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80年,计算机正在塑造一个全新的信息网络|红杉Library

图片
图片

十几年前,尤瓦尔·赫拉利撰写《人类简史》时曾表示:人类能够站在智人顶峰、发展进化出繁荣的文明就在于我们拥有讲故事的能力。我们能够创造并相信虚构的概念,诸如法律、公司和国家,它们有效地维持着人类社会的运行秩序。


他认为,智人之所以成功,秘诀在于懂得运用信息,并把许多人联结起来。但是,人类在拥有这种能力的同时,常常也伴随着相信谎言、错误与幻想。


今天,尤瓦尔·赫拉利带来了全新力作——《智人之上》。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大历史的长镜头,讲述信息网络如何塑造了人类社会,思考信息与真相的复杂关系,探讨不同的社会结构在试图构建信息网络时面临的关键困境。


如果我们拓宽视野,看看人类的信息网络在过去几千年如何发展,我们也许可以更了解今日与未来发生的事情。


本文摘选自《智人之上》。荐读之。



图片


《智人之上》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译者:林俊宏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几乎所有人都已经发现,我们正生活在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之中。但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革命?最近这几年,太多突破性的发明如洪水般滚滚而来,以至于我们很难判断到底是什么推动了这场革命,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算法?还是人工智能?


所以,在讨论目前这场信息革命的长期影响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它的基础。


01


我们真的了解计算机吗?


这场革命的种子是计算机,至于其他一切,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都只是计算机的副产品。


计算机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一开始就只是个能够进行数学运算的笨重的电子机器,但计算机后续的发展速度惊人,形式不断创新,也发展出各种了不起的全新功能。


就目前而言,我们可以简单说计算机本质上就是一台机器,但有可能做到两件了不起的事情:一是它自己可以做决定,二是它可以创造新的想法。


计算机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当然离这种能力还差得太远,但计算机科学家与科幻小说家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这样的潜力。


早在1948年,艾伦·图灵就已经在探索是否能打造他所谓的“智能机器”;到1950年,他推测计算机最终应该能像人类一样聪明,甚至能够“伪装”成人类。在1968年,当时的计算机连跳棋都赢不了人类,但在《2001太空漫游》中,亚瑟·克拉克与斯坦利·库布里克已经想象出“哈尔9000”这个角色,这是一个会反叛人类创造者的超智能AI。


就智能而言,计算机超越了泥版、印刷机、收音机这些所有过去的信息技术。过去的印刷机或收音机只是人类手中的被动工具,但计算机正在成为一种主动行为者,它能够超越人类的认知,主动塑造社会、历史与文化。


02


计算机正在塑造一个全新的信息网络


一个全新的信息网络很可能会出现,这并不是说网络里的一切都是新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大多数旧的信息链还会被保留下来。而且,这个新的信息网络仍然会保留人与人的连接以及人与文件的连接。然而,这个信息网络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另外两种新型链条。


第一种是计算机与人类的连接,计算机在人类之间充当中介。这些计算机与人的连接不同于传统的人与文件的连接,因为计算机现在能够自行做出决策、创造想法,并深度制造亲密关系,对人类发挥过去文件做不到的影响力。


第二种是目前已经开始出现的计算机与计算机的连接,计算机能够彼此自行互动,人类被排除在这些连接之外,就连理解其中发生了什么都很困难。


例如,谷歌大脑就尝试过用计算机来研发新的加密方法。当时的实验是要求两台代号为“艾丽斯”和“鲍伯”的计算机必须交换加密信息,而第三台计算机“伊夫”则要试着去破解加密代码。如果“伊夫”能在一定时间内破解加密代码,就能得到分数;要是失败,则由“艾丽斯”和“鲍伯”得分。在经过大约15000次交流后,“艾丽斯”和“鲍伯”终于想出了一套“伊夫”无法破解的加密代码。这里的关键之处在于,进行这项实验的工程师并没有教给“艾丽斯”和“鲍伯”任何关于加密的知识,是那两台计算机完全自行创造出了专属于它们的私密语言。


像这样的事情也已经发生在实验室外的现实世界中了。


在可预见的未来,在这个全新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里,虽然还是会包括我们这几十亿人类,但人类有可能在其中只是少数。因为除了人类,这个网络的成员还包括数十亿甚至数千亿个具备超智能且高深莫测的行为者。这样的网络将与人类历史甚至地球生命史上曾经存在的一切都截然不同。


