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故事:石菖蒲化湿开胃

图片
石菖蒲化湿开胃故事
[时珍曰]:国初周颠仙对太祖高皇帝常嚼菖蒲饮水。问其故,云服之无腹痛之疾。高皇御制碑中载之。…又按葛洪抱朴子云:韩众服菖蒲十三年,身上长毛,冬袒不寒,日记万言。商丘子不娶,惟食菖蒲根,不饥不老,不知所终。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九卷菖蒲“发明”
中文释义
看过金庸名著《倚天屠龙记》的就知道那里面有个“明教五散人”之一的周颠,疯疯颠颠,豪迈直爽,却又武功高强。其实历史上还真有这样一个人物,周颠是建昌(今属江西永修)人。十四岁时,得了疯颠怪病,父母也顾不上管他,常把他关在家里。后来到了南昌,常年在街上讨饭吃。到三十岁的时候,就疯疯癫癫。明太祖朱元璋早年和他有过很多交往,周颠还教他服用石菖蒲治疗腹痛。
关于这个故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也有记载:
据说明朝洪武开国年间,南昌郡建昌人周颠,随太祖朱元璋征战南北,很多将士经常会出现水土不服、腹痛腹泻的疾病,于是他给朱元璋的建议就是平时多细嚼这菖蒲,用水送服。朱元璋问为何要吃这个药,周颠说服用菖蒲后肚腹疼痛的疾病就会好。后来太祖高皇帝亲自为周颠撰写传记,命人刻在庐山碑石,碑石上就记载了这个故事。传记中还讲到朱元璋晚年得了重病,一直发烧不退,他自觉也没希望了。忽然一天周颠派一位赤脚和尚觉显给他送药来了,朱元璋上午服药,当天晚上,病就好了,精神日强一日。觉显告诉他,这个药里就有菖蒲。从这个故事里更进一步应证了菖蒲的“化湿开胃”(《中国药典》载)“温肠胃”、以及治“身积热不解”(《名医别录》载)的功效。
此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转载了葛洪《抱朴子》记载的二个服食菖蒲益智延寿的案例:齐国人韩众,为国王采集菖蒲,国王不肯服,于是他自己服,连续服食菖蒲13年,身体健壮,冬天不穿衣服都不觉冷,记忆力特别好,一天可以记住一万多字。河北高邑人商丘子胥一生未娶,唯一爱好就是服食菖蒲,不用吃饭,也不衰老。这些传说不一定可信,但也说明古人对于菖蒲的“延年,益心智”功效是坚信不移的。
石菖蒲得名
1.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别名菖蒲、昌本、昌阳、尧韭、水剑草等。其名称也有一段衍变历史,菖蒲,乃蒲类之昌盛,故曰菖蒲。在西周时期,以“昌本”之名出现在《周礼·天官·醢人》中,是作为祭祀的一种食物被记载,并未药用。《吕氏春秋》载:“冬至后五十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于是始耕。则菖蒲、昌阳又取此义也”,这些命名是与其生长习性有关的。
2.《肘后备急方》载:“菖蒲,一名尧韭”,形容菖蒲的叶细长鲜绿,似韭菜,所以又名“尧韭”。《本草纲目》载:菖蒲:别名水剑草,古时方士喜欢使用菖蒲以求长生不老,为了不让普通人知道,故根据菖蒲其叶型似剑而将其用水剑草之名代替。这些命名是与其植物形态有关的。
3.北宋《本草图经》载:“菖蒲...其生蛮谷中尤佳...此即医方所用石菖蒲也”指出医药处方中的“菖蒲”即“石菖蒲”。宋《本草衍义》载“其石菖蒲根络石而生者,节乃密,入药须此”,明确石菖蒲的药用部位为根部并生于石上,且质量为优。明《本草蒙筌》载:“故古方中但用此味,特加石字于上,示其所优,使人不误取也。”可见石菖蒲的命名不仅与它的生长环境有关,也与它的质量是相关的。
药用历史
汉代《神农本草经》
石菖蒲的应用历史悠久,作为药物最早记载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载其:“主风寒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
魏晋《名医别录》
"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目,益心智。"
唐代《药性论》
"治风湿顽痹,耳鸣,头风,泪下,杀诸虫,治恶疮疥瘙。"。
明代《本草纲目》《滇南本草》
《本草纲目》:“主治癫阐风疾。喉痹肿痛。鼓胀(食积、气积、或血积)。”
《滇南本草》:"治九种胃气,止疼痛。"
清代《本草备要》
"补肝益心,去湿逐风,除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风痹惊痫。"
《中国药典》
功效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可用于治疗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等病症。
道地产地
1.石菖蒲的资源分布甚广,全国各地均有产,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但几无栽培,均以野生品入药。古代关于石菖蒲的产地是在不断地变化,最早记载见于《易经》,载菖蒲出商州,即今天的陕西商洛地区,后有人引《神仙传》云:“汉武帝上嵩山...闻嵩岳有石上菖蒲”嵩岳即是现河南嵩山。唐代《新修本草》亦记载石菖蒲产“上洛”及“蜀郡严道”,可见唐代以陕西和四川主产。五代时期《日华子本草》载:“石菖蒲出宣州,二月、八月采取。”此处的宣州指现在安徽省宣州区。
