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中国第一会馆

中国有一座民间会馆,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是商业会馆建筑与关帝庙建筑完美结合的古建筑群。原国家文物局局长题词赞为“艺术辉煌,绝无仅有”,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题词赞为“辉煌壮丽,天下第一”,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郑孝夑题词赞为“高楼杰阁,巧夺天工,精雕细琢,锦绣装成,公输匠艺,壮哉斯馆”。业内专家公认为“中国第一会馆”。这座古建筑群,就是社旗山陕会馆。社旗山陕会馆,在全国现存的80余座同类型的建筑中,于1988年元月,首家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社旗山陕会馆,又称为“鼎元社”、“关公祠”、“山陕庙”,位于“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中国文化历史名镇——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赊店古镇。赊店古镇原名赊旗店,是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坐落于社旗县城核心区。历史悠久,始于汉,兴于明,盛于清,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赊旗店,因东汉光武帝刘秀在赊旗起兵而得名。赊旗店地理位置优越,三河四水相连,为水运发达的商贾重镇,鼎盛时期聚集了13省510家商号13万人在此经商。车水马龙,船帆竞渡,人流如潮,货物如山。历史上,赊旗镇与朱仙镇、周口镇、道口镇并称为中原四大商业重镇。民间有“金汉口,银赊店”,“天下店,数赊店”的传说。1965年全国建县时,周恩来总理亲自更名“赊旗”为“社旗”,寓意“社会主义的旗帜”。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贾联乡谊、祀神明的处所。山西陕西人经商由来已久。明清时期,山陕两省形成两大驰名天下的商帮“晋商”、“秦商”。晋商和秦商从盐业起步,迅速发展到商业、金融等众多领域,贸易活动扩展到全国关隘重镇和商埠都会,甚至把贸易作到了外国。明清时期,晋商秦商把经商的历史、经商的智慧、经商的艺术推向了极致。晋商秦商魄力之大、足迹之远、财富之巨,让世人认同了“无西不成商”的历史事实。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寓居河南的晋秦商人集资巨款,兴建同乡会馆。因馆内敬奉关公,并供养监、官、僧道,由此又称为“关公祠”、“山陕庙”。据有关碑文记载,山陕会馆仅兴建春秋楼及附属建筑就花费白银707844两,兴建大拜殿及附属建筑就花费白银88788两,“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使山陕会馆建筑艺术达到了其时的顶峰水平。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共历六帝136年,形成了遗存现在的宏大规模。


图片


山陕会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院内地面无裸露,全部用一尺见方的石板铺砌。会馆总体格局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空间布局合理,建筑疏密适当。建有殿堂楼阁等各种建筑152间,沿南北中轴线分布主体建筑琉璃大照壁、悬鉴楼、石牌坊、大拜殿、春秋楼等五部分。山陕会馆是一座商业会馆建筑与关帝庙建筑完美结合的古建筑,集宫殿、庙宇、商馆、民居、园林建筑之大成,尤以木雕、石雕、砖雕、彩绘艺术为最。特别是会馆内珍藏的褒扬坚持以义取利的商业道德规则碑刻,是我国“商会组织珍贵的历史财富”。


琉璃大照壁。走近会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迎面矗立的一座巨幅“二龙戏珠”琉璃大照壁。大照壁高10.15米,宽10.6米,厚1.46米,富丽堂皇,为海漫式与盒子式相结合的独特样式。上覆釉瓦,琉璃正背,南面为背,南面因战乱被破坏的下部修补了三个砖雕照壁盒子,中为“五龙捧圣”,左为“鸳鸯戏荷”,右为“凤戏牡丹”,画面清雅别致,为砖雕艺术之杰作;北面为正,由476块彩釉琉璃构件镶嵌而成,各种图案遍布其上,一字排开三组图案,称为三个琉璃照壁盒子。正中为八边形图案,雕刻“二龙戏珠”、“鲤鱼跃龙门”;东西两侧均为长方形图案,西侧为“奇兽斗麒麟”,东侧为“四狮斗宝”。在三个图案之间和两侧,精心设置了两幅隶书楹联。内联为“经壁辉光媲美富,羹墙瞻仰对英灵”,外联为“浩气已呑吴并魏,庥光常荫晋与秦”,上方正中为“义冠古今”题额。照壁镶嵌各种图案,两侧飞龙,缠枝牡丹,正中狮背宝珠,左右配太公楼及甲鱼、海马。图案中的各种物件和图案都有寓意,芭蕉谐音“招”,蝙蝠谐音“福”,扫帚为“扫”,蝗虫为“灾”,蜂窝隐指“封”,猿猴隐指“侯”,帅旗喻“将,大象喻“相”,羊喻“祥”,鹿喻“禄”,鹤喻“寿”,合在一起为“招福扫灾,封侯拜将,吉祥如意,添福增寿”。照壁基座为青石须弥座,高1.6米,宽大的束腰部位浮雕“寿”字及蝙蝠图案,寓意“福寿双全”。照壁脊顶雄狮正吻,正中脊刹为狮驮宝瓶。檐下方椽,稳架斗拱。琉璃大照壁既有直观上的美感,又富有厚重的文化内涵,堪称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

