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夜半送秋气,冬初迎晓寒。
转眼之间,便要开始迎接冬季了,到了这个时候,冬寒乍起,农事暂停,万物收藏。人们准备好供品,然后祭祀祖先,希望可以平安过冬,以及祈求来年,也能有个好收成。
十月初一不一般,它有什么特点?
这个日子有多个称谓,比如“十月朔、十月朝、授衣节、寒衣节、开炉节。如果你对历史足够的了解,那么就会明白,它其实也是一年的开始。
中国的历法,在各个朝代当中,都不是完全相同的,秦朝以建亥之月为新年之始(相当于夏历十月),故“十月一”又被称为 “十月朝”“十月朔”或“秦岁首”。
在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载:“十月朔日,黍臛,俗谓之秦岁首。今北人此曰设麻羹豆饭,当为其始熟尝新耳。”
这里减的解释一下,黍,即黍子,粘米的一种;臛为肉羹;黍臛,即黍子加肉熬成的肉粥;红豆、黍米是秦朝岁首庆祝新年的节令食品。所以十月初一,相当于现在我们过正月初一,自然备受人们重视。
十月初一乃是寒衣节
民间又称十月一为“寒衣节”,在这天的时候,士民祭扫祖先茔,为亡故的祖先送寒衣,多烧纸剪冥衣。
宋吴自牧《梦梁录・十月》记载:“(十月孟冬)朔日,朝廷赐宰执以下锦,名日授衣,其赐锦花色,依品从效扫松,祭祀垃茔。内廷车马,差宗室南班往赞宫行朝陵礼”。
以前寒衣节的日子其实并不固定,后来随着发展,才逐步定型,尤其是到了元代之后,寒衣节之名正式出现:“(十月)是月,都城自一日之后,时令谓之送寒衣节。祭先上坟,为之扫黄叶。此一月行追远礼甚厚”。可见在整个的十月当中,古人都相当重视。
十月初一还是一个占卜的日子
老话就有“不怕朔日晴,就怕朔日雨”,明日十月朔,天晴和下雨有啥说法?十月朔日遇到了寒衣节,我们要祭祀先祖,同时这天下雨和天晴,对于后续的天气有什么影响吗?
这个在很多的《历书》当中,还有关于年景预兆的书籍当中,多有提到。
不怕朔日晴,就怕朔日雨如何解释?
意思就是不怕十月初一出现晴天,这天如果出现晴天的话,算是比较正常的天气情况了,没有必要过多的担忧。
当这天是出现雨天的话,人们就会比较的担忧,这是叫基于占卜的预言来说的“十月朔日遇风雨,主旱,来年夏多水,芝麻贵十倍。”这个还是比较好理解的,说的就是十月初一如果出现下雨的话,明年的夏天雨水就会特别的多,如果形成涝灾,油料作物芝麻,价格也会成倍上涨。
说的直白一点,如果十月朔日遇到风雨天气,容易给庄稼带来歉收,甚至容易导致明年夏天出现涝灾,这个是人们比较担忧的事情。
另外还有朔日晴,一冬晴,朔日雨,一冬雨的说法,此时如果连续的降雨,到冬季的话,作物也不好生长,意思就是风不调雨不顺。
所以十月朔日,如果是天晴的话,则是主丰收,如果是下雨的话,则是主歉收,当然这个只是古代对未来天气的一个占卜,最终的具体天气情况,我们还是要以天气预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