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活”起来,让资源“用”起来,让师生“动”起来,这是高中学校办学的理想场景。在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如今这样的理想正在逐渐变为现实。20余年来,晋元高级中学不断推进“选择教育”的实践与创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潜力,成就学生最好的自我。晋元高级中学着力推进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落实,致力于单元教学和学习流程再造,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场景和空间,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为实现国家课程标准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衔接融通,晋元高级中学立足“大观念”“大主题”“大项目”和“大任务”,统筹单元下的学习路径、学习资源、媒体工具和情境创设等元素设计问题,以结构化知识、活动化设计,促进了单元教学建构和课堂教学变革,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和育人价值。
从知识走向素养,引领学生如何学
晋元高级中学推进单元教学设计研讨,建立项目化的学科活动和问题化的学习设计,促进学生感知真实问题和发现知识意义,促进了单元教学更趋向于核心素养的达成。
一是强化单元教学设计研究。晋元高级中学结构化整合各学科知识,增强知识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以及知识整体结构的内在联系,推动单元教学的目标设计、活动规划、资源整合与系统建构。立足知识的结构化、学习的活动化,以知识为载体、以情境为路径、以素养为指向,强化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及单元中的不同课时、有侧重点地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
二是探索单元教学实施途径与方法。推进单元作为“完整学习单位”的专题研究,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方法和实施途径研究,开展“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研究,围绕生成性主题、理解性目标、解析性运作、追踪式评价推进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感知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过程、形成知识结构、达成学习目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深化“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实践,促进问题化、情境化教学研讨,使课堂教学追求在真实问题解决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现实体验情境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三是组织课程标准下的评价设计研讨,晋元高级中学落实单元下的作业设计,强化标准下的命题研讨,完善作业训练、纸笔测试,有效达成行为表现、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等检测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挑战性任务和进阶性问题,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形成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的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从“怎样教”走向“怎样学”,
促进学生主动学
创造能动的教学生态,成就好学生的选择,一直是“选择教育”推进的关键。晋元高级中学通过改变课堂,改变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课堂产生最大增值,让课堂成为学生成就选择的主要场域。
为进一步改善学习方式,提升教学效益,学校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建设,关注教学架构多样化和学生方式个性化,突出学生问题探究、互动生成的学习方式。同时,融合现代教学新理念、新策略,全面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对“双新”落地实践和课堂教学变革探索,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视角逐渐从研究“教什么”转向促进“怎样学”。
基于多年的教学追求与实践经验凝练,学校形成了“二二三四”教学架构,即“两点(准起点、高视点)、两化(问题化、结构化)、三动(动口、动脑、动手)和四导(导读、导思、导研、导行)”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强化了目标确立中的两构“高结构设计、低结构实施”理念,落实教学过程中的两维“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教学,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能力、形成学生价值观念的主阵地。
为了将“二二三四”教学架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晋元高级中学组织教师开展“主备研讨课”,在教学实践中增强课堂体验,在学导过程中推进互动生成。全体教师则在听课、评课、议课、磨课过程中,针对“两点、两化、三动和四导”的每个环节进行研讨,探索准起点夯实学生基础,高视点培育核心素养,问题化建构认知支架,结构化关联教学要素,以教师的四导,促进学生的三动。使“二二三四”教学架构呈现于教室,扎根于课堂。
从“常规”走向“智慧”,
引导学生高效学
“智慧”的课堂是怎样的?在晋元高级中学日常课堂上,授课教师应用数据平台技术,鼓励师生、生生之间开展互动学习,并推送个性化作业,实时了解学习和作业情况,即时分析和点评指导,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度与节奏,实现了按需推送、精准教学、反馈评价智能化,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晋元高级中学推进课堂教学架构变革,提倡“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推进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赋能高效的课堂教学。
首当其冲的,学校推进智慧课堂探索,提升学生学习效能。组织推进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慧课堂探索,推进融合技术的知识结构化、环境互动化和情境交融化的学科教学,实现按需推送、精准教学、反馈评价的智能化,促进了课堂的互动生成和学生的智慧生长。
在晋元高级中学,通过优化智能助学系统,教师可以实施精准教学。走班教学时,教师基于平台分析系统,了解学生学情,还能积极记录学生作业、训练、测试相关数据,通过云端分析实现数据增值,及时提示教师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增强了教与学过程评价的科学性。此外,假期辅导时,利用移动学习平台开展视频教学,学生随时随地实现远程学习,教师进行跟踪指导,通过视频讲解和在线答疑,大大提高了学生假期学习与辅导的效果。
选择教育研究院课程负责人戴小民介绍说,教师可有效应用学校的智能助学系统,开展网上学习与互动交流,促进即时分析和点评指导,精准调控教学过程;应用学习分析系统,了解学生学情与作业情况,及时进行学习导航和资源推送,有效引领学习进程。
从关注整体走向关注个体,
实现个性化学
在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季洪旭看来,“选择教育”的重要基础是保障选择,学校需要支持学生的选择,为学生的选择保驾护航。学生实现卓越发展,关键要有促进学生坚持选择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包括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捍卫公平教育的软环境和满足个性需求的学习生活硬环境等,这些环境建设为学生坚持自己的志、趣、能协调一致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为此,晋元高级中学创建“尊重包容”的年级和班级文化,鼓励学生在尊重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倡导克己让人、协同致远的氛围。与此同时,学校还建立学生发展定期调研反馈机制,通过问卷、座谈、干部例会等方式实时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的需求,并据反馈结果进行管理措施调整,以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
在晋元高级中学,学分制管理的推进为保障学生的选择“保驾护航”。每个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经历和发展轨迹都被记录下来,关联学生的生涯决策、学习过程和志愿选择,兼顾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以综合评价为学生卓越发展导航指向。
晋元高级中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依托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建设,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建设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接的智能互联教学支撑环境。学校统整了综合楼学习空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区、创新实践区和图书馆三大功能区域。
教学楼主要满足行政班和实体走班教学需求。实验楼和中庭楼由常规实验操作区、科学技术创新实践区和人文艺术创新实践区组成。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史地专用教室、艺术专用教室、心理氧吧,主要满足理化生学科常规实验操作,以及人文艺术学科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的学习需求。创新实践区主要依托高校和企业资源,合力打造人工智能、智能建造、创客、结构设计、金融、天文地球科学、艺术结构、创意设计等主题探究学习区,激发学生创新潜能。两层千余平方米的图书馆,设置科技、人文、艺术纸质藏书阅读区,以及全息数字化阅读区、多媒体综合教学区、交流研讨区、作品展示区等学习模式可灵活切换的多元复合型学习空间,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混合式学习需求。
季洪旭说,随着学校高位的发展,“选择教育”思想日益被社会所认同,家长和学生对“选择教育”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新起点,新征程,“选择教育”正在发展的路上,随时随处改革和发展更是常态,“选择教育”的价值在于成就学生的卓越发展,助力学生实现精彩人生。
作者:
编辑:张鹏责任编辑:唐闻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