2.宋代《本草图经》载:“菖蒲,生上洛池泽及蜀郡严道,今处处有之,而池州、戎州者佳...”书中还附有戎州、卫州和衡州的菖蒲图。池州位于现在安徽省东南部,也即与湖北、河南的交界处,戎州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卫州在今豫北境内,地理位置主要包括今河南新乡、鹤壁等地,衡州大致覆盖现在湖南省的衡阳市、永州市和郴州市部分地区。可见宋代开始区分石菖蒲的道地产地了。而后许多本草著作多引用石菖蒲的产地为“上洛”及“蜀郡严道”,可认为古代以陕西和四川作为石菖蒲的主产区,且以安徽和四川为道地。
3.现代石菖蒲的主产地已有了不同的变化,《中药大辞典》载:“石菖蒲,主产四川、浙江、江苏等地”,此外,《中华本草》、《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中药材手册》、《中国药材学》也都记载石菖蒲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且认为四川和浙江的产量大、质量优。近年也有研究表明,尽管各产区的石菖蒲根茎挥发油含量与浸出物含量均符合2020《中国药典》要求,但安徽大别山产区与湖南省澧县产区的品种挥发油含量较高。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石菖蒲的主产区逐渐往东南迁徙。
石菖蒲和九节菖蒲
九节菖蒲与石菖蒲在植物来源、外观性状、化学成分和功效应用上均有不同之处,应注意区别使用。
来源不同
石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九节菖蒲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
性状不同
石菖蒲:
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匀的环节,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鳞状的叶基残余。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味苦、微辛,有浓烈的清香气;
九节菖蒲:
呈细长纺锤形,长1-4cm,表面棕黄色,具多数半环状突起的节,节上有斜向交互排列的鳞叶痕。断面白色,粉性,颗粒状,可见淡黄色小点维管束6-9个排列成环。质硬脆易折断,味微酸而稍麻舌。
主要化学成分不同
石菖蒲主要含挥发油类成分和非挥发油类成分,九节菖蒲主要含酚酸类成分。
性味功效应用不同
石菖蒲性温,味辛、苦;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之功,可用于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等病症。九节菖蒲性温,味辛,具有开窍化痰、醒脾安神之功,治热病神昏,癫痫,神经官能症,耳鸣耳聋,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外治痈疽疮廯。
混用品鉴别
石菖蒲在临床上多见有不同的混用品或代用品,有些虽然与石菖蒲是同科同属,但是其来源不是同一个种,应视为混用品或伪品。最常见的有水菖蒲、金钱蒲、茴香菖蒲等,它们的根茎药材在表面颜色、节间长短、断面特征和气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应注意区别,避免混淆使用。
水菖蒲
在《本草纲目》中除了收载菖蒲(石菖蒲)外,还载有“白菖”一药,别名“水菖”,此亦是水菖蒲。其外观呈扁圆柱形,长4-20cm,直径0.8~2c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具环节,节间距0.5-1.5cm,具纵皱纹,一面具密集圆点状根痕。质硬,断面海绵样,类白色或淡棕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众多棕色油细胞小点。气较浓而特异。主要含挥发油。与石菖蒲主要区别在其根茎少有分枝,石菖蒲断面纤维性,其断面海绵样;前者直径0.3-1cm,水菖蒲直径0.8-2cm,水菖蒲较前者粗。口尝石菖蒲味苦、微辛,水菖蒲味辛、不苦。
金钱蒲
本品呈扁圆柱形,稍弯曲,分枝多,须根密集,长5-20 cm,直径 0.3-0.7 cm。表面暗绿色至淡黄色,多环节,节间长 0.1-0.5cm,上侧有锐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侧有圆点状根痕,节部有时残留有毛鳞状叶基。质较柔软,折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浅黄色。横切面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苦、微辛。与石菖蒲区别在于有密集须根,颜色暗绿至淡黄,味微辛,久嚼味苦而回甜。
茴香菖蒲
茴香菖蒲根茎呈扁圆柱形,较直,粗长,具纵皱纹。表面红棕色,节间长0.5-1.5 cm,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相排列,常见毛鳞状叶基残留。须根较稀疏,可见脱落后留下的圆点状根痕。质坚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略带粉色,内皮层环纹明显,可见多数散列的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点。有浓郁茴香气味,味苦,微辛。其有效化学成分含量较高的是草蒿脑。与石菖蒲区别在于,茴香菖蒲多生长在潮湿泥土中,多为家种。茴香菖蒲叶片较厚,宽大,平行脉隆起,根茎质坚实,不易折断,久嚼后回甜,其新鲜叶片或全草多用于调味食物,根状茎常用来泡酒。
