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嘲对象”,到“知心大叔”!大冰靠直播又一次翻红!
大家最近很忙。
忙着在互联网“学习”:
一边玩梗向佐,一边“走进珂学”吃蛋糕,一边围观黄磊做饭名场面。
但要Sir说,最博大精深的还是冰学。
翻开冰学目录,满满写着:主持人、作家民谣歌手、调酒师、油画画师、皮匠、银匠、手鼓艺人、黄金左脸、老背包客、投资顾问、法国骑士、禅宗弟子……
是的,大冰老师意外翻红了。
品鉴完大冰老师的直播间,翻开了“小蓝书”,突然才意识到:
不是大冰翻红了。
是今天的中文互联网就是个巨大的大冰。
01
别再笑话大冰老师了好吗
好的
不得不说,大冰这次直播翻红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Sir愿称之为一颗西梅引发的洗白案:
善意的提醒难道不好吗?
你怎么就知道你的提醒就一定是善意的呢?
嗯,为什么突然谈这个?
当然是因为大冰接收到了来自网友的善意提醒:
“大冰,你不要吃槟榔。”
是不是觉得不过是直播间里一段平平无奇的互动?
谁知道接下来的一句话才是重磅:
但是,我吃的这个东西,叫西梅。
同时,大冰标志性的黄金左脸,浮现出三分薄凉三分讥笑和四分漫不经心的歪嘴一笑。
此刻,已成经典。
天赋型抽象选手。
还有什么,比抽象人设更能吃香的吗?
向佐从被群嘲到风评逆转。
只需要下场和网友玩抽象。
就连塌房塌得一塌糊涂的马保国老师。
也凭借主动玩梗开创了新赛道。
抽象,就是今天互联网上的不死金身啊。
况且,大冰老师的抽象,只是他本人技能树上最不起眼的一枝。
如果说这次只是抽象之神的降临,但接下来的直播着实给网友们贡献了不少乐子,大冰老师一开口,瞬间又getN个新身份:
口音评论家+1。
靠一句话就能通过对方口音听出来对方是哪里人,全国包邮。
装修达人+1。
网友求助装修只有10万预算,大冰就告诉他,跟装修公司一定只能报8万预算,因为对方肯定会超标。
还教你如何精打细算:
墙面要乳胶漆;不要用推拉门,一定会坏;插座宁多勿少;哑光砖难打理,高亮瓷砖容易反光而且没有格调,家装要选柔光砖……
既给出了有用的建议,还能让装修小白一听就懂。
人生导师+1。
在互联网传道授业解惑。
面对想轻生的人,大冰建议他可以暂时离开人群,出海工作,还安排了兄弟领他吃一碗烩面。
顺带着,还证实了那些被“冰学”遮蔽的往日旧身份。
科班油画画师的含金量:
面对美术生求助,大冰表示,自己当年专业第一进入山东艺术学院,还拿了13个准考证,还给出了满满干货:
设计类要尽量多强调这个线的概念、形也要箍得紧一些。
艺考、美术专业名词、各类画法信手拈来。
主持人的控场功底:
一网友在等待连麦过程中安然入睡,接通连线,迎接大冰的已是呼噜声。
而大冰既不尴尬,又不冷场,自然地与呼噜声搭话。
“很香,呼噜声很均匀,听起来进入了深度睡眠。”
甚至送上了一首安眠曲。
重中之重的,当然还是作家。
有人连麦吐槽自己孩子大龄未婚,大冰劝导,人可不是牲口,不是到了年纪就要交配;有人抬杠,总不能一辈子不结婚吧,大冰直接开怼,咱家有皇位要继承吗?
听到被拐卖母亲的故事,大冰面对哭诉被抛弃的孩子,直言你们毁了她的前半生,还想榨干她的后半生,她是受害者。
面对网友五花八门的故事,大冰妙语连珠,又不失人生道理。
总是嘲讽1冰=13人,没想到吧,他真的懂,这些身份也都是真的。
既然如此,那“冰学”,还“正确”吗?
