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亩生姜大田迎丰收 即墨区移风店镇女儿村锚定“生姜经济”

图片
青岛晚报2024年10月31日版面
图片
移风店镇女儿村农民将生姜装车运输。
图片
移风店镇女儿村农民展示收获的生姜。
图片
即墨区移风店镇农民种植的生姜喜获丰收。
本报10月30日讯 10月29日,在即墨区移风店镇女儿村的800多亩生姜大田里,田垄上姜叶郁郁葱葱、茎粗叶肥。姜地里到处是收获生姜的群众,她们三五成群,或蹲或坐,正忙着翻挖生姜并分拣装筐,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移风店镇女儿村位于大沽河和流浩河交汇处,生姜是这个村的传统作物,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以块大皮薄、色泽鲜亮、丝少肉细、辣浓味美、营养丰富、耐贮藏等优良特性而驰名中外,兼有食用和药用双重价值。近年来,即墨区移风店镇结合市场需求,采取“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模式,引导农民种植生姜,开辟创收新路径。
前几天刚下过几场秋雨,田野里的空气格外清新,村民李松举和家人在自家姜地里忙着收获生姜。雨后的土地很松软,李松举用叉子轻轻地松下土,一把把饱满金黄的大姜破土而出。他的妻子则忙着给生姜清理泥土、剪枝。看着个头硕大、形状饱满的生姜,李松举古铜色的脸上挂满笑容。据了解,李松举今年种植了1.5亩生姜,亩产可达12000斤,每亩收入约4万多元。“生姜产量高、行情好。”李松举自豪地说,他之前施的是鸡粪猪粪等有机肥,产出的生姜份量足,口感好。
正是由于女儿村生姜品质好,这才有力确保了销路畅通,每年10月底是生姜收获的季节,超市会主动派人来收购生姜,很多商贩也“闻”着生姜的味儿找上门来谈采购。据移风店镇女儿村党支部书记李成秋介绍,生姜是女儿村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全村360多户,超过一半是种姜的。为发挥好姜的品牌效应,女儿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断延伸大姜产业链,制作的姜糖、姜片、姜粉、腌制姜芽等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村民们也因为种植大姜拓宽了增收致富路。
“赚钱年份多,价格低迷时也有,‘姜你军’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李成秋称,如果遇到行情低迷,村民就把姜窖藏起来,等价格高了再出手。
近年来,移风店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特色种植业,为生姜种植大户做好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2020年,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的女儿村双创中心建成使用,女儿村利用双创中心农产品展销、网红直播带货、数字化农业展示平台等功能,形成了种植销售,姜糖、姜粉等农产品深加工和乡村旅游农家乐为主的混合发展模式,不断推动乡村振兴。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刘卓毅 通讯员 张涛 王孝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