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葛晓娟
这个十月,我们收到了来自两位年轻人的好消息。
他们都曾经是我们关注过的主人公。确切地说,他们在过去都遭遇过困境,通过记者帮,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
这个秋天,他们以及背后的家庭都在慢慢好起来。
去年11月份,脑瘫少年涛涛想要靠卖爆米花独立一事冲上热搜,很多人和我们一起认识了姚传华和她儿子涛涛。
今年10月5日,涛涛迎来他18岁的生日。
摆摊卖爆米花之前,男孩曾一度自闭和自卑。如今近一年过去了,好多变化在发生。
“涛涛敢和陌生人对话了,笑容越来越多。”姚传华说,在特教老师的帮助下,涛涛认识了300多个常用字,学会使用计算器和简单的心算,基本能应付日常摆摊经营,还学会了骑三轮车,煎蛋、煮饭不在话下。
串肠、烤肠,出摊,收摊,涛涛的日子看似单调且重复。但姚传华在她的社交平台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相信重复的力量,生活终将美好。
相信重复的力量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小罗。
去年12月,中国美术学院大三女生小罗为重病妈妈摆摊卖画一事登上热搜,小罗个人的社交平台账号粉丝也飙升至超50万。面对“一夜爆火”,女孩没有开直播打赏,也婉拒了大家提出发起筹款的建议,而是选择继续用画笔为妈妈一笔笔筹出医药费。
如今她和母亲都很好。这个女孩还顺利通过保研复试。回忆起当时大家的帮助,小罗仍感动到哽咽。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这样涌动的善意。她想和一直关心她的大家说一声:小罗很好,正朝她的梦想一步步踏实迈进。
涛涛和小罗想谢谢大家,记者帮团队的所有采编人员也要谢谢大家。
过去一年多,在所有读者用户的支持和信任下,“记者帮”报料平台(点击进入)共收到投诉近4000条,办结率在95%以上;发布监督、帮办各类相关报道超千条,新闻专题20余个,在潮新闻发布的同时,微信、微博、抖音平台同步分发,总传播量超2亿。
救救小铃
2024年6月12日一早,编辑部来了一位读者。
他叫阿强。自3月28日妹妹意外烧伤以来,他几乎日夜守护在医院。当天是他第一次离开医院出“远门”,在医院旁的打印店取到锦旗后,他走进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阿强被大家熟悉,是他作为19岁烧伤女孩小玲的哥哥。
这对兄妹,在过去的两个多月来,牵动了很多人的心。
3月31日,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帮发出了关注小玲的全网第一篇报道《帮帮小玲!19岁女孩遭遇煤气爆燃重度烧伤,“记者帮”发起生命助力》,真实、细腻、克制地还原出了这对异乡年轻人遭遇的困境,为19岁的小玲发起了一场生命接力。
稿件推送后,一句句“已捐”,一声声“加油”在评论区刷屏。
几天时间,给小玲筹的救命款一度超过200万。
女孩也在浙大二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的医疗团队下,挺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创面感染关。
作为第一家关注和帮助小玲的媒体,我们收到了阿强送来的锦旗。
“为民排忧解难、弘扬社会正气。”这是阿强送的锦旗上的题词。他说自己文笔不好,心里的感谢可能说不出万分之一:“你们是我在黑暗中见到的第一束光,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报道一夜之间能筹到超100万的爱心善款。”
我们一起救下的小玲,正在努力变得更好。
她在浙江衢化医院进行康复训练。阿强告诉我们,小玲最大的突破在心理上:“前两天,妹妹去医院门口的馄饨摊上吃饭了,她能够重新走起来,也愿意走出去,我真的说不出的高兴”。
守护“总兵府”
我们还帮一群人留下了一个“总兵府”。
2023年7月,一封从丽水缙云来的求助信寄到了编辑部,位于当地西施村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道门进士第”虽经一期修缮,部分厢房仍存在渗漏、倒塌等破损情况。
建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道门进士第”,有着120余年的历史。由主体建筑、两侧附属建筑、青云楼三大部分组成,为慈禧太后御批建造的施化麟将军府第,当地人叫它“道门总兵府”。
多次走访和持续追踪下,当年9月底“道门进士第二期修缮工程”正式启动。
11月回访时,残垣断壁不见了、破损的楼板也在逐步修缮中,“总兵府”一派新生。西施村的村民们很激动,送给记者一面书写着“百年古宅重放光芒,幸有潮新闻为民发声”的锦旗。
“要是没有你们的呼吁,修缮的一天还不知道要等多久,也有可能直接塌没了。”村民中几位年逾90岁的老者说,他们就住在总兵府,修缮直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环境。
2024年5月13日,“道门进士第二期修缮工程”迎来首次验收。
“非常感谢潮新闻的持续呼吁,也感谢有关部门的关心重视,让总兵府焕新颜。”总兵府的文保员表示,后续将对空间功能进行设计和规划,期待有更多的游客可以来,感受住宅和防御一体的山间百年老宅的魅力。
至此,追踪快一年的“守护总兵府”报道告一段落。
“我们这代人总有离去的一天,但总兵府可以长久活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文化绵延。”正如村民感慨的那样,这也是记者帮关注的意义所在。
后台来的一则实名表扬
我还想说一件小事。
7月10日,“记者帮”后台跳出了读者孙女士的感谢信,加上标点符号,一共115个字,讲的却是记者长达一年多帮忙维权成功的故事——
“感谢潮新闻记者黄玉环。2023年5月(我)求助潮新闻,黄记者从去年5月18日陪同我去杭州中公教育,到今年7月份终于帮我从中公教育要回培训费29520元。如果没有黄记者,这个钱根本要不回来。感谢黄记者!为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办实事!”
中公教育是国内教育培训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孙女士遭遇的“退费风波”就源自中公教育的“协议班”。
“2022年我看到有‘全额退’,就陪着儿子去报了中公教育的班,交了32800元学费。2023年(考事业编)岗位出来,我儿子想去读的,被中公教育说要加钱。很大一笔钱。于是从去年5月开始,我就通过各种公开电话反映此事,希望能拿回学费。”孙女士跑了那么多次,找了那么多人:“去年5月12日中公教育表示一次性还款不可能,只有分期付,不认可也可以走法律途经。我同意了这个分期的解决方案,扣除3280元,剩余29520元分十期还款。但是钱怎么还,没有时间的。”
孙女士是钱江晚报的老读者,她知道这份扎根浙江三十余年的报纸有个栏目叫“记者帮”。因为信任,她下载了潮新闻客户端,在“记者帮”后台说了自己的烦恼。
记者黄玉环介入。他陪孙女士去了杭州三墩的中公教育。当天谈判一直持续到中午,过程很艰难,结果不错。对方承诺会分期还钱,双方签了协议。
然后,孙女士真的收到钱了。
每收到一笔钱,孙女士会在微信上和黄玉环讲一声。
求助人孙女士每次收到还款,都会和黄记者讲一声。受访者供图。
去年9月和10月,接连两个月都没有收到中公教育的退款,孙女士又急了。黄玉环安慰她“不要着急,这件事我们会跟到底的”。今年7月9日,全部培训费终于都退回来了。
“连过年黄记者都记着我们的事,问钱有没有收到。这件事他帮我办得很圆满。”孙女士说,这个钱是非常难要的,没有记者帮,这个钱是不可能回来的。
孙女士还跟我们说,儿子讲了,等他找好女朋友结婚的时候,要给黄记者送喜糖。
我想,收到那个喜糖的黄记者一定会很开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