02
冰学?伪学!
深夜,大冰找到一间房子借宿,屋里的老大爷问来的是谁,大冰回答是:
主持人、作家、民谣歌手、酒吧掌柜、油画画师、皮匠,银匠,手鼓艺人、老背包客、法国骑士、黄金左脸、禅宗临济弟子……
老大爷大惊失色,赶紧说:我家可住不下这老些人!
这是冰学笑话的集大成之作:《大冰借宿》。
但,重新走进大冰这13个人格(应该还不止),再结合大冰的作品细细品味,你会发现:
大冰还是红得太早了。
放今天。
大冰一个人就是一家MCN公司啊。
他最大的缺点是,只有一个肉身,否则分分钟可以孵化出一批个人IP,自己组成一个达人矩阵!
每一个。
在今天的平台上,都能开成真人出镜博主,比如:
艺考博主。
大冰直播时,面对美术生求助,既能给出专业的美术知识,也不死板,能点出行业内的门道。
你基本功不好,也能给你一条简单明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完全可以变身,而且大概率能赚得盆满钵满。
再来几句“功利”的大实话,这不妥妥艺考界张雪峰。
民谣歌手博主。
吉他一背,帽子一戴,IP定位丽江或者大理。
要不,再换一个赛道:
文字自媒体账号。
实际上这个身份大冰早就在运营了。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此类民谣文学过于密集,装订成书或许有着翻车的风险,但在微博上用网感稍加修饰,再添上些网络热点,承认吧,其实我们每天看的也是这些东西。
你看“小蓝书”里那些故事:
15岁的白血病患者在离世前将自己创作的歌词托父母交给大冰,希望成为 “歌手”,大冰帮忙联系朋友谱曲演唱,助他圆梦。
换个标题就很熟悉了:《一个15 岁的白血病患者决定成为一名歌手》。
阿明出身贫困,但热爱音乐,在底层挣扎,却从未放弃对音乐的追求,那就:《一个音乐人,困在底层生活里》。
一个洒脱的东北浪子决定散尽家财救助灾区,带着重病的母亲游历世界,有了:《妈妈病了,我不想继续「浪」下去了》。
是不是十分契合当下互联网的文化审美?
还有。
旅行vlog博主。
作为老背包客、资深西藏拉漂、资深丽江混混,这切切实实的“行万里路”,你也很难找出比大冰还拥有更多素材的人了。
又或者,鸡汤博主。
某些当下爆发的时代情绪,在大冰的作品中,早就暗藏玄机。
老谢的故事完全就是二舅2.0。
老谢,出生在云南最穷最偏的小山沟,小学还没上完,校舍就坍塌了。后来考上了初中,作为山里来的孩子,热爱写诗,却遭人笑话。
直到接触到了音乐,他才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决定开始流浪,一路上被骗入过传销,险些丧命。
后来家乡地震,他参加义演,捐赠所有,但他不后悔,最后一路卖唱走回云南,因为,这里有他的朋友和梦想。
哭了,老谢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业余诗人。
虽然大冰这一文艺男诗人已被我们标记为strong,但必须承认,摘掉诗人这个头衔后,再把《乖,摸摸头》中,“我有一碗酒,可以慰风尘”“我有一个比烈酒还烈的故事。今天盛满,端给你喝。”此类金句放到小红书,大概率会被网友重新正式授予业余诗人的头衔。
至于他“不敬业的酒吧掌柜”,换成今天的说法,那不妥妥的酒吧主理人。
这就要说说大冰极度敏锐的市场捕捉力了,大冰的小屋作为酒吧早就实现了线上线下全套的产品运营。
现在,如果把这些营业小故事拍成抖音,再贴上几句金句,不敢想象会有多火爆。
更别说大冰老师多的是手艺和才艺:
手鼓艺人,业余皮匠,业余银匠……
完全可以搞一两个传统非遗博主。
甚至,打造一个“男版李子柒”也未尝不可。
这些身份,通通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赛博重生。
emmm,还有什么来着?
