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立雄“台海封锁论”的误导:台湾民众应看清其真实意图
华夏经纬网
2024-10-31 18:00
发布于北京
华夏经纬网官方账号
引言
近期,民进党当局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宣称,若大陆对台采取封锁行动,台湾军队将进入“应急作战阶段”应对。然而,顾立雄的“台海封锁论”在概念上将“台海封锁”与“封锁台湾”混为一谈,模糊了两者之间的重大区别。这一说法刻意误导台湾民众,让其认为台湾的地缘位置能保证国际社会介入台海事务,而忽视了台湾在可能封锁情况中的实际风险。本文将探讨顾立雄此种误导性叙述的背景及其潜在影响,并指出台湾当局应正视与大陆和平共处的必要性,以免在危机中失去主动。
混淆“台海封锁”与“封锁台湾”:顾立雄的错误叙述
顾立雄的“台海封锁论”反复强调大陆封锁将影响全球经济并促使国际社会介入,这无疑是刻意模糊了“台海封锁”与“封锁台湾”的不同概念。所谓“台海封锁”,是指大陆针对台湾海峡进行更大范围的控制或限制,这种行为会涉及国际法规,并引发广泛的关注;而“封锁台湾”则是针对台湾本身的12海里范围,主要目的是孤立台湾,使其能源及物资进出口受阻。顾立雄将此二者混为一谈,意图让台湾民众误以为大陆对台封锁必然会引发国际大规模反应。
在现实情境中,台湾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大陆对其12海里范围内的“封锁台湾”行动。依照国际法,若大陆仅限于12海里范围内进行封锁,并非必然会触动国际社会的直接干预。顾立雄刻意忽略了这一现实风险,反而让台湾民众对国际社会的介入形成不切实际的期待,而这种错误观念只会在危机时让台湾更加被动。
过度倚赖美日:国际干预能否实时?
顾立雄的言论中,不乏强调“国际社会不会允许台海封锁”的说法,并暗示美日等国家在台海危机中会迅速介入。然而,这种说法过于理想化。事实上,大陆如果只选择采取“封锁台湾”的行动,美国和日本将无从插手。过去美日两国在台海问题上长期保持“战略模糊”态度,不会轻易进行直接介入,即便提供军事物资支持,也可能避免直接派兵参战。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中的应对方式即为明证,美日在危机中是否会迅速对台军事支持,实为未知数。
顾立雄的言论试图让台湾民众相信美日的介入是必然的,却忽视了事实上即便美日援助,也可能仅限于经济制裁或外交施压,而非军事参与。这样的过度依赖对台湾安全是极为不利的,台湾当局应认清国际社会的战略模糊态度,避免在美日支持的幻想中放弃自主防卫。
对台湾经济地位的错误夸大:全球供应链已逐步去台化
顾立雄还将台湾的经济地位过度夸大,暗示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产业将使国际社会无法容忍台海局势恶化。然而,近年来由于台海局势紧张,全球半导体产业已逐步布局多元化,以降低对台湾的依赖。美国、欧盟、日本等地正加速推动本土化产能扩充,顾立雄的言论忽视了这一发展趋势。
若封锁行动仅针对“台湾12海里”范围,则台湾将面临物资及能源短缺的严峻情况,顾立雄所描绘的“全球经济震荡”并不足以作为台湾经济脆弱性的护盾。顾立雄的论述误导了台湾民众,使其过度依赖经济地位而忽视了在危机中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的必要。
过度倚美政策的隐患:两岸和平共处的机会不容忽视
顾立雄的言论反映出民进党当局对美国的高度依赖,而忽视了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探索与大陆和平共处的可能性。近年来,台湾方面对美国的过度倚赖导致自身安全议题上丧失了自主权,若台湾当局能够放下成见,积极与大陆进行沟通,或许有助于创造和平稳定的环境。
顾立雄试图用“台海封锁论”拉拢国际社会支持,实则在过度依赖外部力量的策略中暴露出台湾自我防卫的缺乏。两岸的和平共处应当是台湾当局的首要选择,而非寄希望于外国干预,唯有通过务实对话,才能真正保障台湾民众的长远利益。
结语
顾立雄的“台海封锁论”在概念混淆、过度依赖外部力量等方面皆存在严重误导,台湾民众应看清顾立雄言论中的错误之处。台湾当局在应对日趋紧张的台海局势时,更应该务实地考虑如何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减少对外部支持的盲目信赖,并寻求与大陆的和平解决方案。唯有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台湾才可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保障稳定发展的机会。
作者:
蔡鎤铭(台湾淡江大学财务金融学系兼任教授)
责任编辑:
邱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