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不接受欧盟加征关税,欧洲内部批评贸易保护,中欧技术团队仍在磋商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当地时间29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5.3%的关税,为期5年。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0日表示,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这项关税举措在欧盟内部造成分裂。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警告说,欧盟的决定不仅会增加与中国发生贸易冲突的风险,还会让消费者面临更昂贵的汽车价格,欧洲电动汽车的发展以及气候目标的实现或在“特别关键的阶段”放缓。德国《图片报》形容,保护主义措施就像是为抵挡大风而筑起一道墙,最终却发现挡住了自己的视线。欧盟委员会29日同时表示,欧盟和中国将继续努力寻找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替代方案。

图片

资料图:2024年2月26日,德国不来梅港,比亚迪“开拓者1号”载新车停靠码头。(视觉中国)

德国协会:这样下去行不通

根据欧盟委员会网站发布的新闻公告,欧委会将从10月30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被抽样调查的汽车生产商比亚迪、吉利与上汽集团分别被加征17%、18.8%和35.3%的关税。其他配合调查的企业被加征的税率为20.7%,未配合的企业则被加征35.3%的关税。提出个别审查请求后,特斯拉被加征的税率为7.8%。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称,这项“附加费”是在已实施的10%关税基础上征收的。新闻公告显示,今年7月4日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的临时关税将不予征收。

“中方多次指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保护主义做法。”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0日表示,中方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上汽集团30日发文,对欧盟委员会的终裁认定“深表遗憾”。该公司拟采取必要法律措施,将本案起诉至欧盟法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问题上,欧盟内部分歧明显。据路透社29日报道,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和主要汽车生产国,德国在本月的投票中反对加征关税。德国经济部发言人29日表示,德国支持正在进行的欧盟与中国的谈判,希望通过外交途径缓解贸易紧张局势。德国致力于保持市场开放,德国作为与全球互联的经济体依赖于此。

路透社称,德国汽车行业对欧盟的措施提出严厉批评。据法新社30日报道,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主席穆勒警告,欧盟的决定将提高发生“具有深远影响的贸易冲突”的风险,“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倒退,也会导致欧洲繁荣、就业保障和经济增长倒退”。

德国《图片报》29日称,VDA表示:“如果这里的能源价格比美国或者中国贵三至四倍,如果官僚主义总是让我们浪费时间与金钱,如果我们继续在税的问题上越来越缺乏竞争力……这样下去是行不通的。今后,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将出现在其他国家。”法新社说,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欧盟的举措将“损害活跃于全世界的公司的商业模式,限制对欧洲客户的电动汽车供应,减缓交通运输领域的脱碳进程”。

据美国彭博社29日报道,德国主要汽车制造商担心,欧盟与中国的贸易争端可能损害它们的在华业务。《图片报》称,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将其生产的逾1/3汽车销往中国。一旦在华销量下滑,就意味着它们可能面临财务状况紧缩以及裁员的风险。“德国之声”在报道中提到,大众汽车最近已经陷入困境。该公司打算关闭在德国的至少3座工厂,并可能裁员数万人。

法新社30日说,欧盟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一直存在争议。这项举措并未得到欧盟27个成员国中大部分国家的支持,在本月初的投票中,10个国家支持加征关税, 5个国家投了反对票,12个国家弃权。但这些反对声音未能阻止关税的实施,因为至少要15个国家(并能够代表65%的欧盟人口)投反对票才能否决提议。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9日,正在访问中国的芬兰总统斯图布在北京表示,中欧需要避免陷入关税升级、贸易争端加剧的恶性循环之中。

专家:中欧或将在经贸领域进行长期博弈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0日说,中方也注意到,欧方表示将继续与中方就价格承诺进行磋商。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也一直在为此作出最大努力。目前,双方技术团队正在进行新一阶段磋商,希望欧方以建设性态度与中方共同推进,按照“务实、平衡”的原则,相互照顾核心关切,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升级。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30日表示,自9月20日起的20余天中,中欧技术团队在布鲁塞尔进行了8轮密集磋商,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欧方始终未积极回应涉及中欧业界的核心关切问题,双方还存在重大分歧。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3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欧看上去仍有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意愿。目前来看,未谈拢的分歧点可能在于,欧方希望中国作出更大力度的承诺或让步,但中方坚决捍卫中企的合法利益。霍建国进一步分析说,若后续双方通过谈判形成了新的解决方案,从技术角度来看,现有操作就会终止。但如果始终无法通过谈判解决问题,那么中方肯定会采取反制措施,这就有可能形成一场扩大化的贸易摩擦,届时双方都会受损,没有赢家。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研究员李永30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如果中国汽车对欧出口受到高额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中企将重新评估对欧盟的市场投资战略,它们也会在生产效率和成本上进行调整。

“我们不应该依靠关税,而是需要通过创新与提升品质来增强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设置壁垒无济于事。”《图片报》刊文称,欧盟加征关税旨在“保护”本地区产业,但最终可能适得其反,巨大的风险蕴藏其中。一些在中国生产的欧洲车型也会受到新关税的影响,并最终将负面影响传导至需要掏更多钱的消费者身上。“我们应该尽全力避免一场弊大于利的贸易战。自由贸易与市场开放是通往经济成功的钥匙。”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认为,欧盟加征关税的举措带有政治目的,现在,其内部保护主义情绪上升,欧盟试图为未来的对华经贸关系确立新的“规则”和“规矩”。接下来,中欧或将在经贸领域经历一个相对长期且较为艰难的规则博弈过程。

“西班牙向中国打开了大门”

美国《纽约时报》30日称,对于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可能升级,欧洲人的担忧“显而易见”。法新社称,本月8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一些欧洲媒体将中国这项举措与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联系起来。

欧洲新闻台报道称,对于支持欧盟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法国政府,法国干邑白兰地业者感到“焦虑与沮丧”。一家行业团体的负责人说:“我们完全被牺牲了,但局面仍然有望挽回。我们呼吁政府找到解决方案,与中国进行更密切接触,看看能够讨论些什么。”

外媒同时注意到,在欧盟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之际,一些欧盟成员国仍致力于扩大对华合作。《纽约时报》30日刊文称,“西班牙向中国打开了大门”:今年,该国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为加强与中国之间的投资和贸易而专门设立了部门;巴塞罗那港批准建设可直达港口铁路的基础设施,用于运送中国出口至欧洲的电动汽车;上个月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时,与中方达成了绿色氢能产业园的投资项目。西班牙经济、贸易和企业大臣奎尔波说,中国是欧盟及西班牙的重要经济伙伴。对于汽车等关键行业,奎尔波认为,“西班牙须进行自己的分析”。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投票中,西班牙投了弃权票。