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玉米种植高产群体构建技术助力丰收
长春发布
2024-10-31 09:30
发布于吉林
长春发布官方账号
金秋十月,吉林省榆树市环城乡桂家村的增益合作社迎来了大丰收,而且丰收成色十足:这里的玉米地巧妙拼接了多种创新种植技术,构建了一幅高产的美好画卷——通过高产群体构建技术的应用,该合作社理事长马占有在地形、土壤和品种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实现了玉米的高效增产。
“每公顷3.3万斤!”10月18日,吉林省农科院的测产团队来到增益合作社的地块,工作人员掰开玉米穗,细致检查颗粒情况后,开始取样,测算采用玉米宽窄行技术的产量。增益合作社采用的“宽窄行种植技术”成为高产的关键:窄行40厘米、宽行80厘米的合理间距,既保证了植株的充分通风透光,又有效提高了株数密度,从而大大提升了产量。
吉林省农科院工作人员来到榆树市环城乡桂家村进行测产。
“我们灵活运用了不同的种植技术,比如‘品’字形玉米种植技术、等距种植和宽窄行技术,根据不同的地块特点,配合适宜的玉米品种和农业机械,最终实现了稳产增效。”马占有兴奋地说。
技术的集成应用在高产田里也“一展风采”。增益合作社在玉米种植中,还配合使用了“秸秆全量深翻还田技术”“有机—无机—微生物新型施肥技术”“玉米病虫害一体化绿色防控技术”等一系列配套技术。这些创新技术相辅相成,成为合作社玉米丰产的基础。
“‘品’字形玉米种植技术是高产群体构建技术的核心之一,它通过调控种植密度和农田资源的合理利用,大幅提升了玉米的生产能力。”吉林省农科院研究员程正海使用“群体”这个关键词来解释,将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增产途径和栽培调控作为主攻方向,提高玉米群体生产能力,突破群体库容限制,进行群体功能性挖潜,从而实现玉米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协同增益。
这些集成技术,不仅为增益合作社带来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也受到了其他种粮大户的热捧。今年,国务院发布《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其中围绕粮食生产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谋划部署了粮食单产提升、粮食绿色生产、农业机械化提升等9项支撑性重大工程。作为吉林省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一部分,增益合作社的玉米地块也是省农科院设立的玉米高产示范区之一。在同一地块使用相同的栽培方式,农民能够清楚地看到22个玉米新品种的优劣势,借此为未来种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示范区的20公顷玉米种植基地测产结果显示,22个品种玉米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了28905斤,比对照区增产10.2%。尤其让农户们感到惊讶的是,示范区不仅实现了化肥用量减少20%,每公顷的保苗数量还达到了8.2万株,充分证明了技术集成对提高粮食产量的效果。
示范区在高产的同时,绿色种植理念也得到了体现。“通过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合作社实现了节肥增效。这种可持续高产模式不仅能保证玉米不减产,还能进一步增产,促进农民增收。”马占有说。
早在10年前,马占有就开始尝试各种高产栽培模式。从大垄双行到等距种植,他不懈探索玉米高效栽培的方法。2022年,在吉林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下,他逐步掌握并推广了“品”字形种植技术。这种模式通过合理密植,既保证了农田的宽松通透,又充分利用了光照和肥料,使得玉米能够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
“通过集成应用这些高产栽培模式,我们的玉米产量已达每公顷3.2万斤。”马占有介绍,高产群体构建技术、绿色增产模式和新型农机的综合应用,为农户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丰收图景将会更加美好!
来源:榆树市、长春日报
编辑:刘素娜
初审:
陈思秀
复审:
王更月
终审:谢晓晖
查看原图 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