自大约40亿年前地球首次出现生命以来,所有信息网络都是生物(有机)网络,它们都围绕着掠食、繁殖、相争等等传统生物戏剧展开。如果信息网络变成由非生物的计算机来主导,整个运作方式会相当不同,甚至超乎我们的想象。毕竟作为人类,我们就连想象力也是有机生化的产物,无法跳出原本设计的生物戏剧。


从第一台数字计算机问世至今已过去了80年,如今改变的步伐仍在不断加快,而且我们距离发挥计算机的全部潜力还相差很远。计算机还可能继续演化数百万年,而过去80年发生的事情与即将发生的事情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如果做一个粗略的比较,可以想象我们回到了早期地球(大约40亿年前)的某个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的80年前,地球还是一片“有机汤”,并终于从中凝结出了第一个能够自我复制的遗传密码。在这个阶段,即使是单细胞的阿米巴原虫,其细胞组织、成千上万的内部细胞器以及控制运动及营养的能力,都还只是一种带着未来风格的幻想。在这个时间点,我们能够想象出未来会有霸王龙、亚马孙雨林,或是人类登上月球吗?


目前提到“计算机”,我们想到的仍然是个有屏幕、有键盘的金属盒子,因为这是我们的生物想象赋予20世纪最早那批计算机的形状。随着计算机不断成长与发展,它们正在摆脱旧的形态,采取全新的配置,打破人类的想象限制。


不同于有机生物,计算机在一个时间点不一定只能出现在一个地方,而能够散布于整个空间,不同的组件位于不同的城市甚至大陆。就计算机的演化而言,从阿米巴原虫到霸王龙这样的改变,可能只需要10年。如果GPT-4还只是阿米巴原虫,未来的霸王龙会是什么样?生物演化花了40亿年,才从有机汤演化成能够登上月球的人类;计算机可能只需要几个世纪就能发展出超智能,超智能能够放大到整个行星大小,也能收缩到亚原子级别,抑或延伸跨越整个星系的时空。


从计算机术语的混乱程度也能看出计算机发展的速度有多快。几十年前,只要“计算机”一个词就能涵括所有概念,但现在的用词还包括了算法、机器人、自动化程序、人工智能、网络或云。光是“难以判断该用哪个词”这一点就已经很有意义了。生物包含了许多不同的个别实体,也能集合成“种”和“属”这样的分类。但如果讲到计算机,要判断某个实体到哪里结束,另一个实体又从哪里开始,以及如何准确地对它们进行分类,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


而对于信息网络与信息革命,不要采取两种常见但错误的态度:第一,我们必须小心太过天真乐观的信息观。信息并不等于真理,信息的主要任务在于联结,而非呈现现实,而且历史上的信息网络往往比较重视秩序而非真理。


我们并没有理由期待人工智能一定能够打破过去的模式,并更为偏向真理。人工智能也有可能犯错,它需要强有力的自我修正机制。


同时,我们也应该避免过犹不及。虽然比起真理,许多信息网络确实更重视秩序,但要是有哪个信息网络真的完全蔑视真理,也绝不可能存活下去。就个人而言,我们常常真的想知道真理。


总之,我们不仅需要对过去有更全面、更细致的理解,也要对未来感觉更有希望,态度也更具建设性。只要我们放下自满、不要绝望,就能够打造有制衡机制的信息网络,不让计算机失控。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发明什么其他的奇迹技术,也不需要想出什么过去世代都想不到的天才主意。想要打造更有智慧的网络,需要的只是我们摒弃想要绝对正确不犯错的幻想,并且认真投入一项困难但平凡无奇的工作:为各种机构制度打造强大的自我修正机制。这或许就是本书想提供的最重要的启示。


这种智慧的源头,甚至比人类历史还久远,是来自最基本的有机生命的基础。最早的生物就是经过复杂的反复试错而产生的。40亿年来,经过越来越复杂的突变与自我修正机制,地球上演化出了树木、恐龙、丛林,并最终演化出人类。我们现在召唤出了一种人类难以理解的非人类、非生物智能,而我们所有人在未来几年所做的决定,将决定召唤这种非人类智能究竟是个致命的错误,还是会让生命的演化翻开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篇章。




图片

互动送好礼

图片



你怎么看待算法的正与反?你觉得算法是提升了我们的效率,还是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无聊?欢迎分享你的想法与思考,我们将从中选取6名读者,送出《智人之上》一本!

注:时间截至11月1日24:00,获奖用户请于收到通知后24小时内回复邮寄信息,未收到通知或未及时回复则视为“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