图片


照壁与悬鉴楼南面山门之间,存有木旗杆原栽处孔址及一对夹杆石。夹杆石以巨型青方石相对而成,石高2.6米,合抱后边长0.74米,杆孔直径0.36米,由此可见旗杆屹立之雄姿。山门前5.5米处耸立铁旗杆两根,相距10.5米东西相对而立,通高17.6米。铁旗杆下部为高1.2米,长1.3米,宽0.7米的整块青石雕造的须弥座。须弥座上下枋雕仰覆莲,束腰雕天马、麒麟、神牛等瑞兽。座上蹲居铁狮,东雄西雌,威猛健硕。铁旗杆下部直径0.24米,自铁雄狮背插入须弥座内。铁旗杆铸造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每根重达25000斤,采用“分节拥土”铸造工艺,分为五段铸造,每一段节点处都铸有莲花或云斗造型。每根旗杆上有大中小3个云斗,每个云斗上有4个风铎,镂古钱、寿字图案,寓意“财源广进”、“财源滚滚”。云斗间有铁楹联,“浩气千秋昭日月,英灵万古震纲常”;旗杆上部悬挂镂空铁幡“大义”、“参天”,合而为楹联之楣额。杆上蟠龙缠绕,杆顶立一展翅欲飞的凤凰,龙腾凤翔,寓意“龙凤呈祥”。铁旗杆直插云霄,世人称之为“霄汉铁旗杆”。

山陕会馆敬祀主神关公为武圣,为武庙。仿军营建筑布局,于会馆前院中部东西两侧建辕门两座以壮威仪。二门东西对峙,是会馆的进出通道。外门额分刻“东辕门”、“西辕门”。内门额东刻“升自阶”,西雕“阅其履”,对仗工整,教化人们只要信仰关圣,象关圣那样“忠义”、“守诚”,就会步步高升。紧接着东西辕门北墙建有马棚两座,内塑骏马两匹,东为关羽坐骑“赤兔马”,西为刘备坐骑“的卢”白马。

图片


悬鉴楼,又名“八卦楼”。上中下三层,翠飞斗拱,层层叠叠,是会馆类建筑必不可少的戏楼。“悬鉴”,典出《新唐书.魏征传》,“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把戏楼比作高悬之鉴,比之直称“戏楼”,艺术品味陡然提升。悬鉴楼兴建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竣工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历时25年,是会馆早期建筑珍贵遗存。楼高30米,面阔三间15.7米,进深三间17.38米,三重檐歇山顶。悬鉴楼设计巧妙,结合得体,颇具匠心,为一体两面勾连搭结构建筑。面南为会馆大门,俗称“山门”,檐廊宽敞,进深3.68米;面北为戏台。

戏台为“墙倒屋不塌”传统建筑结构,以柱与柱础为主要支撑力点,全楼用24根巨柱高高撑起。多种形态的高大柱础,都是上圆下方的复式柱础,体现“天圆地方”的人文思想。柱础雕饰极为精美,图案包括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文人学士故事及吉祥动植物等,丰富多彩,栩栩如生。雕造手法多种多样,包括圆雕、浮雕、平雕、线雕等。山门两侧墙裙处雕造的《杯羹之让》、《屺桥纳履》、《赵子龙大战长板坡》、《刘备马跃檀溪》四块石雕,与四座檐柱柱础相映成趣。山门前檐额枋雀替,以深透雕手法雕刻《八仙庆寿》、《屺桥纳履》、《赵颜求寿》及缠枝牡丹等图案。两山墙樨头砖雕《杨香扼虎救义》、《武松打虎》及花鸟亭台等图案。戏台高2.7米,下层与山门相通为敞开式通道;二层为戏台,面阔15.7米,进深5.2米。台口周围石栏,正面分别雕刻《渔樵耕读》、《赵匡胤输华山》、《走马荐诸葛》、《商旅图》、《职貢图》等戏剧故事图案。两侧雕刻天马、神兽、缠枝牡丹等图案,技法精湛,生动传神。台口四大鼎柱悬挂两幅对联,一幅为乾隆年间才子钱江正所书楹联“还将旧事从新演,聊借裶优作古人”,把戏台的深层文化内涵阐释得淋漓尽致;另一幅为“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亦犹昔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无差”,既说出了戏曲之精髓,又道出了人生之真谛。台口戏台明间木屏风上方悬一巨匾,雕刻“既和且平”四个大字。语出《诗经.商颂.那》:“既和且平,依我磬声。”借言戏剧演奏要和谐一致,而巧论“和气生财”经商之道。高挑飞檐之下,高悬一方巨匾“悬鉴楼”,刷金大字,黑色底衬,围框透雕“暗八仙”及书匣、灵芝、银锭等图案。此匾为悬鉴楼之灵魂,额书之雅,含义之深,雕饰之精,确有画龙点睛之妙。据考证,“悬鉴”二字为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傅山之墨宝,“楼”字为叶县举人许清所补,三字粗观浑然一体,细品略有不同,但髓近神似。戏台上方明次间及东西两侧额枋雀替分别雕刻“二龙戏珠”、“鹿鹤同春”和缠枝牡丹、龙凤牡丹等图案,牡丹、蟠龙之生动与春意盎然之美景跃然眼前。“悬鉴楼”巨匾之下平板枋浮雕《白蛇传》六折,画幅以山水树木为隔断,构图巧妙,雕镂细腻。悬鉴楼所在的中庭院是会馆最核心的庭院,因能容纳万人,故又称为“万人庭院”。两侧东西廊房各一排,共26间,廊房一层是72行“祖师殿”。