黄金左脸。
啊,这个早红了:
△网友组织的黄金左脸争霸赛
还有禅宗临济弟子。
这几年,想你的风早就吹到了寺庙。
要是大冰献上一本《年轻人出家指南》,Sir觉得一定会是爆款。
发现了吗?
大冰老师不带上这么多人行走时,忽然就变成了我们每天网上冲浪无比熟悉的交流对象。
这些身份一经拆解,这不正是我们当下最红的互联网大众文化产品吗?
这样看,网友排队向大冰道歉,也不是没有道理。
03
爱上大冰
是命中注定
有人说:
你们忘了当年大冰的黑料了吗?
当然,无需洗白。
但这也就是矩阵号的重要性,放到今天,“作家大冰”塌房了,关我“手艺人大冰”什么事?
如果可以分身,那风险完全可以切割。
怪只怪大冰老师还是太全面了,这么多人设都要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今天的短视频+直播。
把被晒干了的袋装大冰,泡发成了一大盆。
大冰遇到了更匹配他的媒介形式,能够把他原本复杂的成分,彻底释放出来。
不像以前,只能靠文字:
一度,他位居第12届作家榜以2400万版税高居第二。
小蓝书系列销量已经超过8000万册。
火到被捧上神坛,成为文艺青年的精神领袖。
流量大到,在文学界“碰瓷”:
大冰能拿诺贝尔文学奖吗,能比肩马尔克斯吗?
所以大冰火,靠文学水准?
当然不。
靠造梦。
它消解了那些严肃的宏大叙事,为当初那些不成熟的文艺青年,提供了一种毫不费力就能解释世界的路径。
而在时代的造势下,这些直白而强烈的自我表达,被奉为圭臬,错认为这个世界的真相。
但,就像青春期,时间过了,这场幻想就像一盘散沙,走两步就散了。
大冰一本一本地写,粉丝一本一本地买,却好像走入了名为大冰套路的迷宫。
△批量生产,一切皆可消消乐
一批人慢慢长大,大家好像破解出了系列小蓝书的套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过是一句谎言,云南大理和西藏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到不了。
于是,大冰文学变成了毫无文笔、低俗、劣质的代表,曾经的“诗和远方”被彻底打上了伪文艺的标签,变成了无病呻吟与矫揉造作。
表面上,大冰被文学否定了。
但实际上是,大冰造的梦被时代打破了。
真相,变成了笑话。
于是冰学诞生,大家迫不及待要给大冰下一个定论,与之割席,表明我们早已成熟、早已适应社会化的姿态。
但,我们真的成熟了,找到了社会的真相吗?
大冰在直播间复出,变成了大家的知心导师。
倒不如说,大冰再次变成了当下互联网喜欢的模样。
你看,上至婚恋、原生家庭、失业、情感创伤,下到装修备考鸡毛蒜皮,关注的都是当下普通人切切实实的问题。
过去理想生活的可能性幻灭了,大家落地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生活中。
△大冰的简介早已恢复一人状态
而大冰不过是讲了些他本来就懂的知识,展现了他本来的面貌,输出了一些大家爱听的、早在互联网经过反复验证的正确内容,便起死回生。
当年他文字中写的。
和今天网络上流行传播的,本质上有不同吗?
许多嘲笑大冰的人,不过是不再接触书本了,便觉得“阿弥陀佛,么么哒”滑稽可笑。
可是类似的媚俗、玩梗、抽象,换成了短视频或直播的形式,今天不是照样到处被追捧着?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少人说长大了,和大冰割席了,其实,沉迷的还是“大冰文学”的各种互联网形态。
我们之前不爽大冰装,现在又大发慈悲地赦免大冰,甚至高呼,我们都欠大冰一句道歉。
装的又是谁呢?
看似发展实则循环的互联网游戏。
看来永远都让人上头啊。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不爱吃鱼的小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