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课内用教辅、课外结合中英文材料做主题式精读、写作分四步训练
人人都说:“三年级是个分水岭。” 无论是作业量还是思维层次,三年级都比一、二年级拔高了不少。不过这也是学习的必经阶段。但每位家长都害怕自家孩子在这场“分水岭之战”中被分流下去,因此大家内心充满了焦虑,常常谈三年级色变。过去的一年中,在豆苗(花友女儿昵称)的语文学习上,我也经历了一次“ 从焦虑崩溃到逐渐适应”的过山车之旅。趁着现在还记忆犹新,赶紧记录下来。在语文学习上,我家豆苗的识字之路走得又慢又缓。尽管如此,我们在三年级前也基本赶上了大部队。至于阅读量,虽然谈不上特别大。但我估算了一下,达到国家建议的“各年级课外阅读标准”应该是绰绰有余。可等真到了三年级,豆苗学语文的时候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课文难理解、阅读题错得多、作文不会写等等。本文由@Flywind发布于小花生App(花友阅读打卡和经验交流园地)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文内容的考察也越来越细致。尤其表现在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词汇的解析、文章结构的组织以及作者写作意图的揣测等。经历了小学两年的筛选与调整,三年级的语文教辅我们只保留了三套:《小学生绘本课堂》,《5·3归类复习》和《木头马阅读力测评》。从目前使用情况来看,效果还算满意,短时间内应该不会考虑更换。关于教辅选择的事,大家没必要太纠结,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小学生绘本课堂-学习书》这本教辅,我们一般是在预习的时候用它。虽然内容有点多,但是理顺了之后,一般一课20分钟就可以搞定。《小学生绘本课堂》是一套全面覆盖孩子预习、学习、复习、练习、检测、积累、阅读,直至表达和写作各阶段的教辅资料,以语文课本为基础设计。其中的“学习书”部分,补充了关键字词的解释和知识点分析,适合课前预习使用。《绘本课堂》封面
它不仅有对关键字词的分析,而且还会有一些相关问题的引申,帮助孩子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等到一个单元结束,再拿《5·3归类复习》做题巩固一下就可以了。
《5·3归类复习》系统且有针对性地总结了每个单元的重难点,便于孩子在复习时分类整理内容,强化记忆。
而《木头马阅读力测评》这本教辅,是依据课本的知识点,选取了相关的课外文章来设计阅读题。它可以用来给娃做专项训练,这个接下来会讲到。阅读想必是最令人头疼的单项之一了吧。三年级不仅课文内容考察得越来越细致,阅读理解的题目难度也直线上升。一二年级时,阅读理解的难度还不算大。题目一般以客观题居多,主观题的答案也可以在原文中找到。只要孩子做题认真仔细,拿满分基本不成问题。但是上了三年级,主观题占比越来越大。对文章结构和用词的考察越来越多,需要孩子自己归纳总结或创新性联想的内容也不少。所以刚上三年级时,豆苗在阅读理解上的得分率非常低。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用《木头马阅读力测评》对她进行阅读精读专项训练,并在精读过程加入RAZ和中文分级阅读材料作为辅助。《木头马阅读力测评》既能对应教材的课内内容,又能帮助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拓展。习题量不大、知识点丰富。适合运用在课后练习。帮助父母有方法、有技巧、有依据地辅导孩子。
说是做专项训练,其实强度也不是特别大。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秉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念,所以我主要是通过做阅读理解题目来教会她正确的方法与步骤。下图是我在书上边讲边给孩子写的笔记,将阅读步骤主要总结为:先略读找到每段主要内容,然后对应题目找原文,再从原文中划词理解意思,最后选符合题目的答案。在实际操作中,我把RAZ和中文分级阅读材料结合在一起用(同样都是小短文)。通过主题式阅读的方法(主题尽量与题目内容相匹配),把中英文的文章放在一起梳理结构。那么,中文方面我们会阅读《绘本阅读》相应的文章;英文方面我也会找一些主题为“太阳系Solar System”等绘本或分级来搭配。做太阳系Solar System主题阅读所包含的中英文书我之所以想做这样的尝试是想弱化语言的差异,让语言回归其承载知识的属性。说到底,语言就是一种符号,是传递知识的一个载体。无论哪种语言都应该符合这样的规律。