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
11月1日,周五,
“寒衣节”
寒 衣 节
2024年11月1日 星期五
农历 十月初一
宜祭祀丨忌落寞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十月朔”,又称“祭祖节”“烧衣节”“寒衣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旧时,民间要在这一天祭祀祖宗,给亲友送御寒衣物。家中高堂也会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释挂念之心。
《寒衣节》
青烟日落更黄昏,路火千堆处处痕。
寄与亡魂焚币尽,冥途冷远念家尊。
中国人有自己的祭祀文化
对待故去的人显得更含蓄。
寒衣节送寒衣!
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
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
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今明两天,
虽然津城雾霾天气仍在持续。
但冷空气马上就要到了。
今天下午,
全市大部分地区发布
霾黄色预警信号。
天津市气象台于2024年10月31日15时00分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下午至明天白天中心城区将出现中-重度霾,能见度较差,易形成中-重度空气污染。
新一轮冷空气
将于周末到达津城
预计周六(2号)后半夜到周日上午
天津将迎来降雨天气
周日还将伴随偏北风6-7级阵风8-9级
气温将下降7-8℃
预计周一早晨
市区最低气温仅有5℃
北部地区低至0℃
未来一周天气预报
相传,农历十月初一成为寒衣节,是起源于孟姜女。
秦时孟姜女的丈夫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料丈夫已死,并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跪向长城昼夜痛哭不已,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民间也称“寒衣节”由此传说而来。
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在十月初一这天的早朝行“授衣”礼,将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故民谚云“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
过去,十月初一还是长工的下工日,所以又叫“散工节”。雇主要在这一天设筵犒劳雇工,清算工钱,宣布是否继续留用,留下的叫“打冬”或“打冬活”,关系到很多人来年的生计。
诗人李白在《秋夕旅怀》咏道:“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其中的“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正是这一节日的写照。
如今,农历十月初一上坟烧纸、烧寒衣的习俗已转变为网上祭扫、敬献鲜花、家庭追思、撰写祭文等文明、简约、低碳、安全的祭扫方式,中华文明慎终追远的遗传基因始终不改。
随着文明祭扫的推广,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采取网上祭奠、鲜花祭祀等方式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百善孝为先”,提倡老人在世时子女多尽孝,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时,丧事从俭、文明祭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份倡议书
请查收▼
寒衣节文明祭扫倡议书
各位市民朋友: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又称“祭祖节”,是我国传统的祭扫节日。为保护家园、维护环境,践行好《天津市殡葬管理条例》《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在寒衣节来临之际,市民政局、市文明办联合发出以下倡议:
一、遵法守法,自觉践行
不在道路、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区域焚烧纸钱、焚香祭祀,不生产销售、不购买使用封建迷信殡葬用品。
二、慎终追远,美德传家
以家庭追思、撰写祭文等方式祭奠追思亲人,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文明新风。
三、文明祭奠,弘扬新风
倡导网络祭扫、社区共祭等方式祭奠亲人,共同维护市容环境,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文明祭扫,你我同行。让我们共同携手,树立文明新风,争做文明祭扫的倡导者、文明新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共创和谐美好家园。
天津市民政局 天津市文明办
2024年10月
天津市于2019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
《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对相关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殡葬、祭扫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
(一)在公共区域摆放纸牛、纸马等迷信用品,搭设灵棚,吹打念经,“送路”的;
(二)在道路、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区域焚烧纸牛、纸马、冥币等迷信用品或者花圈、花篮等丧葬用品的。
寒冬已至,暖暖添衣
我们并不是一个,
擅长表达爱的民族,
我们对亲人的思念,
和对爱人的关怀,
往往深埋在一句话里:
“天冷了,多穿衣”。
即使远隔千里,
即使天人两隔,
这份爱意,
从不会怠慢。
“天冷加衣”,
是给最亲的人,
最温暖的祝福。
寒衣节,
天气变冷了,
请记得给心爱的人添衣御寒,
为逝去的亲人送衣保暖,
寒冬已至,
暖暖添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