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冬健 通讯员 肖乐
10月30日,之江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共同打造的天文大语言模型AstroOne在中国天文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首次亮相。
AstroOne在中国天文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亮相。通讯员供图
据介绍,AstroOne拥有700亿参数、320亿tokens文本语料,经过了1万道天文学评测数据集的测评,是当前天文知识能力最强的大语言模型,作为天文学的“新质生产力”,将为天文研究提供强有力的辅助。除快速阅读和学习专业文献外,它可以快速检测研究中的潜在错误、数据异常或逻辑矛盾,减少人为疏漏;能从海量文献中提取和核对信息,辅助验证假设和结果的可靠性。一言以蔽之,其将促进学科交叉、突破领域边界,帮助天文科学家生成富有想象力的研究假设,加速天文发现。
“今天,计算、数据和模型三者规模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我们希望借助天文大模型AstroOne,帮助天文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更好地解读天文观测数据、更高效地进行科学探索,做出有影响力的研究工作。 ”之江实验室“科学基座模型”科研任务总体部技术总师薛贵荣介绍道。
探索未知领域中的未知问题 以开放创新推动科研范式变革。通讯员供图
AstroOne由之江实验室和国家天文台从今年5月起合办的“天文大模型培训班”(以下简称“天文班”)研制开发。该天文班通过封闭式科研攻关实训,培养“AI+天文”复合型人才,真正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天文研究。
国家天文台和之江实验室合作签约。通讯员供图
天文大模型培训班开班仪式。通讯员供图
屏幕前讲解者为陈孝钿博士。通讯员供图
这是大模型班通过三个月的通力合作完成的首个天文大语言模型,除此,天文班还合作打造了一个天文图文模型和四个天文学专业领域模型——用于快速捕捉极端瞬变源的Falco、进行恒星普查的SpecClip、精确预测太阳活动的SolarGPT以及实时识别GRBs等高能瞬变源的GRBs X射线探测模型。
“我们收集了900万组天文图文对,并通过大模型技术生成了20万组图像问答对,构建了目前规模最大的天文图文数据集。”天文班学员、之江实验室天文计算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专员唐晓瑜介绍,未来几个月,这些模型将陆续发布,以满足天文研究全链条需求。
“这只是一个起步,AI+天文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将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推动科研范式变革。”之江实验室党委副书记赵新龙表示。当下,之江实验室开放科学实践正在持续深化,除天文领域,实验室正在打造一个为AI for Science提供算力、数据、模型、工具等资源和服务的公共平台,未来可以为各个科学领域研究效率提升和成果产出提供有力支撑。未来将以人工智能的天文应用为目标,助力我国在国际天文研究领域走在发展前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