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10月31日消息(记者张强)“无废城市”建设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19年5月入选首批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中新天津生态城多措并举降低固体废物产生,因地制宜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如今,区域内“无废机关单位”“无废社区”“无废酒店”“无废商场”“无废学校”“无废景区”等“无废场景”的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和创新做法,为加快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升级版奠定了坚实基础。
用好“指挥棒” 健全生活垃圾分类考核体系
为加强中新天津生态城垃圾分类规范化管理,近日,《中新天津生态城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小区考核方案(试行)》正式印发。中新天津生态城将从组织管理、信息公示、设施管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公众参与等方面对区域内55个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全面考核,通过季度成绩排名公示,奖优罚劣,倒逼物业服务企业提升小区内垃圾分类工作管理水平,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用活“智慧脑” 提升资源回收利用效率
在管理端,中新天津生态城积极推动无废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技术支撑,形成中新天津生态城固体废物“一张图”,实现过程监管赋能、智能分析预警、多级评价考核、全民参与共管,为固体废物管理执法、企业考核提供数据保障,切实提升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水平。
在居民端,中新天津生态城利用“津生宝”微信小程序,实现可回收物“线上下单”与“线下回收”,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通过增加设置固定交投点、完善打包中转站功能、建设可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等工作举措,持续完善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特别是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可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设置了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可再生资源回收、分拣、打包、暂存等功能,让资源回收更高效。
打好“组合拳” 完善建筑垃圾闭环管理体系
看似无用的建筑垃圾,只要经过循环处理,就能被转化为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用于道路基层填埋或制成再生水泥混凝土、再生无机混合料、再生透水砖等多种类型的绿色建材产品。为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新天津生态城建立了建筑垃圾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中新天津生态城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暂行)》,细化建筑垃圾产生、收集、贮存、运输、资源化处置等全流程管理措施,完善全链条监管。
对于存量建筑垃圾,中新天津生态城创新资源化处置方式,引入专用设施对区域内的建筑垃圾进行筛分,分门别类开展资源化利用,产生的土料、再生骨料、轻飘物料三种资源化原材料,可用于建设施工项目及热值焚烧发电,实现垃圾资源的高值化利用,目前,中新天津生态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对于新增的建筑垃圾,中新天津生态城主要采用协同处置方式,由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备案登记的清运公司使用“津彩分呈”小程序接单清运,运送至滨海新区范围内审验合格的建筑垃圾处置场进行资源化处置,执法部门通过小程序后台大数据对其进行全过程监管,确保建筑垃圾清运全过程合规。
吹响“集结号” 打造“无废”志愿服务体系
中新天津生态城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引导企业、居民主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为此,中新天津生态城组建推广“无废城市·星火计划”志愿服务团队,打造“1+3+N”志愿服务模式:“1”即组建1支“无废城市·星火计划”志愿服务队,“3”即聚焦志愿服务线、普法宣讲线、科普宣传线3条业务主线,“N”即举办N场“无废”主题活动,不断推进“无废城市”理念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相融合。
此外,中新天津生态城还将面向居民、学生策划举办“生态无废之旅”场景开放体验活动。活动覆盖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低碳体验中心、低碳科技实验室、空气监测站、静湖等十余个场景,在传播生态环保理念同时,进一步凸显其特有“绿色”气质和专属城市记忆,引导文明健康生活风尚。
用好“助推器” 建立正向引导激励机制
中新天津生态城全新升级垃圾分类“智分类”小程序,增加生态卡兑换和生态荣誉进阶功能。居民可通过分类投放垃圾、参与志愿服务、参加趣味答题等多种“无废”行动,获取生态值积分和“生态卡”,可用于兑换净水套装、扫地机器人等生活用品。生态荣誉等级可用于“无废先进个人与家庭”等荣誉称号评比。此外,中新天津生态城还在“智分类”小程序上线居民“碳积分”和“碳账户”,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碳减排效果进行量化,让居民直观感受垃圾分类产生的社会效益,通过物质与精神双重奖励,引导居民从“随手扔”到“随手分”。据统计,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中新天津生态城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90%,准确率达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