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每一位妈妈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养男孩太难了”!
一天到晚上蹿下跳,闲不住的泥猴子,刚收拾好的房间转眼就乱成一团。
写作业七扭八扭,就是坐不住,别人家的女儿学习不用操心,自家的儿子则是操碎了心都看不到一点儿努力。
情商低,说话直,一张嘴就得罪人,不会看脸色。
养育男孩,妈妈一个头两个大!
身为女性,对男孩的成长和心理是很难理解的,在养育男孩的过程中,妈妈很容易按照女性的思维模式希望男孩能像女孩一样爱干净,不调皮,乖乖自己玩不喊骂,说话不吵闹安安静静的。
结果,这些要求就会导致男孩的天性被压制,性格、精神、心理上都朝反方向发展,出现扭曲。然而,大部分家庭中,妈妈从始至终都是养育男孩的主要人,如果妈妈不能试着了解男孩,就无法理解男孩的行为,对男孩的成长来说会形成负面的影响。
尤其是在这4个方面,妈妈千万别踩坑!
认为男孩不用功
男孩的妈妈怎么想不通,明明都是同龄娃,为啥别人家的女儿认真听讲,自觉写作业,一个学期结束书本还能干净整洁。而我家的男孩恰恰相反,各种怒吼打骂恐吓都没有用,一天天的头都要炸了。
脑科学家为男孩鸣不平,他们指出从胎儿时期,男孩的左脑发育就会比女孩缓慢,连接左右脑的胼胝体也会比女孩更薄,左右脑链接薄弱,因此女孩大脑功能发育相对较为均匀。这就导致男孩在听、说、读、写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要远远落后于女孩子。
所以拿男孩和同龄女孩相比,对于他们来说非常不公平,因为男孩天生就是“开窍晚”。
觉得男孩粗线条
家有女儿,和她说话的时候不自觉地就会细声细语,更照顾她的自尊心,批评时更考虑方式方法。而和儿子沟通的时候往往简单粗暴,容易口不择言,甚至上头的时候会暴打一顿。
就是因为我们通常认为男孩子粗线条,心大,不会计较这些。
其实,男孩也有脆弱敏感的一面,他们同样需要父母的和风细雨的呵护和沟通,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倾听自己,和自己好好说话。
粗暴的沟通方式只会加重孩子的敏感,这类孩子长大后情商低,性格极端,同样喜欢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让人厌恶。
认为男孩就得狠管
别把“妈宝”当成孩子的优点!
从女性角度看男孩,我们最希望他听话,不惹事儿,安安静静。这就导致在男孩的成长中,妈妈的干涉过多,不许男孩打闹,不许他满地打滚玩泥巴,不许他将鞋子衣服弄脏,不许他大声吼叫,不许他满身臭汗......
甚至有的妈妈会用传统思想养育男孩,认为男孩不应该做家务,因此对孩子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了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懒虫。
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牢牢压制了一个男孩,甚至是一个孩子的天性和能力发展。孩子的各个方面都无法得到正常的发育成长,孩子要么成为一个逆来顺受的妈宝,要么成为一个依附在妈妈身上的吸血虫。
认为男孩天生社牛
我们经常认为男孩们天生都是“社牛”,在社交上不用太费心。实际上,男孩更容易在这些方面出问题。
他们也会因为交不到朋友感到困惑,为朋友之间的矛盾感到郁闷,为朋友之间的相处交往感到迷茫。他们在校园中时常会因为和老师同学的关系耗神。
实际上,男孩的情商更低,他们在人际交往,与人相处,说话做事情上经常会显得“一根筋”,特别愚蠢。所以他们更需要父母的指引,教他们如何共情,如何说话做事做人。
教育家史蒂夫在《养育男孩》一书中写道:“男孩成长为坚韧、有责任感的男人,需要坚定、友善的领路人。父母要为儿子扬起生命的风帆,开辟精彩的人生航程。”
作为养育主导人的妈妈,在男孩的养育上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我们要想办法多了解男孩的特性和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成长。
1、让爸爸更多参与男孩的成长
《养育男孩》这本书指出:从出生到6岁,这个年龄段的男孩是属于母亲的。而后则属于父亲。
男孩的生命需要野蛮成长,需要一个男性的力量指引着自己,男孩6岁之后,爸爸一定要成为养育男孩的主力。
同性的认同,会让男孩感到更加快乐,更加自信。男性思维的影响,会加强他们的逻辑思维,引导他们理解世界。
2、妈妈要学会放手
男性荷尔蒙决定了男孩终会变成一个刺儿头,如果妈妈强行去改变男孩的特质,就会导致孩子成为唯唯诺诺的妈宝男,尤其在和异性相处的问题上,更容易出现问题,变得幼稚,没有担当,自私,缺乏道德感。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多做主,多思考,多行动,才能成为独立自主,优秀的男孩。
3、在情感上细腻一点儿
养育男孩,在生活中要带些“毛茬儿”,粗犷一点反而能让男孩坚强独立,更自信。但是在情感上,父母要细腻一些。
重视男孩情感的需求,多关注孩子的变化,多和孩子沟通,多倾听孩子的内心。
男孩的养育,对于妈妈来说是一个难题。作为母亲,我们要提高认知,转换角度,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