七、功效和配伍应用
药用功效
石菖蒲味辛、苦,性温,归心、胃经。主要功效为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常用于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脘痞不饥,噤口下利等症状。
配伍应用
石菖蒲在临床上多配伍应用,常见的配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治失眠、心悸、怔忡、健忘
配远志,增强通心窍、交心肾,益肾健脑聪智的功效,如安神定志丸。
治焦虑、抑郁症
配郁金、柴胡、香附、川芎,增强祛热利湿,涤痰宣窍,疏肝理气之功,如菖蒲郁金汤、柴桂温胆定志汤。
治阿尔兹海默症
配人参、熟地黄、西洋参,增强益心安神的功效,如开心散,地黄饮子,参珀茯神汤。
治中风痰迷心窍
配半夏、天南星,增强化痰开窍的功效,如涤痰汤。
治脘腹痞闷胀痛
配厚朴、苍术,增强化湿和中的功效。
治噤口痢
配石莲子、黄连,如开噤散。
治耳鸣、耳聋
配磁石、熟地黄、骨碎补、葛根,增强开窍醒神的功效,如聪耳息鸣饮。
治头痛、癫痫、中风及后遗症
配白芷,具明显的镇痛抗炎、抗自由基、抗惊厥等作用。
治癫狂、痴呆
配远志、茯苓、龙齿,以增强其安神、益智作用。
治小便白浊
配萆薢,增强化浊除湿的功效,如《杨氏家藏方》程氏萆薢分清饮。
食疗药膳应用
食疗价值
石菖蒲除了含有较多的药效成分外,也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2种为人体半必需氨基酸。石菖蒲中多糖的含量也比较高,高达12.22%,而它的醒神益智,化湿开胃作用也很适合于日常食疗药膳应用,所以在民间石菖蒲常被用于食疗药膳。
食疗应用
1.最早的食疗应用见于《圣济总录》的菖蒲羹,就是用菖蒲60g,猪肾一对,葱白一握,米150g。先煮菖蒲,取煎液,去滓,加入猪肾、葱白、米煮作羹,如常法空腹食,治耳聋耳鸣,如风水声有一定效果。
2.石菖蒲猪心粥,将石葛蒲30g,猪心1个,粳米60g,石葛蒲洗净,加清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去渣取汁。猪心洗净,切碎。将菖蒲汁,猪心与粳米同煮粥,食用,有养心安神作用。
3.茉莉菖蒲茶,茉莉花、石菖蒲各6g,青茶10g三者一起水煮开再煮5分钟,当茶饮。有很好的安神解郁作用。
4.民间还有用鲜石菖蒲根磨成汁,加温开水稀释后当茶饮,预防和治疗中暑腹痛。
综合利用
石菖蒲因其独特的形象和习性,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开发价值。
观赏盆栽
石菖蒲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可入诗,入画,纪实,舒志,深受历代文人咏诗颂词欢迎,常作盆景作观赏用。如苏东坡云:“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更可喜。”
中药香囊
石菖蒲的特殊香气有一定的防瘟驱虫作用,可作为保健香囊的材料之一,其香囊在蚊虫出没较多的季节置于室内,可有效防止相关疾病。另外,石菖蒲还可与薰衣草等制作成安神助眠香囊,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
手工艺品
石菖蒲的叶片较长,可以用来编制手工艺品,如帽子,篮子等。‌
环境净化植物
石菖蒲其能吸收空气或水中的有害物质,如氮和磷等元素,改善空气质量,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其他部位利用
本植物的叶(石菖蒲叶)、花(石菖蒲花)亦供药用,石菖蒲叶可以用于煎水洗治疗疥廯,石菖蒲花水煎内服有调经行血作用。此外石菖蒲叶也含挥发油0.25%,其中主要成分为β-细辛醚、细辛醚、石竹烯、和石菖醚等,与石菖蒲药材相类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图片
现代化学研究表明,石菖蒲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类、黄酮类、醌类、生物碱类、三萜皂苷类、苯丙素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及糖类等多种化合物,其中挥发油类为石菖蒲的主要药效成分。以β-细辛醚和α-细辛醚含量最高,因其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被广泛应用于与脑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如癫痫、抑郁症、帕金森病。
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研究表明,α-细辛醚抑制神经兴奋性毒性,达到抗癫痫的作用。动物研究表明,β-细辛醚/α-细辛醚可以改善小鼠的抑郁状态。研究发现石菖蒲挥发油能抑制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相关通路对帕金森大鼠起到保护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石菖蒲挥发油可抑制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大鼠模型炎症反应,减轻心脏组织水肿,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高血压大鼠模型中,石菖蒲提取物可舒张血管,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自由基对机体损伤,从而对内皮细胞、心肌细胞和血管重构起到保护作用。
