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至今,“双十一”仍然是每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而今年的“双十一”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10月8日至10月14日,抖音、天猫、京东等各大电商平台相继开启“双十一”预售活动,同比往年提前近10天。预售模式,固然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的时间和机会,但真正让消费者以最实惠的价格买到心仪商品,才是“双十一”的制胜之道。
实行预售模式是实现“双赢”的有利契机。预售是将传统的“先生产后销售”转变为“先销售后生产”的一种销售手段,商家可以通过预售登记精准订货生产,实现成本最小化,而消费者通过让渡一些收货时间以获得更优惠的价格。但是,对比部分“双十一”预售商品发现,有的比直接购买更贵,有的预售结束后立刻降价,预售似乎成为商家的“个人秀”。此外,预售模式让商家掌握了一定的“交易主动权”,能够自主制定价格并确定发货时间,而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这也导致一些“霸王条款”的衍生。如何保证预售的价格、服务和商品品质,避免电商预售模式变形走样,已成为“双十一”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优化预售模式必须首先找准预售“症结”。预售变“预谋”,电商平台、门店商家和有关部门都难辞其咎。特别是随着促销节点的日渐频繁,分散了“双十一”销售热度,比拼销售单量、业绩已然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关注重点和宣传要点,相反忽视了对预售“乱象”的监督和管理,导致个别商家有机可乘。同时,有的商家妄图趁着“双十一”的风口“赚快钱”,对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并不关心,也不重视售后服务保障,极易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而面对网络市场的复杂性,市场监管等部门如何提高对霸王条款条约的及时监测,实现动态、有效、精准的监管仍有一些技术上的难关。
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预售模式可持续发展。以淘宝近年来“双十一”成交额为例,2019年2684亿、2020年4982亿元、2021年5403亿元,2022年和2023年天猫虽未公布总交易额,但增速有明显放缓趋势。要提振“双十一”热度,关键还是要靠各方共同努力。各大电商平台要严格管理监督,把好“入口关”“问责关”和“预防关”,严格审核参与“双十一”活动的店铺资质、信誉等,坚决取缔弄虚作假店铺的活动资格,加大处罚力度,并建立健全侵权预警机制,及时识别监测风险。各门店商家要坚决贯彻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理念,互相监督,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更要进一步完善规范网络交易的有关条例规定,严厉打击侵权行为。此外,消费者也要进一步增强维权和防范意识,坚持做到理性消费。
解铃还须系铃人,实行预售模式无疑是“双十一”的一剂“强心针”,但若是平台、商家盲目且毫无诚意地开展预售,只会逐渐耗尽消费者的耐心。唯有始终把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感受放在首位,真心实意拿出价格更低、品质更高、服务更优的商品,才能真正挽回消费者的心,让“双十一”走得更远。(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