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荣把他珍藏的“宝贝”捐赠给了乒博馆,徐寅生笑谈幕后故事

图片

经典的奥林匹克五环标志,两侧各延伸出一枝象征和平、友谊的橄榄枝,这个看似项链的藏品就是奥林匹克勋章(银质)。现在开始,到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简称“乒博馆”),就能看到这件新“镇馆之宝”。这枚勋章的捐赠者是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亚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富荣。10月30日,奥林匹克勋章(银质)捐赠仪式在乒博馆举行。

奥林匹克勋章(银质)授予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建立了功绩的奥林匹克优秀选手、国家或地区奥委会与体育界的领导人,以及其他知名人士。2018年6月6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北京为李富荣颁发奥林匹克勋章(银质),以表彰他为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贡献。

图片李富荣(左)与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在捐赠仪式现场。

很多人知道李富荣,因为他是中国乒乓球的“黄金一代”。出生于上海的李富荣曾是上海体育宫业余体校的一名运动员,1958年他入选中国青年队,1960年进入国家队,是第26、27、28、31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主力队员。运动员时期,他见证了中国队获得男子团体和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三连冠。教练员时期,他缔造了中国乒乓球的“黄金二代”。1981年第36届世乒赛,李富荣以总教练身份带领中国队包揽全部七个单项冠军,创造世乒赛史的一大奇迹,为中国乒乓球运动培养了蔡振华、陆元盛和施之皓等很多“帅才”。

在捐赠仪式现场,李富荣细数起自己的奥运会经历,“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还有2000年盐湖城冬奥会,我参加了七届奥运会。这一生我的原则就是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人。获得这枚勋章是我的光荣,更是祖国和人民的光荣,这证明中国人可以在世界上做一些事情。”

谈到为何会捐出勋章,李富荣说:“受到徐(寅生)大哥的影响,他也捐出来了。我在家里一个人看,不如大家一起看,可以更好地传递奥运精神,激励更多的人热爱体育、追求梦想。”

距离乒博馆6公里以外的上海体育博物馆,在第二展厅奥运之光的一个展柜里,也摆放着一枚“奥林匹克银质勋章”。它的捐赠者正是徐寅生。1961年第26届世乒赛上,徐寅生与日本选手星野对决上演的“十二大板”至今仍是国人记忆中的经典。第26、27、28届世乒赛,徐寅生与李富荣同是男团三连冠的主力队员。

图片奥林匹克勋章(银质)。

1995年,徐寅生当选为国际乒联主席,成为首位出任此职的中国人。任职期间,他主导推动了38毫米小球向40毫米大球的改革,虽然球速变慢,旋转变弱,但比赛的来回变多了,更容易出现精彩场面,这为乒乓球运动在全世界赢得了更多的观众。2000年5月,国际奥委会向徐寅生颁发了奥林匹克勋章,表彰他为乒乓球运动做出的巨大贡献。

如今身为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仍在不遗余力地推广乒乓球运动。随着乒博馆影响力扩大,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承担记录乒乓球历史、弘扬乒乓球文化、传承乒乓精神的重要使命,徐寅生想到,应该要增加更有分量的藏品,让国人了解中国乒乓球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创业历程,而李富荣的勋章在他看来是最佳的选择之一。

图片徐寅生(左)与李富荣。

在捐赠仪式现场,徐寅生向李富荣表示祝贺,随后笑呵呵地跟众人说:“我是一直在想着他的这块‘牌子’。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耀,也是中国乒乓球、中国体育的荣誉。谁都希望把荣誉奖牌放在家里,甚至传承给后代,但捐赠给乒博馆,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观众来看到实物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徐寅生向记者透露,“从当运动员、教练员到领导岗位,李富荣的个性一直是不肯输、不认输、不怕输。奥运会任务很重,他作为代表团副团长身上有责任感和荣誉感,因为当过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局长,他对运动员又很熟悉,所以对拿金牌很有压力,经历的困难和曲折不少。他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国家体育事业,他身上那种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是中国体育界的宝贵财富。”

图片李富荣(右)与上海体育大学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馆长施之皓共同签约。

上海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李崟表示,这枚奥林匹克勋章(银质)象征着荣誉与辉煌,李富荣同志能够将其捐赠给乒博馆,体现了对体育精神的传承与致敬,为体育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希望各方能够继续携手奋进,依托中国乒乓球学院和乒博馆等良好平台,为弘扬乒乓球文化,传承国球精神竭尽全力,推动乒乓球文化的交流和合作,让中国乒乓球事业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