手术方式、转运、保暖、麻醉监护及术后监护、围手术期管理等各个环节。
“孩子太小了,如此低体重的早产儿进行手术,对麻醉的要求极高,术中维持患儿的氧合和循环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麻醉用药必须精准,不允许有丝毫的闪失。”麻醉科主任陈璟莉表示。
针对患儿极低体重、动脉导管未闭、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等情况,麻醉科专家团队经过反复讨论制定了详尽的麻醉方案和应急预案。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机制尚不成熟,为防止宝宝出现低体温,在手术开始前适当提高手术室的室温,使之处于温暖的状态。
在麻醉科的保驾护航下,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熊左隽团队为患儿实施了脑室外引流术,在毫厘之间精准操作,准确穿刺到充满积血的脑室,确保引流管的放置既能有效引流积液,又不会对周围的脑组织造成伤害。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科团队时刻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的微小变化,精准调整麻醉药物和呼吸机参数,术中乐乐的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结束,脑脊液得到有效引流,颅内压得到控制。
神经外科、麻醉科、新生儿科等多学科协作,为患儿实施脑室外引流术。
医护人员66个日夜守护、精细护理
手术的成功仅是第一步,术后的治疗和护理同样关乎生命的存续。新生儿科医护团队为乐乐制定了精细的诊疗计划,密切监测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给予精细的呼吸、循环、营养、液体等综合管理。由于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全,任何细小的感染都有可能成为致命威胁。为了避免感染,新生儿科安排专人护理,严格执行各种无菌操作,术后严密观察脑脊液的引流情况,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脑室外引流系统的稳定工作。住院期间,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精准调控呼吸机参数,从有创呼吸机过渡到无创呼吸机,并顺利撤机脱氧,自主呼吸。
产科专家团队查看产妇术后恢复情况。
为满足乐乐的营养需求,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乐乐一出生,新生儿科医生就给他进行了脐静脉置管,过渡后再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提供肠外营养支持,为后续救治建立生命通路。液体的平衡对于早产儿的存活至关重要,医护根据患儿的体重、尿量及病情变化,每4小时精细计算液体出入量,静脉输液的液体量精确到1毫升。
刚出生的乐乐胃肠发育不成熟,同时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出现了喂养不耐受,经历了反复的开奶、禁食。由于早产儿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护士耐心地通过口腔免疫疗法和口腔运动训练,帮助其建立吸吮反射,尽早经口喂养,从最初的每次0.5毫升,一点点往上加。
经过医护人员66天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乐乐成功闯过呼吸、循环、营养、感染、脑室出血等重重难关,术后复查脑室形态基本正常,脑积水症状明显改善,目前每顿奶量已经达到了40毫升,体重也增长至2030克。
新生儿科专家团队查看宝宝情况。
新生儿科主任姜红表示,此次宝宝的成功救治,离不开多学科协作以及患儿家属的信任和配合,是医患携手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给这么小的早产儿实施脑室外引流术是不小的挑战,不仅挽救了宝宝的生命,更给予一个家庭新的希望。
【编辑:余丽娜】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