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语中,有一个词很难被直译,那就是意为“毅力与勇气”的西苏精神(SISU)。它和圣诞老人(Santa Claus)、桑拿(Sauna)、西贝柳斯(Sibelius)组成“4S”,一道成为中国人了解这个北欧国家的窗口。
而今,在中芬建交74周年之际,芬兰总统斯图布来华进行国事访问,为双边关系发展、增进理解互信创造了新的可能性。
上海是斯图布访华的第二站,也是终点站。在昨天(31日)下午举行的芬中高峰论坛演讲开头,斯图布回顾了此次行程,“从周一参观故宫到今天这一刻,我必须说,这简直是大开眼界的四天”。他表示,愿同中方扩大人文交流,深化经贸、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多边沟通协作,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到中国学习,就是好办法”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藏着一栋低调而重要的小楼——马锦明楼。这里是复旦大学北欧中心的所在地。成立于1995年的北欧中心,是复旦与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和冰岛20余所大学合办的学术交流平台,也是中国和北欧师生交流合作的纽带。
这份情缘穿越时间,跨越山海。昨天上午,斯图布来到复旦大学,在光华楼袁天凡报告厅发表演讲,并与师生面对面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多极化失序的世界,规则不被尊重,世界充满冲突。”斯图布指出,人类应转向以多边秩序、合作与妥协为特征的世界。而要实现多极化的世界秩序,需要国际合作而非单边行为。比如,当前有许多全球性问题亟待解决,包括地区冲突、气候变化、技术、移民和发展等,各国必须就规则达成一致,解决共同问题。
台下,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学生袁烁莹正埋头做笔记。她曾选修过北欧中心开设的芬兰文学课程,对芬兰文学抱有浓厚兴趣。数学学院学生张丹丹则对总统谈到的“加强国际合作”很有感触。她说,芬兰崇尚科技创新,在信息通信技术、绿色能源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希望两国高校能有更多交换机会,促进青年学子相互交流学习,发挥专业特长,为科技成果创新转化贡献力量。
芬兰留学生爱丽莎入学复旦两个月来,已经适应了上海的天气和饮食,“我很喜欢吃中餐,这里的公共交通也非常方便”。她感慨,两国在不少方面都有差异,但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关系,自己是这一关系的受益者,将来也会努力为芬中友谊添砖加瓦。
现场互动环节,正在复旦交换的赫尔辛基大学学生田艾娜向总统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加深对中国的了解?”“你正在做的事——来到中国学习,就是一个好办法。”斯图布的回答引发全场掌声。
这是斯图布第二次访问复旦。2013年,他在担任芬兰外贸与欧洲事务部长期间曾来到复旦发表演讲。此次演讲结束后,复旦大学赠送给他的两份礼物之一,就是当年他在学校里的留影。另一份礼物则是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蔡从燕所著的《中国崛起与国际法》(The Rise of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Law),被认为是理解中国国际法实践的必读书籍。斯图布笑着说,“我太太就是一名律师,我会和她一起认真阅读”。
“经济增长并不发生在国界之内”
芬兰是首个同中国签署政府间贸易协定的西方国家,也是中国在北欧地区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更是连续21年稳居芬兰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斯图布访华期间,随行人员包括芬兰气候和环境部长、农林部长、外交部长、议会议员、议会对华友好小组主席与副主席等。来自各个商业领域的代表也组成芬兰商业代表团随行。在多领域扩展合作,无疑是斯图布此行的关键词。
昨天下午,芬中高峰论坛在青山实业大楼举行。论坛开始前,两国企业家纷纷化身“社牛”,热聊了起来。
经过一番交流,芬兰企业家于尔斯特伦与一位中方代表交换了名片。他告诉记者,自己经营着一家食品公司,已经靠猪肉产品打开了中国市场。就在这次随团访华期间,他接到了一个好消息:公司申请的禽肉产品出口许可证获批,未来可以将禽肉销往中国。“这真的太棒了。”他说,这次来华的都是芬兰国内的大企业,这充分释放了芬兰企业家们热切期待促成合作的信号。
近日,中方决定将芬兰列入单方面免签政策范围。这也让芬兰商业代表团倍感振奋。芬兰电梯巨头通力集团董事会主席赫林说,免签政策为芬兰企业家往来中国带来便利,为双方经贸合作增添活力,将把握这一重要机遇,争取开拓更大合作空间。
芬兰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斯图布在论坛演讲中强调,“我们必须清楚地记住,经济增长并不发生在国界之内,而是发生在国界之外”。他说,当前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甚嚣尘上,没有人能对此置之不理,勿使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理念沦为狭隘的民族主义话语,“没有自由贸易,就没有增长;没有增长,就没有福利”。
在演讲的尾声,斯图布还向中国企业喊话:“芬兰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遵纪守法,我们直截了当,我们的表达方式并不总是很外向,但我们一定是有底线的、可信赖的生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