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还是战场?美国总统候选人如何看待太平洋未来



和平区还是战场?

美国总统候选人如何看待太平洋未来


评论导读

本文深刻剖析了美国两大总统候选人卡玛拉·哈里斯与唐纳德·特朗普在太平洋地区政策上的异同,并探讨了这些政策如何影响该地区的未来发展。尽管哈里斯与特朗普在气候危机和多边主义等关键问题上存在显著分歧,但他们在一个核心观点上是一致的:中美在全球政治与经济影响力上的持续竞争,包括对太平洋地区的争夺。无论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还是哈里斯的“全新前进方式”,其政策的核心都是确保美国的主导地位,而非真正关切太平洋岛国的需求。


在联合国大会上,斐济总理拉布卡提出了“和平区”概念,希望太平洋成为没有大国对立的地区。然而,面对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两位候选人,拉布卡的这一愿景恐难实现。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回避气候议题,继续推进油气开采,完全忽视了太平洋岛国在气候变化中的脆弱性,这与特朗普的“通过力量实现和平”的外交方针一致。而由保守智库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主导的“2025项目”则提议对气候极端主义的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进行改革,并清除美国国务院的“左翼倾向”领导层。这些举措将加剧美国外交政策的单边主义色彩,忽视太平洋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相比之下,哈里斯提出通过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危机,并承诺遵守拜登政府的援助承诺。但即使在民主党的政策框架下,其外交主张也未脱离以竞争为主的逻辑,继续将中国视为主要威胁。在中美竞争的背景下,美国对太平洋的关注仍然以维护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这与拉布卡所倡导的“为全球公益服务的和平区”构想背道而驰。


文章指出,如果美国总统候选人继续通过与中国竞争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尤其是对太平洋地区的政策,那么这一地区的利益最终可能会被大国的利益所淹没。无论是特朗普式的气候否定主义和对盟友的功利主义需求,还是哈里斯对气候承诺的有限兑现,太平洋岛国在这场中美竞争中的实际福祉都可能被忽视。


图片


对比哈里斯和特朗普的候选政策时,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即两人都强调与中国在全球政治和经济实力上的持续竞争,尤其是在太平洋地区。2023年9月,斐济总理西提韦尼·拉布卡(Sitiveni Rabuka)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他的“和平区”(Zone of Peace)概念。在被美中地缘战略竞争所牵引的太平洋地区,拉布卡设想了一个不受大国分裂影响、服务于全球公益的太平洋区域。


然而,随着美国总统竞选向2024年11月5日选举日推进,拉布卡的和平区概念可能难以在争夺白宫的两位候选人——卡马拉·哈里斯和唐纳德·特朗普之间产生影响。尽管在气候危机和多边主义等对太平洋地区至关重要的问题上两人立场不同,但他们都将中国视为美国利益的主要外部威胁。这一威胁感将推动美国对太平洋地区的持续关注。


了解哈里斯和特朗普的政策提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两位候选人将如何试图在未来几年塑造太平洋地区。对于特朗普来说,他的平台或Agenda47中未提及气候危机,这与他过去的行为一致,比如2019年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声称该协议给美国工人和企业带来“不公平的经济负担”。在本次竞选中,特朗普继续认为气候危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骗局之一”。特朗普对“钻吧,继续钻”的信条,意指扩大美国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已引起气候专家的严重关注。


共和党纲领的第十章《通过力量回归和平》详细描述了特朗普2.0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和安全策略。“美国优先”议程的意图显而易见,其中“遏制中国”位列首位。此外,特朗普的“加强联盟”政策多呈现为盟友为美国利益服务的方向。美英澳三国的安全伙伴关系(AUKUS)可能取决于对美国军事利益的财政或口头支持的力度。


另一方面,由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主导的《2025计划》(Project 2025)采取了更激进的立场。尽管传统基金会声称该计划独立于共和党,但特朗普私下对此并未如此谨慎。该计划的922页政策蓝图《领导力使命:保守主义的承诺》(Mandate for Leadership: The Conservative Promise)提议改革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反对其“气候极端主义”,并清除国务院高级领导层的“左派倾向”。尽管这些提议将影响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而不仅是太平洋地区)的互动方式,但传统基金会近期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必须在太平洋岛国事务上采取明确的利己主义策略”。


哈里斯作为副总统曾在2022年向太平洋岛国论坛(PIF)发表讲话,宣布一系列新举措,包括扩大美国的外交存在、承诺更多资金以及通过设立驻苏瓦的办事处重新确立USAID在大洋洲的影响力。尽管以虚拟方式出席,哈里斯在PIF领导人会议上的存在是拜登政府与太平洋岛国国家进行的一系列外交访问、峰会和协议中的一环。尽管这种活跃可归因于民主党的联盟构建和多边主义倾向,但美国在大洋洲的“加码”始于特朗普政府的“太平洋承诺”(Pacific Pledge)。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政府,美国对太平洋地区的兴趣都源于对中国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担忧。


哈里斯的竞选平台《新前进之路》没有偏离对中国威胁的关注,承诺确保“美国,而非中国,在21世纪的竞争中取胜”。与特朗普一样,在哈里斯的领导下,美国军方将在如何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值得注意的是,哈里斯在气候问题上立场鲜明,承诺美国将“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危机,并与盟友共同对抗专制政权。


尽管太平洋岛国的政治领导人并未公开表态支持哪位美国总统候选人(主要出于外交惯例),但在对比哈里斯和特朗普的平台时,显然有一个共同点:即与中国在全球政治和经济实力上的持续竞争,尤其是在太平洋地区。在这种竞争中,存在一个复杂的局面。如果美国在大洋洲增加存在的理由是保护其自身利益,那么太平洋岛国的利益又将何去何从?


在缩减USAID、削减国务院、否认气候问题的同时增加美印太司令部的预算,显然不符合西提韦尼·拉布卡的“和平区”构想。而对于哈里斯来说,如果拜登政府在该地区的举措要取得影响,兑现对气候问题的资金承诺只是一个开始。归根结底,如果美国总统候选人通过与中国的竞争视角看待世界和大洋洲,那么最终受益的将仅是那些拥有强大权力的国家的利益。



转自:https://thediplomat.com/2024/10/climate-and-china-weigh-on-how-the-us-views-pacific-relations/



文章略有删改,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与本平台立场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