图片


钟鼓楼位于悬鉴楼两侧,东为钟楼,高悬重2500余斤的铁钟,人称“聚得钟”;西为鼓楼,高架巨鼓,人称“助威鼓”。辰鸣钟,暮响鼓,“钟鸣闻全镇,鼓响震十里”。

参观大拜殿、大座殿,必须从高台两侧登13级台阶,再穿过一座石门楼,方能入内。高台之上,两座石门楼之间,矗立一座石牌坊,名为“九龙口牌坊”。石牌坊坐落于大拜殿前巨大的月台南侧边沿上,为一中二配左中右三座相连的“品”字形石牌坊。中间一座为三间四柱出头式,面阔4.6米,通高5.25米;左右两侧均为单间双柱出头式,面阔1.6米,通高3.7米。中间台阶上有一块巨大的青色雕石,群龙飞腾,祥云缭绕,名为“九龙壁”。石牌坊雕刻图案非常丰富精彩,遍刻神仙、龙凤、人物、花草等图案,尤其是中坊抱鼓石鼓面雕刻的“八爱图”更为精美绝伦。

图片


大拜殿、大座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两殿结构紧密相连,为前厅后殿的神殿组群。大殿前檐东西两侧墙壁上镶嵌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慈禧太后御笔“龙”、“虎”二字碑刻,在全国会馆建筑中绝无仅有,为山陕会馆镇馆之宝。大殿高悬“三国一人”巨匾,殿门两侧雕刻楹联“至大至刚参天两地,乃神乃圣震古铄今”。楣额穹顶有“正大光明”、“浩然正气”等匾额36块,还有“桃园三结义”等壁画。前厅是山陕商人聚会和祭拜关圣之地,故称之为“大拜殿”。大拜殿面阔三间(实为五间,另有二间暗室)15.4米,进深三间九椽9.6米,通高15.1米,单檐歇山卷棚顶抬梁式建筑。屋面覆绿色琉璃,黄绿相间的菱形琉璃方心,高浮雕祥龙牡丹垂脊,奔狮垂兽,龙形戗兽,四角置仙人,檐下一周设五踩斗拱。明间为减柱造,次间设六架梁。前檐东西两端各建有石质八字墙,墙上分别雕刻“十八学士登瀛洲”、“渔樵耕读”图案。意在宏扬知识为上,读书入仕方可登临仙境的尊儒崇文思想,表达了商人“修身齐家治国”的理想抱负。后殿为供奉主祀神关公灵位、座像之所,故称之为“关帝大座殿”。大座殿是会馆位置最高的建筑,高出庭院地面3米。前檐额枋雀替雕刻图案以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为主,明间额枋雕刻“群英会”,东西次间额枋分别雕刻“鹿鹤同春”、“加官进禄”及吉祥如意图案,两侧雕刻“八爱图”。大殿西侧是马王殿,东侧是药王殿。

整座山陕会馆几乎是无木不雕,无石不雕,木雕装饰艺术和石雕装饰艺术堪称“双绝”,绝对是雕刻彩绘艺术之宝库,建筑装饰艺术辉煌灿烂,举世无双,绝无仅有。

图片


穿过大拜殿,后进院落有两个非常著名的遗址,左边是刀楼遗址,右边是春秋楼遗址。

秦地文脉传千年,晋风雅韵流八方。山川壮丽谱新篇,会馆繁荣与时进。社旗山陕会馆以其建筑规模最为宏伟、保存最为完好、建筑装饰工艺最为精湛、商业文化内涵最为丰富而闻名于世。社旗山陕会馆实至名归,有“中国第一会馆”、“全国会馆之最”、“戏楼之最”、“石雕艺术之最”、“木雕艺术之最”、“国家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等诸多美誉。进入山陕会馆,仿佛步入了一座时光隧道,青石板路,朱漆大门,雕梁画栋,奇妙建筑,在这些历经风霜的景物中,一砖一瓦都在描述着昔日的繁华。山陕会馆不仅是一处遗迹,也是一座连接古今的精神桥梁。游览参观山陕会馆,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古代,也可以寻找更多的现实启示。游览参观社旗山陕会馆,品味装饰艺术的秀美古韵,欣赏引人入胜的瑰丽建筑,感悟“仁义诚信”的商业文化内涵,令人不禁感叹,一座山陕会馆,半部商业历史;令人不禁赞叹“山陕会馆是商会文化之祖脉,重义守信之典范”,诚为信商贾兴。 配图 王韫海)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关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