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11月初,是美国大选的白热化阶段。
距离选举日仅剩不到一周,特朗普的信心似乎前所未有的高涨。
他在多场造势活动中频频展现出强硬的姿态,尤其是针对中美关系,发表了一系列火药味十足的言论,声称如果中美发生冲突,美国将“打赢这场仗”。
这股强硬姿态究竟从何而来?特朗普的必胜信心背后,究竟有哪些关键因素在支撑?
高调拉票,民族情绪成为王牌
在这次大选冲刺阶段,特朗普团队加大了造势力度。
曼哈顿的麦迪逊广场花园成为了特朗普的主场,他携妻子梅拉尼娅,以及科技巨头埃隆·马斯克登场,为竞选站台助威。
在现场气氛的烘托下,特朗普喊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宣称要重振“美国梦”。
他极力宣扬边境安全和反对“激进左翼议程”,通过激起民族主义情绪来吸引选票。
这种策略早在2016年大选中便已奏效,此次特朗普同样寄望于此,认为自己依然能够以同样的方式打动支持者。
特朗普的信心还体现在他对外政策的强硬表态上,尤其是在对华态度上大打“民族自豪感”牌。
他声称,美国不会轻易被超越,面对任何挑战,都将迎难而上。
这样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部分美国选民的情绪,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即使对手强大,美国依然能赢”的信心。
而特朗普通过强化这种情绪,试图为自己的竞选加码。
中美关系成为拉票工具,战争言论只是选举策略?
特朗普在演讲中提到,“如果中美发生冲突,我们会打赢这场仗”,这类言论不禁让外界猜测其背后的用意。
实际上,特朗普的这番话并非是为开战做准备,而是为了塑造一个“强硬领袖”的形象,争取更多支持。
中美关系一直是他竞选中的重要话题,对华强硬更是成为了他的标志之一。
通过渲染对中国的“强硬态度”,特朗普不仅在强调他对美国利益的“捍卫”,还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一位“为了美国可以对抗一切威胁”的强者。
这种表态本质上是竞选策略的一部分。
特朗普深知,对选民而言,一个展现出不惧挑战、敢于强硬的候选人往往更具吸引力。
由此,他将中美关系“炒热”,用来吸引那些对中国持负面态度的选民。
贸易战的“成绩单”成筹码,自信来自经贸战果
特朗普在过去四年里大打贸易战,试图通过关税和经济制裁手段对我国施压,迫使部分制造业回流美国。
尽管这些政策在全球经济中引发了诸多争议,但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视其为一项“成绩”。
他认为,通过这些措施,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产业回归”和“经济优先”。
特别是在大选冲刺阶段,特朗普将这一系列对华“战绩”放大宣传,试图向选民展示他的“贸易战胜利”。
他声称,如果继续连任,将会继续使用“关税大棒”对华施压,甚至在某些场合表示会对中国产品征收高达150%至200%的税,以进一步保护美国经济。
他的这种必胜信心,实际上是建立在贸易战的“部分战果”基础上的,认为其“美国优先”策略能够有效遏制中国经济增长,从而给美国带来长期的经济利益。
台湾问题的模糊态度,为选民传递对抗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台湾问题上始终采取“模糊战略”,他一方面通过发表“台湾应支付保护费”的言论向支持者传达强硬立场,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避免直接承诺军事介入,以防引发不可控的后果。
这样的策略在大选期间愈发频繁。
早在2020年5月,他曾表示如果大陆“武力”攻台,美国将会“予以还击”,而不久前更是放话“必要时将采取一切措施捍卫台湾”。
这些言辞并非特朗普的实际政策,而是其选举策略的一部分。
特朗普通过这种方式在选民面前塑造了一个“敢于对抗”的形象,使得那些支持对华强硬的选民看到他“捍卫盟友”的决心。
而实际上,这些激进的言论多是为了拉拢票仓,特朗普在任内并未挑起任何战争,这反而显示出他更倾向于以经济手段维持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商人思维主导,战争风险被看淡
特朗普一直以来秉持商人思维,强调“经济优先”和“成本收益”。
他更愿意通过“贸易战”等非军事手段来达成目标,避免卷入高成本、高风险的战争泥潭。
与许多传统政客不同,特朗普极力避免美国在任期内参与新的战争,成为少数未在任内发动过战争的总统之一。
对于特朗普而言,只有通过维护经济利益,才能巩固美国的国际地位。
因此,他的强硬表态更像是“虚张声势”,借此来增加自己在大选中的胜算。
在对外政策上,他尽量避免直接军事冲突,而是通过经济制裁、关税等手段来达成对外“施压”的目的。
对于特朗普来说,这种方式不仅“成本低”,且能够在选举中获得支持。
正是基于这种思维模式,特朗普对中美关系表现出一种“自信满满”的姿态,认为只要用好经济手段,就可以继续维持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大选结局难料,但特朗普的强硬牌仍在起作用
在大选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特朗普的种种强硬言辞无疑是为自己“加码”,试图争取更多支持。
然而,大选结果究竟如何仍未可知。
尽管特朗普信心满满,认为自己能够借助民族情绪、对华强硬和贸易战的“战果”打动选民,但他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小觑。
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则在关键州拼命催票,使得两党在选民争夺战中你来我往,形势相当激烈。
正因如此,特朗普加大了对中国的“口诛笔伐”,使中美关系成为他在选民面前的“强硬标签”。
他认为这一策略能够带来最后的胜利,但美国选民最终是否会将选票投向他,依然是个未知数。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