那么,我们就知识谈知识,把中英文的差异放在一边,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这应该就是我最理想的中英学习模式吧?我常常想,中英文就应该像DNA这种双螺旋结构,互相促进螺旋上升。孩子做一篇阅读理解可能只要15分钟,但是每次我给她梳理和讲解基本都是30分钟左右。就这样积累了10多篇之后,孩子慢慢掌握了做题技巧,得分也越来越高了。通过这样的精读训练,豆苗对中英文阅读理解文章的分析比之前好多了,同时也为我们暑假尝试PET奠定了基础。作文也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大难题之一。尤其对我们这种感知力比较弱的孩子来说,写作文无疑是大型修罗场。其实早在二年级,我们班语文老师就会针对经典课文布置一些课后小练笔,有时也会布置一些配图和练笔作业(现在也会有)。到了三年级,作文正式出现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中。这就意味着孩子需要从字词句再往上走到段落的水平。为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下面都以三年级第一单元作文《猜猜他是谁》为例进行说明。然后回想写人作文的要素(头脑风暴):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等。这一部分的开展可以先口述,再带着孩子做思维导图,让孩子明白一篇文章要拆成多个部分来完成。与此同时,搜集这几部分内容的素材,这里主要是事件或例证。这一步完成后,整个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就基本确定了。剩下的事就好办多了。之所以把阅读范文放在后面而不是前面,是因为我个人不太喜欢孩子一开始就形成一种固定框架去写作。我和孩子爸爸都不是那种能把文章写得很漂亮很优美的人,我们写作的用途和目的都是为了如实的记录和表达。这种思想也不自觉地沁润到对孩子的教育上。所以,我们也不希望她的写作陷入到一种定势思维上去。当然通过阅读范文,孩子也能学到一些新颖的文章组织方式和用词表达。她可以有选择的放入自己的作文中,使其看起来更流畅和生动。其实,这一步也可以省略。每单元的作文就是本单元主题的另一种输出方式。
如果孩子能把课文理解透彻,包括用词、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那么完全可以不依托范文就能产出一篇好作文来。由前两步顺理成章的开始口述作文。录音时,注意分段录制。录完之后让孩子多听两遍再继续下一段。之所以要让孩子先口述再写,是因为有些孩子容易遗忘,常常口头一套笔下一套,你要让他多写两遍或多说两遍,保准每一遍都不一样。我们都知道好作文不太可能是一次成型的,都要经过千百次的打磨和锤炼。那么对于小孩也一样,他们的文章更要多修改。主要包括不会写的字要补上、错别字要改正、漏字多字的地方要改好等。这一遍可以通过朗读来实现,让孩子手指着每一个字大声念出来,不通顺的句子一定要改通顺。主要看文章的结构是否按照思维导图来组织的。一般来说,按照前面步骤走到这一步的,文章结构上不会有大问题。主要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这一部分很多孩子是做不好的。所以这一步一定是家长带着孩子来做。最简单的方法是每一段设置一个主旨句,后面的句子都是并列结构,用来点明主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总-分”或“总-分-总”结构。当然在“分”里,我们也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常见的有时间顺序(从早到晚)、地点顺序(由远及近)、形态顺序(由大到小)等。讲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和前面做阅读理解的方法又联系上了。所以,阅读和写作不能分家。用阅读推动写作,用写作例证阅读。二者互相促进、螺旋上升。这一步是最难也是最花时间的部分。家长要花点功夫好好给孩子讲解,我们实践了一年目前还不能完全放手。看来真是长路漫漫呢~修辞手法和优美字词尽力去补充,也不需要太刻意的堆砌。一篇作文的产出确实费事费力,大家可以把前面几步放到周末去做,这样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而且随着孩子熟练度的提升,口述录音部分也可以省掉。但要想一遍就生成好作文,我估计还需长时间磨练呢。最后放一篇孩子三年级写的作文《猜猜她是谁》以供参考。这就是我们“兵荒马乱”的三年级语文。与各位共勉,以后有想到什么会继续为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