对呼吸系统作用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β-细辛醚、α-细辛醚能够显著抑制豚鼠气管痉挛性收缩,前者可延长哮喘发作潜伏期,减轻哮喘程度,达到平喘效果。又可松弛豚鼠离体平滑肌,减少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数,起到抗过敏的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药理研究表明,石菖蒲具有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缓解胃肠收缩的作用。
抗肿瘤
实验表明,β-细辛醚可作用于不同的肿瘤细胞,抑制其生长,阻滞细胞周期,抑制DNA的合成,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抗菌
研究表明,石菖蒲挥发油可对表皮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福氏志贺菌、苹果炭疽病菌、核桃枯梢病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石菖蒲水提液对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宋内志贺菌、表皮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不动杆菌、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他作用
石菖蒲的多糖成分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减轻脂多糖诱导的骨细胞丢失,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另外有研究发现,石菖蒲可抑制脂多糖的流产作用,降低其诱导的小鼠流产率和胚胎吸收率,起到安胎的作用。
民间验方
石菖蒲民间验方较多,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治肝胆湿热引起的耳聋
磁石30g,石菖蒲、木通各15g,白酒500ml。将磁石打碎,石菖蒲用米泔水浸一到两天,与木通一起装入纱布袋中,用酒浸泡,冬季浸泡7天,夏季浸泡3天,每次30-50ml,每日2次。
治痰湿阻窍引起的记忆减退、胸闷恶心
炒白术、石菖蒲各250g,山药1000g,米粉、白糖各适量。将白术、石菖蒲用米泔水浸泡1天,切片,加石灰一小块共同煮熟,以减去苦味,去掉石灰。然后加入山药共研为末,再加米粉适量和少量水,做成饼,蒸熟食用。
治霍乱吐泻不止
石菖蒲、高良姜、陈皮各50g,白术、炙甘草各25g。研成粗末。每次15g,水煎温服。
治噤口恶痢,粒米不入者
石菖蒲30g,川黄连、甘草、五谷虫各9g,为末,蜜汤调送少许。
治小儿遗尿症
益智仁12g,麻黄9g,桑螵蛸15g,石菖蒲9g。每天1剂,分2次水煎服。
治妇人血气冲心
当归、石菖蒲等份,研为细末。每次3g,酒调下。
治急性乳腺炎
紫荆皮15g,独活、白芷各9g,赤芍6g,石菖蒲45g。晒干研末,以蜜糖适量调匀敷患处。
治风湿性关节炎
石菖蒲200g,50度白酒1L。浸泡30日,每次15ml,每日2次,连服30日。
治耳鸣
石菖蒲60g,生甘草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
治痰迷心窍
石菖蒲、生姜。共捣汁灌服。
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
菖蒲、远志各60g,茯苓、人参各90g。捣为粉末,制成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7丸,每天3次。
治痈肿发背
鲜菖蒲捣贴,若疮干,捣末,以水调涂之。
使用注意
古藉记载注意
1.《日华子本草》载:"令人吐逆。"
2.《医学入门》载:"心劳、神耗者禁用。"
3.《本草备要》载:“若多用、独用,亦耗气血而为殃。”
4.《得配本草》:“石菖蒲实心脏所大忌也。苟非确见心气之结,不宜轻用。”
5.《本草分经》:“多用独用耗散气血。”
6.《药性解》:“功验虽宏,然主散而不主收,勿宜久用。”
现代使用注意
1.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2.阴血不足者忌用。
3.老人、小孩、婴幼儿、胃溃疡者不宜长期服用。
作者介绍
包秀广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
梅全喜 主任中药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药学部顾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特聘教授、药学部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会长。
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包秀广 梅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