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同行一路歌
作者:李泽利
2018年12月15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我用四十年心血完成了献给农村改革的乡情报告—《大地长歌》,由江苏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为自己一生从事的“三农”工作画了个句号。
这本五十万字的书中,有我和农村改革四十年一路同行的影子,有我和农民兄弟牵手相伴的情谊,有我和连云港农村土地依依不舍的眷恋……痛苦中的迷茫,憧憬中的探索,挑战中的快乐……成为我永远珍惜的改革味道,一个个历史镜头经常萦绕心头。
40年前,我十九岁高中毕业回村里被当作“文化人”受到重用,先当生产队记工员、大队团支部书记,后当东海县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员,黄川公社通讯员、团委副书记,从此,踏上了农村改革之路,与“三农”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像春风一样,吹遍神州大地,许多新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记忆犹新的是贫下中农不再开“地富反坏右”的批判会,公社党委书记黄承光作报告也开始变调了。他讲话内容由“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变成了“抓纲治国”“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之类的语言。后来才明白,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写了中国的发展史。
这一年,凤阳县小岗村十八位农民用鲜红的手印,树起了农村改革路上第一座丰碑。以“大包干”为标志的农村改革浪潮席卷全国。农村土地“由合到分”,希望的田野迎来了第一个春天
1983年春天,连云港市“大包干”在东海县破题。作为东海县委农业委员会经管员,我和市委农业委员会黄国富、程永贤等人组成工作组,进驻白塔埠镇马小埠村试点。村里人知道我们是来帮助“分田到户”喜笑颜开,村书记马文泉担忧“走回头路”却顾虑重重。经过一个多月努力,乡亲们分到一包15年的承包地眉开眼笑。参与试点工作的人如释重负,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当时我们谁也想不到分田到户如此顺利,更想不到“大包干”后来发挥的作用如此巨大。像长途跋涉的步行者,父老乡亲挣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从联产到组到包产到户,一路坎坷来到“大包干”的天空下,尽情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了新型土地经营制度的奇迹。
1996年,东海县第一轮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即将到期。县委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全市率先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试点工作。县委农工部副部长汤胜法,带着我和李海燕、纪宜良等人去他当过书记的石湖乡探路。从县委副书记郭士祥千叮咛万嘱咐中,试点工作组成员领悟到了任务的光荣和艰巨。在石湖乡5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摸索出一套成熟工作经验,向县委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这次试点为本人起草1996年东海县委《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意见》和政策问答提供了依据。回忆这段经历,令我不敢相信,从试点到面上推开,东海县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二十多万农户领到了县政府印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吃上了“定心丸”。东海县委农工部作为牵头指导单位,在全市乃至全省,受到同行刮目相看。本人也被选调市委农工部工作。
全市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跨过十五个年头,一个新的时代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为全市380多万亩农民承包地重新确权登记颁证,许多人对此有不同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农民第二轮土地承包30年没有到期,1998年前后农民领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依然具有法律效力;也有人认为在2028年前重新进行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多此一举,这种想法代表了一部分干部群众的心理状态。好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用3-5年时间完成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各种杂音才销声匿迹。连云港市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从2013年在海州区浦南镇正式启动试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到2018年上半年,这项工作历时五年进入收官阶段,90%以上农户领到了新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以土地经营制度变化为主线的农村改革,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分分合合”,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精彩纷呈。
改革过程环环相扣。第一个阶段(1950—1977年),解决农民耕者有其田,以土地改革为主要标志。第二个阶段(1978—1996年),解决农民耕者有其权,以“大包干”为主要标志。第三个阶段(1997—2007年),解决农民耕者有其利,以“税费改革”为主要标志。第四个阶段(2008—2018年),解决农民耕者有其效,以农业规模经营为主要标志。
改革进步有目共睹。由短期承包向长期承包进步,由单层经营向双层经营进步,由农民家庭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进步,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进步,由低级分配向高级分配方式进步。
改革结论大道至简。家庭联产承包这种经营制度,最贴近农民的直接经济利益,能够增强农民经营自觉性和责任感。这种经营制度,最符合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客观规律,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这种经营制度,最兼容统分结合的优越性,为完善双层经营体制提供的空间无穷大。这种经营制度,最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利于把分散的家庭经营纳入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经营轨道。
土地权属迸发活力。从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归村集体的“两权合一”,到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的“两权分离”,再到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归使用者的“三权分置”,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农村土地权属组合的每一次变化都留下了永不褪色的历史名片:“两权分离”的“大包干”,创立了“交足国家的、留足自己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全新分配制度,根治了“不插七月稻、不种霜降麦”的顽疾,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呼隆”带来的“一穷二白”状况,演绎了农民一夜之间解决温饱问题的神话;“三权分置”进一步激活土地内生动力,促进了传统农业提档升级,以12629个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已经成为引领全市现代农业的第一方队。
40年后的2019年,我整理个人文档,抚摸着那些已经发黄了的文字,一种无法形容的感觉在内心深处油然而生。我想起徐志摩“再别康桥”精美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的爱恋、憧憬、离愁,勾起我类似的情绪。
一个农民儿子,从生产队“记工员”的岗位上出发,跨越了四个层级,来到了连云港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工作。有人说我“进步显著”,我坦荡一笑。干了一辈子“三农”工作,当了十七年“处长”,有人说我是农村工作“专家”,我调侃为岁月使然。在我看来,这些都不重要,我庆幸自己参与和见证了连云港市农村改革四十年的全过程,拥有这样的“专利”和故事,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的,所以,我把自己这一段经历视为最珍贵的人生财富。
女儿李海粟说,这些财富可以串成一条项链,献给农村改革四十年,献给“三农”工作者,献给父老乡亲,为后来人考证连云港市农村改革历史提供一份凭证,为“三农”工作者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向父老乡亲交一份人生总结,诠释一位“老农经”的“三农”情怀。这个建议与我不谋而合,因此,我义无反顾地赶一次时代潮流,从2018年7月16日开始奋笔疾书《大地长歌——献给农村改革的乡情报告》。
《大地长歌》沿着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变革主线,重温连云港市农村四十年改革历史,追寻改革足迹、展示改革成果、讴歌改革人物,还原连云港市农村四十年改革的轮廓,标记农村改革进步的足迹,展示农村改革不同阶段的精神与物质进步,。
四十年农村改革荡气回肠,连云港农村变迁今非昔比,一路风雨,一路激情,一路风景。
作者简介:李泽利,男,1959年生,本科学历,2019年退休。历任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农经处长、四级调研员,连云港市乡村振兴战略讲习专家、江苏海洋大学“富民兴村研究院研究员、连云港中级人民法院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特聘调解员”。在《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民合作社》等国家级和《新华日报》《江苏农村经济》等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2019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专著《大地长歌》。曾获得江苏省新闻二等奖一次、农业软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